低空航空器机载检测设备损失补偿保险

搜索文档
利好科技产业!这项政策研究制定中
券商中国· 2025-06-08 14:36
金融监管总局科技保险政策 - 金融监管总局正在研究制定科技保险相关政策,以更好发挥保险业风险补偿、风险减量、资金杠杆作用[1] - 指导保险公司加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保险保障,推动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等共保机制稳健运行[2] - 深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保险补偿试点,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过万亿元[2] 科技保险政策优化措施 - 2023年9月发布通知,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风险因子赋值为0.4,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下调到0.4[3] - 科技保险按照90%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有利于释放更多保险资金支持科创公司[3] - 2024年6月三部门联合发布意见,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3] 保险资金投资政策调整 - 2024年4月优化保险资金重大股权投资行业范围,增加"科技""大数据产业"[4] - 提高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度比例,单一基金投资比例上限从20%提高到30%[4] - 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4] 地方科技保险创新实践 - 浙江组建科创保险共保体,建立政策性科技保险产品库,推出多项全国首创保险产品[5] - 内蒙古建立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库,签发全区首单"专精特新企业综合保险"和"科创人才保险"[5] - 湖北武汉发布全国首单"高校院所概念验证保",由多家保险公司共同进行风险分担[6] 保险资金投资科技创新案例 - 中国太保发布总规模500亿元的两只基金,其中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目标规模300亿元[6] - 太保寿险认缴出资8亿元参与设立上海科创三期基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7] - 平安人寿设立首期规模100亿元的深圳重大项目投资基金,支持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7] - 中国人保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人保现代化产业投资基金,首个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目标的保险私募基金[8] 保险资金服务科技创新路径 - 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等特征,与科创产业跨周期需求高度契合[8] - 建议构建多元投资工具矩阵,通过S基金、并购基金等方式支持不同阶段科创企业[9] - 推动考核与监管改革,实施差异化监管和完善激励机制[9]
保险业为低空经济织密“安全网”
金融时报· 2025-06-04 15:24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中国低空经济正以年均超30%增速发展,预计在1000米以下空域开辟出万亿元级规模新赛道 [1] - 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8] - 低空经济已形成"上游研发制造—中游运营服务—下游应用场景"完整产业链结构 [2] 保险行业创新举措 - 保险机构从单一产品创新转向多部门协同联动,构建全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 [1] - 全国首单"低空航空器机载检测设备损失补偿保险"问世,覆盖自然灾害、空中碰撞等风险场景 [2] - "低空保"产品实现全面升级,构建eVTOL多场景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体系 [2][3] - 创新开发针对货物运输、停飞损失、零部件延长保修等系列产品保障 [3] 行业协同发展 - "湾区低空经济研究院"推动建立粤港澳三地统一低空飞行数据平台,开发多场景风险评估模型 [5] - 中再产险与平安产险联合成立"低空经济新兴风险研究院",构建中国特色低空经济风险保障体系 [5][6] - 平安产险探索"保险+服务+科技"模式,联合多方共同探索风险保障解决方案 [6] 技术赋能与趋势 -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风险评估模型,开发"按小时计费"等场景化产品 [7] - 保险服务向研发、检测、制造等产业链上游延伸,实现全链条风险覆盖 [7] - 通过"保险+产业链+政府"模式参与空域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7] 政策支持与挑战 - 低空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8] - 当前保险产品主要覆盖传统责任,不含电池损坏等特殊风险 [8] - 无人机应用场景复杂,理赔纠纷可能出现责任划分差异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