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保

搜索文档
保险业为低空经济织密“安全网”
金融时报· 2025-06-04 15:24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中国低空经济正以年均超30%增速发展,预计在1000米以下空域开辟出万亿元级规模新赛道 [1] - 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8] - 低空经济已形成"上游研发制造—中游运营服务—下游应用场景"完整产业链结构 [2] 保险行业创新举措 - 保险机构从单一产品创新转向多部门协同联动,构建全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 [1] - 全国首单"低空航空器机载检测设备损失补偿保险"问世,覆盖自然灾害、空中碰撞等风险场景 [2] - "低空保"产品实现全面升级,构建eVTOL多场景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体系 [2][3] - 创新开发针对货物运输、停飞损失、零部件延长保修等系列产品保障 [3] 行业协同发展 - "湾区低空经济研究院"推动建立粤港澳三地统一低空飞行数据平台,开发多场景风险评估模型 [5] - 中再产险与平安产险联合成立"低空经济新兴风险研究院",构建中国特色低空经济风险保障体系 [5][6] - 平安产险探索"保险+服务+科技"模式,联合多方共同探索风险保障解决方案 [6] 技术赋能与趋势 -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风险评估模型,开发"按小时计费"等场景化产品 [7] - 保险服务向研发、检测、制造等产业链上游延伸,实现全链条风险覆盖 [7] - 通过"保险+产业链+政府"模式参与空域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7] 政策支持与挑战 - 低空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8] - 当前保险产品主要覆盖传统责任,不含电池损坏等特殊风险 [8] - 无人机应用场景复杂,理赔纠纷可能出现责任划分差异 [9][10]
“保险+低空经济”再突破!全国首个“低空保”升级
广州日报· 2025-05-29 18:36
低空经济保险服务体系发布 - 人保财险与亿航智能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全新全方位低空经济保险服务体系" [1] - 该体系以"低空保"为核心,是全国首个护航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保险产品 [1] - 产品覆盖飞行器机身、第三者责任、机上人员保障,并首创通讯链路丢失特殊风险保障 [1] 保险产品创新与保障范围 - 创新开发针对货物运输场景、停飞期间停放损失、零部件延长保修责任等系列产品 [2] - 构建eVTOL"使用-运营-停放-维保"多场景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 [2] - 截至2024年底已为eVTOL提供风险保障超1.5亿元 [1] 行业合作与未来发展 - 人保财险广州市分公司与亿航智能签订全国首单"低空飞行器专属保险合作项目" [1] - 为首批EH-216S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提供专属风险保障 [1] - 公司计划持续迭代保险产品体系,聚焦风险管理服务内涵,为低空经济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 [2] 产品升级与产业支持 - 通过场景化创新满足低空经济产业链多元化保障需求 [2] - 延长eVTOL使用生命周期并提升产品保值率 [2] - 为低空经济企业经营稳定性提供增信支持 [2]
国新办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情况发布会点评: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
国信证券· 2025-05-23 10: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市”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从银行、保险、证券三个子行业视角分析国新办科技金融政策情况发布会,银行方面政策有望提振信贷需求、利好重点区域银行;保险方面鼓励产品创新、支持险资长期科创投资;证券方面资本市场支持体系完善,利好投行等业务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银行 - 从需求侧出发的政策有望提振银行信贷需求,为科技金融带来更多业务机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未来或继续较快增长 [4] - 再贷款等政策支持可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提升到8000亿元,下调再贷款利率至1.5% [5] - 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可降低银行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的风险损失 [5] - 在13个重点地区开展科技金融先行示范,利好当地银行业务发展,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区银行或迎更多政策支持 [6][7] 保险 - 《政策举措》鼓励保险行业围绕关键环节开发定制化产品,推动保险服务转型,完善风险责任保障体系,已有相关试点填补保险空白,未来有增量空间 [8] - 《政策举措》提出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等,有利于为险资提供流动性,缩短投资周期、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稳定性 [10] 证券 - 《政策举措》完善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支持体系,增强对科技创新企业支持力度,2025年以来科创板、创业板股权融资和IPO家数领先,股权融资资源向双创和北交所公司倾斜 [11] 投资建议 - 银行预计2025年为业绩下行周期尾声,维持“优于大市”评级,推荐国有大行、股份行及重点区域科技金融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银行 [14] - 保险行业正转型为科技创新“战略伙伴”,未来有望在“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14] - 证券推荐资本实力雄厚、科创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探索领先的中信证券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