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版ABS
搜索文档
低利率时代下险资配置“攻守道”:加码权益增弹性,扩容ABS稳收益
环球网· 2025-11-12 13:35
险资入市规模与持仓概况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险资合计出现在633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新进个股达270家 [3] - 除去平安系和国寿集团对自有股票的持股,三季度险资A股持仓市值超过6500亿元,较2025年中报增长超6% [3]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同比增长41%,总投资收益率为6.42%,同比提升104个基点 [5] 险资投资偏好与行业布局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险资持有申万一级行业总市值排名前五为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通信和电力设备 [5] - 险资持有申万一级行业个股数排名前五为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和汽车 [5] - 第三季度险资新进前十大流通A股行业集中在银行、有色金属、计算机、电子、电力设备 [6] - 具体新进行动包括平安新进农业银行A股,国寿新进紫金矿业、工商银行、海康威视A股,新华保险新进歌尔股份 [6] 险资核心投资策略 - 投资策略以负债驱动资产为核心,根据保险资金的久期、成本和现金流需求匹配资产 [6] - 固收打底,权益增强:以高评级债券、政策性金融债等固定收益资产为底仓,占比约60%-70%,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通常控制在10%-15% [6] - 长期持有与价值投资:偏好金融、公用事业、新能源等现金流稳定行业,通过股息收益和长期增值对抗市场波动 [6] - 另类资产扩容:逐步增加基础设施股权计划、保险版ABS等非标资产配置,以弥补债券收益率下行缺口 [6] 保险版ABS的发展与作用 - 2025年前三季度,保险资管机构资产支持计划登记数量为66只,登记规模达2745.78亿元,同比增长25.1% [8] - 15家保险资管机构中有10家登记规模突破100亿元,民生通惠资产管理登记数量最多(12只),光大永明资产登记规模最大(达605.5亿元) [8] - 保险版ABS具备5%-6%的发行利率,高于同等级信用债(3%-4%),产品期限多集中在5-10年,与保险负债端长期性高度契合 [8] - 保险版ABS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将风险与收益分层,提供风险可控、收益相对稳定的投资选择 [9]
险资ABS布局提速,前三季度登记规模激增25%
环球网· 2025-10-27 13:15
保险版ABS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前三季度保险版ABS业务规模达2745.78亿元,同比增长25.1% [2] - 共有15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66只资产支持计划,其中10家机构登记规模突破百亿元 [2] - 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12只产品登记数量领先,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605.5亿元登记规模居首 [2] 保险版ABS产品特性 - 产品基础项目多覆盖基础设施等领域,提供与保险资金长期负债特性相匹配的稳定现金流 [2] - 属于非标业务,流动性低于交易所标准化ABS,但在低利率环境下成为红利资产外的重要选择 [2] 交易所ABS资格申请态势 - 多家保险资管机构积极向监管层申请交易所ABS管理人资格,希望从投资者拓展至发行人与管理人 [4] - 交易所ABS市场基础资产多样包括应收账款、小额贷款等,流动性更优 [4] - 自2023年10月国寿资产等五家巨头首批获准后,试点资格扩容陷入停滞,监管态度审慎 [4][5] 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策略 - 保险资金采取双重策略:深耕保险版ABS市场与争取交易所ABS资格 [6] - 在低利率环境下,ABS产品能提供稳定现金流,填补传统固收资产吸引力下降的配置缺口 [6]
险资加大ABS布局力度,前三季登记规模增超25%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08:03
险资ABS业务资格现状 - 2023年10月首批5家保险资管公司获得试点资格,得以开展资产证券化及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业务,此后无新增资格获批 [1] - 获得首批试点资格的机构包括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太保资产、人保资产、平安资管 [2] - 尽管有机构积极申请,但监管层对资格批复持谨慎态度,预计不会完全对险资放开 [2] 保险版ABS市场发展态势 - 前三季度共有15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资产支持计划66只,登记规模合计2745.78亿元,同比增长25.1% [1][4] - 产品数量上,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登记数量最多,达12只 [4] - 登记规模上,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规模最大,为605.5亿元,15家机构中有10家登记规模超100亿元 [4] 险资布局ABS的驱动因素 - 资产支持计划因现金流稳定且契合长期投资需求,在低利率环境下受到险资青睐 [2][3] - 此类资产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保险资金多元化配置需求 [3] - 保险机构希望从投资者身份拓展至发行人与管理人角色,以在交易所ABS和REITs市场分得份额 [2] 保险版ABS与交易所ABS的差异 - 保险版ABS通过中保登开展,属于非标业务,投资范围覆盖基础设施等项目 [3] - 与交易所ABS相比,保险版ABS流动性较低,因其非公开挂牌转让 [3] - 交易所ABS基础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小额贷款、债权等,是市场最重要品种之一 [2]
保险资管机构加速布局“保险版ABS”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6
行业增长态势 - 截至4月17日保险资管机构登记19只资产支持计划 登记规模达769.41亿元 同比增长57% [1][2] - 2021年注册制改为登记制后规模高速增长 2024年增长趋势曾减缓但当前再次加速 [2][3] - 分析预计未来资产支持计划规模和数量将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1][6] 产品特性与优势 - 资产支持计划为保险资金开辟新投资途径 其固定收益特性与现金流多元化契合保险资金风险偏好 [3] - 产品帮助保险机构拉长资产期限 改善资产负债匹配 分散组合风险并优化投资回报 [4] - 基础资产类别涵盖绿色资产、小额消费、融资租赁等 且底层资产类别逐步丰富 [4][6] 业务模式与身份 - 保险资管机构具双重身份:代表保险资金配置资产(买产品)与扮演投行角色组合资产(发产品) [3] - 资产支持计划被称为"保险版ABS" 由保险资管机构担任托管人 投资低流动性但现金流可预测的基础资产 [2] 政策与实体支持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部委联合发文支持保险机构投资资产支持计划等证券化产品 [5] - 资产证券化业务为实体企业提供股债外融资渠道 保理类资产支持计划可缓解应收账款周期拉长风险 [5] - 交易所ABS业务同步发展 2023年5家保险资管公司获准开展 截至2024年底发行6单项目规模61.5亿元 [6]
上半年“保险版ABS”登记规模超1800亿元 同比增长46%
证券日报· 2025-07-08 23:54
保险资管机构资产支持计划业务规模增长 - 2024年上半年13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38只资产支持计划 登记规模达1800 96亿元 同比增长46% [1] - 7月7日中保登披露4只保险资管机构资产支持计划登记情况 合计规模230亿元 [1] - 资产支持计划登记规模在改为登记制后3年增长近2倍 2024年恢复快速增长 [2] 资产支持计划基础资产特点 - 基础资产范围扩大 涉及保理债权 金融租赁 基础设施收费收益权 消费金融 供应链资产等 [2] - 首单蒸汽收费收益权绿色资产支持计划登记 体现基础资产创新 [3] - 基础资产种类增多验证产品价值 拉长生命周期 [3] 资产支持计划受青睐原因 - 现金流稳定 期限长 风险较权益类资产低 符合险资风险偏好和久期需求 [1][4] - 非周期性特点明显 与股债相关性低 市场波动时提供缓冲 [4] - 政策支持推动保险机构投资资产支持计划等证券化产品 [2] 行业发展趋势 - 保险资管机构有动力发掘新资产类别 盘活存量资产 [3] - 险资对底层资产判断能力和投资逻辑将提升 风险管理经验增加 [4] - 资产支持计划登记规模预计持续增长 底层资产种类继续扩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