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险资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Q2险资配置更新:股票规模较Q1再增2500亿
国金证券· 2025-08-18 21:04
行业投资评级 - 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上涨幅度超过大盘在15%以上(买入评级)[6] 核心观点 - 截至25H1保险行业资金运用总规模达36.2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9%,较Q1增长3.7%[2] - 股票+基金+长股投比例达21.4%,较上年末提升1pct,较Q1末持平,H1权益规模提升约9000亿元[2] - 债券配置占比51.1%(人身险与财产险合计),较Q1/上年末+0.7pct/+1.6pct[2] - 股票占比8.8%,较Q1/上年末+0.4pct/+1.2pct,规模较Q1/上年末分别增长2513/6406亿元[2] - 基金占比4.8%,较Q1/上年末-0.2pct/-0.5pct,长期股权投资占比7.9%,较Q1/上年末-0.3pct/+0.2pct[2] - 银行存款占比8.6%,较Q1/上年末-0.2pct/-0.4pct[2] 后续展望 - 保险公司具备加仓内在诉求(利率低位+资产荒下固收收益率下降)[3] - 监管政策支持险资入市(如大型国有险企30%新增保费投A股、股票偿付能力因子折扣等)[3] - 预计全年二级权益配置比例提升2pct,对应增量资金达万亿左右[3] 投资建议 - 看好利差改善、大公司市占率提升的中长期逻辑,叠加贝塔属性与市场共振[4] - 建议关注:1)经营稳健且下半年利润基数较低的标的;2)超低配权重股及头部寿险公司;3)分红险转型领先的中国太平;4)强β标的[4]
入市加速!超36万亿险资去向揭晓,股票配置持续升温
北京商报· 2025-08-17 21:08
在低利率、资产荒背景下,保险行业资产负债匹配的诉求愈发强烈,也在倒逼险资重构底仓资产,调整配置思路。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截至2025年二 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39%至36.23万亿元。 超36万亿元险资如何配置?从总体思路来看,债券仍是险资配置的"基本盘",同时,人身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的股票配置余额占比均有所提升。受访专家认 为,险资将继续加大债券配置力度;此外,对股票等资产配置比例有望提升。 债券仍是配置主力 适度增配股票 在低利率环境下,长期性的保险资金对增加权益类资产投资有着潜在需求。从二季度情况看,保险资金配置的股票规模在持续提升。以人身险公司为例, 人身险公司二季度末持仓股票金额为2.87万亿元,股票在人身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占比8.81%,这一占比相较2025年一季度末提升0.38个百分点。 实际上,从险资举牌情况也能看出险资对权益投资的热情。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保险业协会官网统计,截至8月17日,年内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总次数已达27 次,从投资标的所处行业来看,银行股被举牌次数最多,其次是公用事业、能源、科技等板块,普遍具备低估值、高股息特征,符合险资投资逻辑。 招商 ...
最新LP梳理系列(五):活跃的险资
FOFWEEKLY· 2025-08-01 18:12
险资属性特征 - 保险资金负债端久期长(10-30年),偏好基础设施、不动产、PE/VC基金等长周期资产,典型场景为投资5-10年期私募股权基金以匹配现金流 [7] - 险资对收益稳定性要求高,需覆盖保单成本(如预定利率),倾向"固定收益+"策略(优先股、夹层投资),对IRR波动容忍度低 [8] - 单笔出资额大(亿元级起步),常作为基金基石LP并要求优先分配权(如优先回报率、保本条款) [10] 保险资产配置现状 - 截至2023年末,债券投资规模11.86万亿元(占比45.36%),保险资管产品3.80万亿元(14.53%),银行存款4万亿元(15.29%),股权投资占比下降0.9个百分点 [12] - 债券、公募基金和银行存款增速较快,显示对稳健型资产的偏好 [12] - 2024年政策推动培育"耐心资本",拟畅通险资流入股权投资市场通道 [12] 险资出资动态 - 2024年险资为最活跃金融机构,累计出资规模超777亿元,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次之,大额投资多与地方政府合作 [15] - 险资抱团出资特征显著:近2年合作LP中50%为其他保险机构,其余为政府引导基金、地方国资、市场化母基金及少量CVC [17] - 2025年部分大规模出资案例:人保资本100亿(中诚资本)、太平洋保险98亿(太保资本)、友邦人寿49.5亿(锐凯达私募)等 [25] 政策与行业影响 - 2024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上调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5%,放宽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度及税延养老比例要求 [18] - 政策利好包括:拓宽投资空间缓解"资产荒"、提升投资收益缓解利差损、负债端协同创新、加速行业向"股权+证券化"转型、服务新质生产力 [19] 配置方向与GP偏好 - 前五大配置行业: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制造、企业服务 [21] - GP筛选标准:产业聚焦深度(1)、退出能力(2)、严格风控(3)、团队稳定性(4)、投后赋能(5)、协同生态构建(6) [23] - 险资内循环现象普遍,倾向出资保险体系内GP [23] 活跃险资名录 - 近两年出资主体涵盖北大方正人寿、北京人寿、渤海人寿等全国性及区域性机构,分布集中于上海(23家)、北京(20家)、广东(14家) [27][28][29]
险资有望增配A500指数成分股,中证A500ETF龙头(563800)交投持续活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10:38
金融监管政策 - 金融监管总局拟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 近期将再批复600亿元增量资金 [1] - 偿付能力监管规则调整 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以鼓励险资加大入市力度 [1] - 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 促进"长钱长投"模式形成 [1] 保险资金配置方向 - 险资预计重点配置高股息、高ROE、抗周期性强的资产 [1] - 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或成险资增配重点 该指数侧重科技和新兴产业龙头 [1] - 中证A500指数自2004年基日以来累计收益率达343.21% 年化收益率7.83% [1] 中证A500ETF产品特征 - 中证A500ETF龙头(563800)紧密跟踪中证A500指数 覆盖500只行业龙头股票 [2] - 产品近两周规模增长2.75亿元(2.60亿+0.15亿) 规模增量同类居前 [2] - 截至5月15日规模超190亿元 日均成交额21亿元 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为同类最低 [2] 指数成分股特征 - 前十大成分股包含东方财富、比亚迪、招商银行等企业 [4] - 部分成分股权重显示 最高单一个股权重达51% [4]
险资政策加码,中证A500指数受关注,A500ETF基金(512050)近5个交易日净流入超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15 11:54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涨跌 - 中证A500指数下跌0 72% 成分股中远海发领涨9 96% 盛和资源上涨7 89% 上海家化上涨6 49% 巨人网络领跌5 47% 中航成飞下跌5 37% 完美世界下跌5 13% [3] - A500ETF基金下跌0 73% 报价0 95元 盘中换手率10 89% 成交18 94亿元 近1年日均成交37 28亿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3] 政策动态与资金动向 - 金融监管总局拟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 近期批复600亿元增量资金 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 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 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长钱长投" [3] - 险资有望重点配置高股息 高ROE 抗周期性强的资产 可能增加对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的配置 [4] ETF基金数据 - A500ETF基金规模达174 96亿元创近1月新高 近1周份额增长3 66亿份居可比基金首位 最新资金净流入4 58亿元 近5日合计净流入5 57亿元 [4] - 中证A5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0 8% 包括贵州茅台(4 28%) 宁德时代(2 96%) 中国平安(2 46%)等 [5] 权重股表现 - 贵州茅台涨0 10% 招商银行涨0 25% 比亚迪涨2 14% 长江电力涨0 50% 兴业银行涨0 09% 宁德时代跌0 38% 中国平安跌0 46% 美的集团跌0 17% 东方财富跌2 40% [7]
降准又降息!险资又添600亿“新弹药”,路线图详解!数据说话,节后投资主线怎么看?
搜狐财经· 2025-05-07 16:28
港股红利ETF基金表现 - 港股红利ETF基金(513820)5月7日收涨0.82%,实现两连阳,资金连续5日增仓超9500万元 [1] - 该基金标的指数最新股息率达8.88%,领先市场主流红利指数 [1] - 港股红利资产相较A股具备三重优势:分红比例更高(2023年港股整体现金分红比例48.9% vs A股41.8%)、股息率更高、估值折价优势 [8] 银行板块表现 - 银行ETF龙头(512820)5月7日收涨1.42%,终结三连阴,成交额超5400万元,环比激增39%,资金连续2日增仓 [3] - 银行ETF标的指数最新股息率为6.71%,高居全市场二级行业第一,高于中证红利指数(6.53%) [9] - 银行业具有高分红、低估值的行业特征,2024年上市银行分红动力和分红频率显著提升 [9] 险资举牌动向 - 2023年共有8家险企合计举牌20次,被举牌公司具有明显红利资产特征,如工商银行H股 [5] - 被举牌个股最新滚动市盈率中位数为9倍左右,股息率中位数为3.7% [5] -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高达12次,涉及11只个股,延续偏好银行等港股红利资产的风格 [6] 险资配置逻辑 - 险资权益资产配置需求提升,受新会计准则实施和负债端产品结构向分红险转型影响 [7] - 政策大力支持险资入市,2025年起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将用于投资A股 [7] - 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资产对险资具有吸引力,有助于稳定净投资收益率并降低波动 [7] 红利资产比较 -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股息率达8.88%,市盈率6.36倍,历史股息分位数81.14% [9] - A股红利指数中,上证红利股息率6.91%,中证红利6.53%,均低于港股主流红利指数 [9] - 中国十年期国债利率1.63%,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4.3%,凸显高股息资产相对吸引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