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免疫治疗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混改七载铸辉煌,机制重塑启新程——东北制药:从民生药片到细胞治疗的创新蜕变
上海证券报· 2025-07-22 03:58
公司混改与民生保障 - 公司7年前加入辽宁方大集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东北国企改革先锋 [1] - 公司坚持提供平价药品,如对乙酰氨基酚片2元一板、维生素C片1.60元/瓶,保障民生需求 [1] - 公司以"零缺陷项"通过美国FDA膳食补充剂现场检查,获得国际高端市场认可 [1] - 7年来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及抗疫救灾等社会捐赠 [1] 管理机制与效率提升 - 公司畅通员工建言通道,去年收到1345条建议,其中900多条被采纳实施 [3] - 每日"产销衔接会"30分钟内完成,快速解决生产、销售、物流堵点 [3] - 合同审批流程严格把关,体现方大集团精细化管理理念 [3] 研发创新与战略转型 - 混改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采用"自主研发+联合开发+项目引进"三轨并行策略 [4] - 在上海成立生物研发基地,并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4] - 鼎成肽源已开发10余款细胞免疫治疗产品,覆盖TCR-T、CAR-T等前沿技术 [4] - 公司通过战略转型跻身细胞治疗第一梯队,开辟生物创新药新蓝海 [4]
七年混改绘就方大集团东北制药新画卷:民生温度与细胞治疗创新的交响
证券时报网· 2025-07-20 17:39
混改成效与民生保障 - 公司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打破体制壁垒,实现高质量发展[1] - 旗下药房长期供应2元/板的对乙酰氨基酚片和1.6元/瓶的维生素C片等平价药品[2] - 以"零缺陷项"通过美国FDA膳食补充剂现场检查,获得国际高端市场认可[2] - 7年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及抗疫救灾等公益项目[2] 管理机制优化 - 去年收到员工合理化建议1345条,其中900多条被采纳实施[3] - 每日"产销衔接会"30分钟内完成生产、销售、物流协同决策[3] - 合同审批实行差异化流程管理,体现精细化运营理念[3] 创新研发转型 - 采用"自主研发+联合开发+项目引进"三轨并行模式,在上海设立生物研发基地[4] - 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得TCR-T、CAR-T等细胞治疗技术平台[4] - 已开发10余款针对胰腺癌、结直肠癌等疾病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4]
激发改革活力 聚焦健康需求
辽宁日报· 2025-07-18 06:45
公司改革与转型 - 2018年东北制药与辽宁方大集团进行战略重组 打破体制壁垒并实现资源整合 [1] - 公司导入方大集团精细化管理理念 建立全流程风险防控机制 重大合同审批实行极限式风险排查 [4] - 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项目引进"三轨并行模式拓展研发战略视野 在上海设立生物研发基地并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4][5] 产品质量与社会责任 - 公司以"零缺陷项"通过国际膳食补充剂现场检查 获得高端市场准入资格 [2] - 7年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产业扶贫 乡村振兴及抗疫救灾等公益项目 [2] - 维持2元平价药供应 将民生需求融入企业基因 [2] 研发创新布局 - 鼎成肽源已开发10余款免疫治疗产品 覆盖TCR-T CAR-T等前沿技术 使公司进入细胞治疗第一梯队 [5] - 2023年上半年启动大规模硕博人才招聘 强化东北制药研究院 上海生物基地及鼎成肽源的科研力量 [5] 内部管理优化 - 2022年收到员工1345条合理化建议 采纳实施900余条 近三年累计发放创新奖励2700万元 [3] - 每日30分钟高效产销衔接会机制 实现生产 销售 物流环节快速协同 [3]
方大集团东北制药持续发力新药研发
辽宁日报· 2025-05-13 06:0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激增88%,布局细胞治疗领域10余款产品,展现向研发驱动转型的决心 [2] - 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结构优化实现经营质量提升,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0.5%,管理费用缩减,研发费用增至3200万元 [2] - 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58.82%,较年初下降2.63个百分点,流动负债规模显著收缩 [2] 提质增效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收入微增0.36%,但通过压缩非核心开支和聚焦创新药研发实现盈利空间释放 [2]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0.5%,管理费用同步缩减,研发费用战略性增至3200万元,同比激增88% [2] - 资产负债率降至58.82%,较年初下降2.63个百分点,流动负债规模收缩 [2] 创新突围 - 公司采用"创新药+仿制药"双轮驱动战略,构建覆盖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及代谢、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领域的产品矩阵 [3] -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布局10余款产品,包括TCR-T、CAR-T等技术,针对胰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脑胶质瘤等疾病 [4] - 一款靶向KRASG12D的TCR-T细胞药物有望成为全球第二款、国内第一款进入I期临床研究的同类产品 [4] 传统业务优势 - 公司已有243个品规属于国家医保品种,120个品规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品种 [4] - 通过"仿创结合"策略巩固竞争优势,保障短期业绩确定性和长期增长潜力 [4] 战略纵深 - 公司主导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维生素C及系列、磷霉素系列在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5] - 全球化布局有效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形成可持续创收能力 [5] - 公司从传统制药向生物科技领军者蜕变,未来将依托细胞治疗等创新成果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