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布式密码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首个双重加密量子密码体系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5-20 07:41
技术突破 - 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全球首个融合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加密算法(PQC)的分布式密码体系,具备商用能力 [1] - 该体系创新融合QKD和PQC技术,提供端到端抗量子计算的密钥分发与密钥全生命周期管理 [1] - 全球首例基于融合QKD和PQC的分布式密码系统的跨域量子密信电话横跨超1000公里成功接通 [1] 技术架构 - "QKD+PQC"分布式密码体系采用三层解耦架构:量子网络层、密码服务层和应用接入层 [2] - 量子网络层基于QKD技术保障跨域密钥分发的物理安全 [2] - 密码服务层基于分布式密码资源池提供标准化的密钥供给、分发和管理服务 [2] - 应用接入层通过SDK和安全介质让应用程序快速获取抗量子攻击能力 [2] 商用进展 - 该体系架构已通过多场景验证,现网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基于"QKD+PQC"的融合密码技术体系迈入可规模商用新阶段 [2] - 中电信量子集团建设全球首个天地一体的量子安全基础设施,为量子安全业务规模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2] - 中国电信已在合肥、上海、北京、广州等16个重点城市建设量子城域网,初步提供全国纵横相连、跨域互通的服务能力 [2] 应用案例 - 合肥量子城域网是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 [3] - 合肥量子城域网包含8个核心节点和159个接入节点,覆盖1147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光纤 [3] - 该网络服务于约500家党政机关和380家国资委下属企业,显著提升政务、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安全水平 [3] 行业意义 - 量子通信作为抗量子计算新型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挥基石作用保障国家安全 [1] - QKD与分布式密码架构的深度融合将重塑全球通信安全边界 [1] - 新一代量子安全基础设施实现体系化技术突破 [2]
事关国企改革,国资委最新部署→
第一财经· 2025-05-19 10:18
2025.05. 19 本文字数:2378,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祝嫣然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改革的谋划之年。 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日前召开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 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难点任务落实情况,研究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方案。 会议明确,要高起点谋划好下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突出解决制约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 次体制机制难题,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履行战略使命。 更大力度推进产业焕新 2023年启动实施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积极进展。会议指出,功能使命类任务加快落地,关 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 速,重点领域重组整合扎实推进,"三个作用"充分发挥。 此外,体制机制类任务巩固深化,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三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 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全面实施,穿透式监管进一步强化,监管效能明显提高,有效激发企业内生 活力动力。 去年中央企业 ...
高起点谋划下一步国企改革,国资委作出哪些新部署
第一财经· 2025-05-18 20:43
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 也是新一轮改革的谋划之年 [1] - 功能使命类任务加快落地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 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深入实施 [2] - 体制机制类任务巩固深化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2023年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 同比增长21.8% 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 [4] - 国投集团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2700亿元 累计投资生物制造领域企业25家 总金额超过40亿元 [4] - 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全球首个融合QKD和PQC的分布式密码体系 实现跨域量子密信电话 [5] 产业焕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 - 通过自主内生培育、组建合资公司、开展股权并购等模式 加强对传统领域的改造和未来赛道的开拓 [3] - 央企战新产业营业收入比重不高 存在"低端内卷、高端缺失"问题 [3] - 国投集团设立专门针对生物制造产业的CVC基金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4] 国资监管效能提升 - 中央企业清理低效无效账户超11万个 境内账户直联率达95% 全口径资金集中度达85%以上 [6] - 保利集团司库系统上线后 日均可归集资金归集率达到97% 较上线前提升30% [7] - 穿透式监管实现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深度监督 避免监管盲区 [7] 科技创新与产业控制 - 中央企业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2] -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1] - 探索新的考核机制 评价战新产业战略功能 算大账与长远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