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助行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成势”江阴高新区:“千企上云”决胜“AI+”
新华日报· 2025-08-13 07:13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动态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 展示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作为唯一打造全球3座灯塔工厂的央企参展 [1] - 江阴高新区签约落地5个人工智能产业类项目 包括至格科技车载光学及光电模组总部 柔性手术机器人 物联网大数据AI产品 涵盖从基础层到应用层的全产业链布局 [1] - 无锡年欢科技助行机器人重27公斤 经过6轮技术迭代 单次充电续航达10到15公里 [1] 智能制造升级成效 - 江阴高新区实施千企上云 推动人工智能 物联网 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实现机器换人 设备换芯 生产换线 [2] -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诊断全覆盖 新增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 江苏省智改数转网联示范工厂及车间8个 江苏省星级上云企业65家 [2] - 江阴润源机械智能工厂订单生产效率提升30% 良品率提升5% 订单总量同比增幅达50% 获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称号 [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案例 - 海澜集团布匹AI视觉检测系统将瑕疵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9% [3] - 兴澄特钢高炉黑箱透明化项目通过AI算法优化炼钢工艺 [3] - 盛合晶微AI智能检测设备提升先进封测环节芯片加工表面检测准确率与效率 [3] - 长电科技智慧显示终端智能工厂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其离散制造智能运营模型为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提供可复制范本 [3]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江阴高新区围绕智能机器人 垂类大模型 智能制造 智慧城市应用四大方向布局 引导集成电路 生命健康 装备制造等特色制造业提质增量 [4] - 推动莫界科技 至格科技等新项目竣工投产 开放绮山湖科创谷智慧办公楼宇 智慧能源管理等十大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4] - 设立总规模30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基金 加快设立人工智能专项产业基金 重点支持种子轮和A轮初创企业 [4] - 采用概念验证+拨投结合+科创基金的前沿技术产业化模式 [4] 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 布局AR/VR 人形机器人 智能芯片 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等多个细分领域 建设数据服务 硬件设备 软件平台等基础配套 [5] - 与省产研院合作共建江苏集萃混合现实应用技术研究所暨江阴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5] - 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立长三角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5] - 绮山湖科创谷人工智能创新园预计年底前主体结构封顶 将重点打造大数据 工业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战略产业 [5][6]
江阴高新区:“千企上云”决胜“AI+”
新华日报· 2025-08-13 05:57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动态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中信泰富特钢集团作为唯一打造全球3座"灯塔工厂"的央企亮相[1] - 江阴高新区签约落地5个人工智能产业类项目,涵盖从基础层到应用层的全产业链布局[1] - 无锡年欢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助行机器人经历6轮技术迭代,续航达10-15公里[1] 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 江阴高新区实施"千企上云",推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2] -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新增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示范工厂及车间8个、星级上云企业65家[2] - 江阴润源机械完成产线自动化改造后,订单生产效率提升30%,良品率提升5%,订单总量同比增长50%[2] 标杆应用案例 - 海澜集团布匹AI视觉检测系统瑕疵识别准确率达99.9%[3] - 兴澄特钢通过AI算法优化炼钢工艺[3] - 长电科技智慧工厂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为中小企业提供可复制范本[3] 产业集群发展 - 聚焦智能机器人、垂类大模型等四大产业方向,推动本地特色制造业提质增量[4] - 设立总规模30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加快设立人工智能专项产业基金[4] - 建设覆盖"硬件+算法+场景"的产业链生态[4] 创新平台建设 - 布局智能芯片、大数据等多个细分领域,建设基础配套及平台[5] - 与省产研院共建江苏集萃混合现实应用技术研究所[5] - 人工智能创新园预计年底前主体结构封顶,重点打造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战略产业[5][6]
机器人养老 需要更多“痛点思维”
广州日报· 2025-04-10 03:59
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发布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为各类养老机器人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 [1] 养老机器人发展时间表 - 资深业内人士预测 未来3年左右陪伴型养老机器人将走进家庭 [1] - 能像专业护工一样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养老机器人 有望在5年左右时间内走入家庭 [1] 外骨骼机器人应用拓展 - 外骨骼机器人落地场景正逐步从工业向养老领域拓展 [1] - 外骨骼机器人可辅助护工搬动行动不便老人 帮助脑梗老人康复训练和恢复行走 [1] 养老机器人现存问题 - 价格普遍较高 配套服务不足 [1] - 不能精准聚焦痛点 导致产品设计存在缺陷 [1] - 助行机器人使用时仍需护理员辅助 需额外支付使用费用 [1] - 喂饭机器人对难以转动脖子的失能老人存在使用困难 [1] - 智能设备频繁提示升级 升级后需重新输入用户名密码 给健忘老人带来麻烦 [1] 痛点思维的重要性 - "痛点思维"是关乎机器人养老兴旺发展的关键 需关注用户体验中的困扰和烦恼 [2] - 目前不少智慧养老产品只是开发智能设备的副产品 先有产品再到养老场景寻找应用机会 [2] - 智能康复领域缺少专门的"老年版本" 产品同时适用于年轻人和老年人 [2] - 部分企业研发时闭门造车 想当然地锁定需求点 把锦上添花当成雪中送炭 [2] 智慧养老实现场景 - 我国养老模式呈"9073"格局 90%老人居家养老 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 3%入住机构养老 [2] - 在这些场景中人作为重要护理者依然不可或缺 [2] - 机器人不会完全取代人 创新需在人机协同背景下展开 [2] - 破解智慧养老中的人机协同问题是当前创新的主要痛点之一 [2] 行业发展建议 - 需不断聚焦养老产业痛点 把"用户至上"理念贯穿研发、制造与销售全流程 [3] - 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朝阳产业未见朝阳"现象 实现智慧养老从"有"到"优"的转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