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匹克球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告别羽毛球自由,中产迷上匹克球
虎嗅· 2025-10-13 21:28
运动平替趋势兴起 - 当羽毛球、网球等传统运动价格高涨时,匹克球、壁球等新兴运动正以惊人速度席卷中国都市,开启“球场拼多多”模式 [1][3][4] - 上海晚间黄金时段一片室内羽毛球场的价格已飙升至每小时150~200元,每周固定打球月支出轻易突破千元大关 [4] - 北京室内网球场每小时要300~500元,而匹克球风靡后,商家在网球场横向划出2到3个匹克球场地,使场地利用效率飙升,拉低参与门槛 [4] 匹克球市场增长与规模 - 2025年京东“618”期间匹克球装备销量同比暴涨1100% [30] - 小红书上匹克球相关笔记超过120万条,匹克球挑战赛话题播放量达8.2亿次 [30] - 广东省常年打匹克球人数超过20万,上海截至2025年4月有130片匹克球场,丹东市已铺设和新改建匹克球场地270余处,普及人数2万余人 [30] 匹克球的产品与用户体验优势 - 匹克球巧妙地将网球的发球、羽毛球的场地和乒乓球的球拍融为一体,创造“10分钟上手”的低门槛体验 [9][35][36] - 一套入门级匹克球装备价格在100~200元之间,而一把专业羽毛球拍价格动辄上千元,装备丰俭由人 [5][44] - 塑料球速度比网球慢50%,击球声治愈,双打时天然形成“聊天距离”,友好氛围让社交恐惧者也能安心参与 [15][39] 匹克球的社交属性与用户群体 - 匹克球不仅仅是运动,更是一种对抗现代性孤独的武器,在深圳科技园,深夜的匹克球局治愈了无数社畜的精神内耗 [11][12] - 运动为都市中产提供了“线下朋友圈”和“人情练达场”,运动间隙的碎片化交流效率远超正式饭局 [23][24] - 该项运动促进了跨代际社交,在各地球场一场静悄悄的“银发逆袭”正在上演,成为连接不同年龄层中国人的桥梁 [8][25][28] 行业支持与赛事发展 -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网球协会推出了三大核心赛事:中国匹克球巡回赛、全国匹克球冠军赛、全国匹克球锦标赛 [30] - 2025年“李宁杯”全国匹克球锦标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5支代表队311名运动员报名参赛 [30] - 全民健身计划进入收官年,各地体育场馆建设超额完成任务,很多城市主动将闲置场地改造为匹克球场 [46] 壁球市场的机遇 - 壁球因入选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而焕发新生,在深圳南山蛇口文体公园,358名壁球爱好者正参与2025深圳壁球公开赛 [3] - 虽然壁球场馆建设成本较高,但单次使用成本与羽毛球持平,且因其独特的室内环境和高强度锻炼效果,被越来越多白领视为“性价比之选” [3][6]
小众运动项目火“出圈”,激活体育消费大有可为
证券时报· 2025-07-20 21:58
匹克球热度与体育消费趋势 - 匹克球融合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特性,因场地小、器材轻便、上手门槛低,具备"大爆"潜质,社交平台讨论热度高[1][4] - 某社交平台匹克球话题浏览量达1.4亿,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突破3.8亿次,天猫"6·18"期间匹克球装备销售涨幅超1100%[4] - 热度部分承接网球外溢需求,但从业者对其可持续性存疑,认为塑料球体验感较弱[4] 小众运动与大众运动的差异化角色 - 小众运动(如匹克球、攀岩)反映年轻群体精细化需求和个性化体验趋势,代表体育产业垂直赛道[4][5][6] - 大众运动(如足球、篮球)市场规模大且国际化基础强,体育教培领域规模优势明显,客单价低于小众项目[6][9] - 小众运动客单价高且带动关联消费显著,大众运动依赖参与人数形成规模效应[9] 社交媒体与体育消费新场景 - 社交媒体通过"出片""装备"等元素放大匹克球等小众项目热度,裂变传播助力商业模式创新(如直播带货)[8] - 小众运动社交属性强,参与动机与分享行为形成正向循环,入奥项目(如滑板、攀岩)发展潜力更大[8] 政策与赛事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 2023年多份政策文件聚焦体育消费,成熟地区体育服务消费占比达40%(上海、成都更高),教育培训和体育旅游支出上升[11] - 群众赛事比国际顶尖赛事更易与本地消费场景融合,投入产出比更优[12] 体育消费的核心驱动因素 - "有闲"比"有钱"更关键,落实休假制度可提升参与频次(如广场舞年人均消费500元但体量大、黏性高)[14] - 需通过全民健身政策、消费补贴及供给侧创新(新场景/产品)维持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