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信息平台
搜索文档
异常数据引发飞行检查,国家医保局精准查处多起典型案例
经济观察报· 2025-09-30 10:03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医保局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通过异常数据监测精准查处多起典型案例,实现发现、查处、整改的闭环管理 [1] - 医保数据质量是监管效能的基础,数据偏差会触发预警并导致监管与医疗机构管理成本的双重浪费 [7] - 定点医药机构需强化数据审核与校验,医保部门需完善智能监控,双方协作共同保障医保基金安全 [7] 异常数据监测与飞行检查机制 - 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能自动监测药品开具、诊疗项目与患者性别逻辑矛盾等异常数据并触发报警 [1][2][5] - 异常数据引起关注后,医保部门迅速组织筛查并派出飞行检查组入驻检查 [2][4][5] - 该机制实现精准查处,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处理,对技术性问题要求整改 [2][4][6] 数据质量问题典型案例 - 某医院因数据填报不规范,将住院费用开单医生姓名填充为“未知”,导致汇总后烟酰胺开方总金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余倍 [2] - 某医院因医生填写诊断时操作失误,误将73岁老人的“无痛胃肠镜”选为“无痛取卵”,将86岁老人的“肾功能衰竭”因首字母相同误选为“试管内受精” [3] - 某医院因信息系统编码对应错误,将“输尿管镜”本地编码与“宫腔镜”混淆,导致百余名男性患者出现宫腔镜使用费结算记录 [5] 涉嫌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 某医生一分钟内为不同病人开具多份司美格鲁肽处方,检查发现其长期配合医药代表使用数十张收敛的社保卡冒名就医,伪造糖尿病诊断以开具处方 [4] - 医药代表使用这些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集中刷卡,利用门诊统筹基金购买大量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部分参保人从未有糖尿病史 [4] - 医院对该医生采取暂停延聘、待岗培训、扣罚绩效等措施,涉嫌违法问题已移交相关部门查处 [4] 问题处理与整改要求 - 对于数据质量等非主观恶意问题,飞行检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向医院及当地医保部门反馈并要求整改,未作处罚 [2][3][5][6] - 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完善数据校验机制,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确保准确填写和上传诊疗信息 [3][6] - 当地医保部门组织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培训,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自查自纠,推动精准贯标 [6] - 强调定点医药机构作为数据质量第一责任人,需强化数据上传前审核和日常动态校核 [7]
“十四五”时期医保基金累计支出超十二万亿元 减轻看病负担 加强基金监管(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27
医疗保障体系发展 - "十四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 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 年均增速9.1% [1] - 2021—2024年近200亿人次享受就诊医保报销 2024年报销人次是2020年的1.6倍 [2] - 2024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 医疗救助每年资助参保约8000万人 [2] 重点人群保障 - 截至2024年6月2.53亿人参加生育保险 基金累计支出4383亿元 享受待遇9614.32万人次 [2] - 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近六成统筹地区直接发放生育津贴 [2] - 截至2024年底1.9亿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 95%以上村卫生室纳入医保 [2] 医保待遇与服务优化 - 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0%左右 [2] - 全国医保定点医药机构达110万家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和全省 [3] - "十四五"时期医保帮扶政策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6.73亿人次 减轻费用负担超6500亿元 [3] 医药领域改革 -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3159种 2018年以来开展10批药品集采累计采购435种药品 [3] -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建立 推动"人工心脏"、脑机接口等创新技术应用 [3] - 跨省住院直接结算率达90%左右 每个县至少有一家联网定点机构提供跨省结算 [5] 智慧医保建设 - 超12.36亿人开通医保码 医保政务服务线上可办率从2020年55%提升至2024年92% [4] - 医保码日均结算超1450万人次 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日均使用超500万人次 [5] - 实现生育津贴10个工作日内办结 新生儿"出生即参、床边即办" [4][5] 医保基金监管 - "十四五"时期累计追回医保基金1045亿元 截至2024年底统筹基金累计结余3.86万亿元 [6] - 2024年1—6月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3.5万家 追回医保基金161.3亿元 [6] - 开展49组飞行检查涉及21个省份47个地市 检查机构2314家 智能监管追回基金3.3亿元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