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保码
icon
搜索文档
数据规模占全球26.67%!从医保码到“秧BOT”,数字中国建设加速度|“十四五”成绩单
华夏时报· 2025-08-16 22:37
数字中国建设进展 - 全国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智慧医疗服务扩面提速[1] - 2024年数据生产量达41.06泽字节 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占全球数据总量26.67%[1] - 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较"十四五"初期提升9.3个百分点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69.2%提升13.3个百分点[3] 数字经济规模与业态 - 2024年网上零售额155225亿元同比增长7.2% 实物网络零售拉动社会网络零售增长1.7个百分点[3]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 其中智能车载设备增25.1% 智能无人飞行器增53.5%[7] - 短视频用户规模10.4亿使用率93.8% 微短剧用户6.62亿使用率59.7% 职业主播规模3880万同比增1.5倍[5] 数字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较2020年增5倍 千兆宽带用户2.26亿户增34倍 算力规模全球第二[6] - 全国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100% 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技术普及[4]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规模全球最大 慕课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世界第一[4] 人工智能与智能终端发展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28次提及科技 40次提及创新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行动及大模型应用[8] - 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推动人形机器人(如宇树科技H1)、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发展[7][8] - 智慧社区实现"一键式"老人求助 居家智能健康管理及远程问诊普及[4]
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惠及百姓!透视重磅数据 解码数字中国“答卷”
央视网· 2025-08-15 12:11
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3] - "东数西算"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中5个位于西部地区 [3][5] - 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数量将在2025年底扩大到50个左右 覆盖80%的省区市 [5] 数字公共服务成就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9][22]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1亿人次 [9][22] - 全国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9][22] - 全国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9][24] - 全国10.7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 覆盖75%以上人口 [22] 数字经济规模与生态 - 2024年全国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19] - 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40万家 [19] - 中央企业新成立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 [19] - 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 [21] 数字化应用普及 - 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12] - 建成万余家智能工厂 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 [26] - 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成为消费新潮流 [26] - 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广泛推广 [24]
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数字服务普惠便捷,数据市场快速成长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人民日报· 2025-08-15 08:37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截至今年6月底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1] - 国家数据局组织可信数据空间等6个技术路线的创新探索 针对数据领域"找数用数难""规模流通难""跨域加工难"等难题 [8] -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印发 可信数据空间创新试点积极开展 推动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 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实现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 [7] 数字服务普及情况 - 我国网民数量达11.23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2]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全国医保码用户超过12亿人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2] - 全国10.7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 覆盖75%以上人口 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逐步实现"一卡通"区域服务互联互通 [2] 数字生活应用场景 - 全国5A级旅游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广泛 [2] - 即时零售、智能网联汽车、微短剧等数字消费新业态新产品涌现 [2] -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纵深推进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持续深化 公共服务"一网通享"效能提升 [3] 数据要素市场化 - 今年上半年主要数据交易机构新上架数据产品达3328个 同比增长70% 其中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数据集产品同比增长2.8倍 [7] - 今年二季度主要数据交易机构新增供需主体达2600多家 一批从事数据标注、治理、交易服务等业务的企业快速成长 [7] - 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授权运营、价格机制相关政策已发布实施 国家登记平台覆盖超过78个国民经济大类 [4] 数据应用示范成果 - 国家数据局打造"数据要素×"、公共数据"跑起来"等品牌 已发布70个示范场景 覆盖智慧农业、医疗健康、交通物流等重点行业领域 [4] - 医保部门通过海量数据分析精准识别欺诈骗保线索 一些城市开展政企数据合作实现道路信号灯智能调控 服装企业利用消费数据开展个性化设计生产 [4] -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已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 国家数据局将加快打造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数据高地 [5][6]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8-15 06:10
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底,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较2020年增长5倍,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较2020年增长34倍 [2][6] - 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力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6] 数字服务普惠便捷 - 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1亿人次,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4][7] - 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10.7亿,覆盖75%以上人口,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实现"一卡通"区域互联互通 [4][7] - 网民数量达11.23亿,互联网普及率79.7%,数字教育平台为全球规模最大 [7] 数字生活与消费 - 5A级旅游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100%,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提升文旅体验 [7] - 智慧社区提供"一键式"老人求助、远程问诊等服务,即时零售、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业态释放消费潜力 [7] 社会治理数字化 -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升办事效率和灾害预警能力,公共服务"一网通享"实现跨部门数据协同 [8] 数据应用与供给 - 发布70个示范场景,覆盖智慧农业、医疗健康等领域,医保数据用于反欺诈,政企合作优化交通信号灯 [9] - 高质量数据集超3.5万个,计划聚焦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 [10] - 公共数据资源覆盖78个国民经济大类,企业数据开发加速 [9][10] 数据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新上架数据产品3328个,同比增长70%,人工智能数据集同比增长2.8倍 [11] - 数据交易机构新增供需主体2600多家,北京、上海等地实现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 [11]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 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开展可信数据空间试点,解决"找数用数难"等问题 [12][13] - 未来将聚焦标准构建、设施部署和生态运营,打造世界领先的数据基础设施 [13]
数字服务正惠及更多百姓
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较2020年增长5倍 [2]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较2020年增长34倍 [2]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2] 数字技术创新突破 - 集成电路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完整产业链 [2] - 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 覆盖1200多类产品 [2] -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60% 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持续突破 [2] 数据要素与数字经济 - 全面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 - 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2] -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加速 [2] 数字公共服务普及 - 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网民数量11.23亿人 [1][3] - 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1亿人次 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 [3] - 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10.7亿 覆盖75%以上人口 [3] 数字生活应用场景 - 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100% [3] - 即时零售智能网联汽车微短剧等新业态持续涌现 [3] - 社区智能健康管理远程问诊等应用普及 [3] 社会治理数字化 -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纵深推进 [4] -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持续深化 [4] - 自然灾害智能预警应用取得实效 [4][5]
河南发布,人工智能大消息
宏观经济数据 - 7月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4%,同比持平,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 [2] - 7月PPI环比下降0.2%,环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6%,降幅与上月相同 [2] 人工智能产业 - 河南省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支持模型研发、算力供给、数据开发等十方面措施,鼓励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社区并提供房租减免、算力补贴等支持 [2] 医疗保障标准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便民服务相关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规范医保码、移动支付、电子处方等便民服务接入方式,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3] 电影市场表现 - 8月9日单日电影票房达3.38亿元,8月累计票房23.24亿元,《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东极岛》暂列票房前三 [3]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达83亿元,《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侏罗纪世界:重生》暂列前三 [3] - 2025年度票房突破350亿元,历时219天,比去年提前55天,《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南京照相馆》暂列前三 [3] 区域政策与服务 - 四川、重庆、云南、陕西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离境口岸互认新举措,境外旅客可在五地机场任一口岸离境 [4] - 内蒙古发改委加强旧设备折旧处置管理,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设备更新项目建设 [4] 公司动态 -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公司正在推动上市流程,将上市视为企业成熟化运营的阶段性目标 [5] - 京东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计划投入超百亿资源,三年内助力100个智能机器人品牌成交额破10亿元 [5] - 优必选发布全尺寸通用轮式人形机器人Cruzr S2,具备44个自由度,适用于多场景作业 [6] - 长盈精密人形机器人零组件产品增长较大,智能眼镜多个项目研发中,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2025年底投入使用 [6] - 中科星图旗下星图测控为吉利星座04组11星提供测控服务,卫星发射任务成功 [7] 行业研报观点 - 中信证券建议关注AI、创新药、资源、恒科及科创板,增量流动性驱动行情中领涨行业持续集中 [8] - 中信建投看好医疗器械行业估值修复和国际化机会,建议关注业绩拐点及临床研究进展 [8]
对话蚂蚁集团张俊杰:AI 如何重塑医疗健康产业?
36氪· 2025-08-01 15:25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奇点跃迁为产业基座 智能体从实验室进入产线诊室 以前所未有的锐度重构全球经济肌理[2] - 中国展现出超大规模应用场景试炼场和芯片突围算法开源攻坚的双重禀赋 正加速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AI发展路径[2]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 汇聚科技巨头学术先锋与政策制定者 标志AI从产业变量进化为文明常量[2] 医疗健康领域AI应用 - AI为医疗行业更换引擎 从汽车引擎升级为飞机引擎 带来巨大生产力变化 在用户普惠和生产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10] - 通过AI健康管家提供专业解答 服务调用和主动健康管理建议 连接医院健康档案穿戴设备及家用医疗器械[5][6] - 已与3600家公立医院链接 医保码服务8亿用户 医疗健康频道年服务超8亿用户[5] 技术实施与行业合作 - 医疗AI创新面临标准制定 技术打磨和交付预期三大难题 需与卫健委大医院及头部医生深度合作[6][7] - 采用医学专家团队共同标注方式构建权威医学知识体系 确保AI专业度与情绪安抚能力并重[7] - 在信通院指导下发布医学医生智能体分级标准 类似自动驾驶L0-L5分级 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11] 应用成效与用户反馈 - AI健康管家上线不到一年已服务近1亿用户 独立APP中40-60岁用户使用频次极高[10] - 与上海仁济医院合作的泌尿外科AI模型水平超过全科医生 接近副主任医师水准[9] - 杭州七院AI智能体累计服务400万患者 日服务超3万人 完成11万人次交流 实现90%简单咨询分流[9] 生态构建与信任体系 - 坚持从用户最需求领域切入 自2014年推首笔线上支付至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逐步构建服务生态[11] - 将科技伦理原则融入技术研发全链路 通过用户授权和最小使用范围保障健康数据安全[8] - 保持开放态度与政府医疗机构高校深度协作 强调AI是技术底层支撑而非竞争对手[12]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丨便民又贴心!数字化赋能医保服务
央广网· 2025-07-28 09:55
医保服务数字化进展 - 全国超过12.36亿人开通使用医保码 实现本地及跨省就医直接结算 [1] - 医保码"一码通"功能持续优化 多地开展"走流程、找堵点"活动提升使用体验 [1]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从2020年537万增至2024年2.38亿 增长44倍 [2] - 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超90% [2] 数字化医疗创新应用 - "药品比价"小程序上线 支持实时查询药品价格及药店分布 [2] - 医保部门推动"人工心脏"、脑机接口等医疗黑科技从临床试验走向大规模应用 [2] - 医疗影像资料"上云联通" 促进云存储、云计算技术普及 [2] 数字化服务人文关怀 - 江西萍乡安源区智慧医保平台提供普通话与方言双语音播报 便利老年群体 [3] - 数字化解放人力 使工作人员能更专注于个性化服务 [3] - 医保服务数字化转型目标为兼顾科技效率与人文温度 [3]
全国超12亿人可刷码刷脸进行医保结算
科技日报· 2025-07-25 09:01
医保科技赋能与智能化管理 - 全国超过12 36亿人开通使用医保码 就医买药实现扫码结算和刷脸结算 [1]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从2020年的537万人次增加到2024年的2 38亿人次 增长44倍 [1] - 全面建成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 实现医保业务编码标准全国统一 [1] - 通过智能监管子系统拒付 追回医保基金3 3亿元 [1] - 构建"异常住院""医保药品倒卖""重点药品监测"等大数据分析模型 精准锁定违法违规行为 [1] - 推进"一人一档"全民参保数据库建设 动态更新参保人员参保状况变化 [1] 医保基金支出与创新支持 - "十四五"以来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 13万亿元 年均增速9 1% [2] - 医保基金对于创新药的支出大幅增加 2024年支出是2020年的3 9倍 年均增长40% [2] - "十四五"以来累计有402种药品进入医保药品目录 [2] - 新设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已有超过100个药品申报 [2] 医疗科技与产业升级 - 通过医疗服务价格立项 人工心脏 脑机接口等医疗"黑科技"正从临床试验走向大规模应用 [2] - 引导医疗影像资料"上云" 云存储 云计算技术在医疗领域更加普及 [2] - 推动"航空医疗转运"应用 低空经济加速起飞获得服务场景 [2] - 推动创新成果和服务加快进入临床使用 为医药产业等注入强劲动力 [2]
“十四五”时期医保基金累计支出超十二万亿元 减轻看病负担 加强基金监管(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27
医疗保障体系发展 - "十四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 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 年均增速9.1% [1] - 2021—2024年近200亿人次享受就诊医保报销 2024年报销人次是2020年的1.6倍 [2] - 2024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 医疗救助每年资助参保约8000万人 [2] 重点人群保障 - 截至2024年6月2.53亿人参加生育保险 基金累计支出4383亿元 享受待遇9614.32万人次 [2] - 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近六成统筹地区直接发放生育津贴 [2] - 截至2024年底1.9亿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 95%以上村卫生室纳入医保 [2] 医保待遇与服务优化 - 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0%左右 [2] - 全国医保定点医药机构达110万家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和全省 [3] - "十四五"时期医保帮扶政策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6.73亿人次 减轻费用负担超6500亿元 [3] 医药领域改革 -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3159种 2018年以来开展10批药品集采累计采购435种药品 [3] -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建立 推动"人工心脏"、脑机接口等创新技术应用 [3] - 跨省住院直接结算率达90%左右 每个县至少有一家联网定点机构提供跨省结算 [5] 智慧医保建设 - 超12.36亿人开通医保码 医保政务服务线上可办率从2020年55%提升至2024年92% [4] - 医保码日均结算超1450万人次 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日均使用超500万人次 [5] - 实现生育津贴10个工作日内办结 新生儿"出生即参、床边即办" [4][5] 医保基金监管 - "十四五"时期累计追回医保基金1045亿元 截至2024年底统筹基金累计结余3.86万亿元 [6] - 2024年1—6月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3.5万家 追回医保基金161.3亿元 [6] - 开展49组飞行检查涉及21个省份47个地市 检查机构2314家 智能监管追回基金3.3亿元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