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产品销售

搜索文档
微脉更新招股书 公司称已明确扭亏为盈策略
证券日报网· 2025-07-04 15:45
公司IPO进展 - 公司于7月3日更新招股书并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招商证券国际和德意志银行为联席保荐人 [1] - 推进IPO旨在提升AI医疗能力 扩大应用场景 加速全病程管理普及化 拓展医疗健康管理生态圈及相邻业务线 [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5 12亿元 6 28亿元 6 53亿元 同期年内亏损分别为4 14亿元 1 50亿元 1 93亿元 [2] - 2024年收入结构:全病程管理服务占比72%(4 7亿元) 医疗健康产品销售占比19 4%(1 26亿元) 保险经纪服务占比8 6%(5626万元) [2]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7 2% 18 9% 19 9% 显著低于行业头部企业40%-60%的区间 [4] 业务战略 - 扭亏策略包括控制运营费用 销售分销费用占比下降 经调整亏损净额已大幅收窄 [3] - 横向拓展保险经纪服务和医疗健康产品销售 打造全链条健康生态圈以提升患者黏性和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3] - 低毛利率源于业务布局阶段性策略 包括医疗产品低价引入和保险经纪服务拓展 以换取长期稳定客户群体 [4] 技术及监管 - 健康管理智能应用CareAI需通过算法备案与伦理审查 AI技术迭代快存在领先性不足风险 [2] - 医疗数据隐私和AI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增加运营成本 [2] 市场竞争 - 数字健康赛道竞争者包括已上市的阿里健康 京东健康 叮当健康 以及未上市的七乐康 健海科技等企业 [5] - 公司自称中国AI全病程管理服务领导者及首创者 成立以来完成六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IDG China 源码资本等 [4] 上市预期 - 上市有望提供资金支持巩固业务布局 但需向港股投资者证明商业化路径和终局盈利能力 [6]
微脉IPO:市场份额仅0.71%行业龙头本质是文字游戏?连年削减费用仍未扭亏含“科”量或不足
新浪证券· 2025-07-03 13:24
公司概况 - 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和德意志证券亚洲有限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获得源码资本、MPC、千骥资本、IDG资本及百度资本等投资机构支持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吴泳铭、腾讯集团联合创始人及微光创投创始人吴霄光等知名人物青睐 [1] - 公司已完成六轮IPO前投资累计募资约15亿元D+轮融资后投后估值达5.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1亿元 [8] 行业竞争格局 - 互联网医疗、数字医疗、AI医疗等企业扎堆递表港交所2023年至今已有包括健康之路、健康160、微医控股、轻松健康在内的多家企业向港交所递送招股书 [2] - 行业集中度低尚未有企业形成明显优势国内互联网疾病管理赛道已有上百家市场参与者 [2] - 公司从收入上看在业内排行第三但市场份额仅0.71% [1][2] 主营业务表现 - 公司三大主营业务分别为全病程管理、医疗健康产品销售、保险经济服务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72%、19.4%、8.6% [3] - 全病程管理业务收入增速放缓同比增幅已降至个位数 [3] - 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接近4成在"报行合一"政策挤压下未来或持续萎缩 [3] - 医疗健康产品销售业务2024年同比增幅达28.36% [3] 财务数据 - 2022年-2024年公司营收规模由5.12亿元增至6.53亿元 [4][5] - 同期年度亏损分别为4.14亿元、1.5亿元、1.93亿元 [5] - 经调整EBITDA各期分别为-2.17亿元、-0.86亿元、-0.16亿元 [5] - 2023年及2024年毛利同比增速分别为20%、2.75%均低于营收增速 [5] - 2024年销售费用、行政费用、研发费用同比降幅分别为29.7%、11.3%、25% [5][6] AI业务与估值 - 公司强调AI赋能业务但AI平台基于第三方提供的大型基础模型建立无法控制基础模型的架构、参数及更新 [7] - 2023年、2024年研发费用均远低于同期销售费用及一般及行政开支 [7] - 行业商业模式仍未跑通除背靠集团资源的企业外多数公司仍陷入持续亏损 [7] 资金状况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为19.84亿元同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3614万元 [8] - 2022年-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2.43亿元、8320万元及3950万元 [8] - 若公司于2026年7月7日起三年内IPO失败优先股可由投资者选择赎回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