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ADS 4.0系统
搜索文档
蔚小理智驾部门“大换血”:技术路线转向世界模型,智能化下半场突围战承压
36氪· 2025-10-16 15:33
行业竞争逻辑转变 - 2025年电动化渗透率突破50%的拐点来临,行业共识是“电动化决定车企下限,智能化决定车企上限” [1] - 智驾作为“皇冠上的明珠”,成为下半场竞争的核心战场 [1] 蔚小理智驾部门人事与战略调整 - 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头部新势力在短短数月内发生17位高管岗位变动,进行自动驾驶部门“大换血” [1] - 小鹏汽车人事调整最为跌宕,智驾北美负责人朴一树、视觉感知负责人王弢离职,由袁婷婷、刘先明等接任重要职位 [2] - 小鹏汽车技术路线从VLA全面转向具备物理世界推演能力的“世界基座模型” [4] - 蔚来呈现“架构重构+核心流失”局面,技术专家胡成臣、算法核心樊昊阳、世界模型负责人马宁宁等骨干离职 [4] - 蔚来将感知和规控团队合并为大模型团队,构建“4×100接力棒”研发模式,旨在冲刺世界模型2.0,其NWM已实现100毫秒内推演216种轨迹的能力 [4] - 理想汽车智驾团队规模从峰值缩减至800人,技术路线经历多次转向后确立“VLA+世界模型融合”路线,其OTA 8.0.1版本在环岛场景通过率超90% [5] - 三家公司的调整共同指向行业共识:传统模块化智驾方案已触瓶颈,世界模型成为通向L3/L4的必经之路 [7] 外部竞争压力 - 传统车企如长城、广汽、比亚迪快速追赶,比亚迪智能驾驶车型累计销量已突破71万辆 [8] - 华为等科技巨头构成威胁,其ADS 4.0系统以0.6次的超低接管次数稳居第一梯队,并通过“HIPLUS”模式构建行业性技术基础 [8] - 路测数据显示,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技术差距正快速缩小,头部传统车企已对第二梯队新势力实现“贴身紧逼” [10] 资金与研发投入挑战 - 智驾、AI、芯片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巨大,蔚来2024年研发费用达130.4亿元,其中大量投向NWM架构与自研芯片 [10] - 小鹏的自研芯片多次延期,部门墙问题加剧成本压力;理想虽盈利,但智驾团队调整与技术转向带来隐性成本 [10] 差异化应对策略 - 小鹏押注“云端基座模型+车端蒸馏”模式,以万卡智算集群实现5天一次迭代,720亿参数模型已实现车端控车 [11] - 蔚来采取“自研+合作”策略,在推进NWM 2.0的同时与Mobileye合作快速落地L2+功能 [11] - 理想通过整合芯片、OS、模型等部门,以“高效协同”降低成本 [11]
智能化产业链更新:地平线黑芝麻及一级公司解读
2025-09-28 22:57
**智能驾驶行业与核心公司分析纪要** **一 行业政策与技术发展现状** * L2组合驾驶方案国标已出台 计划2027年落地 行业政策端实现标准化[2] * L3主流试点方案即将推出 法规层面推动达到关键节点[2] * 产业链呈现从L2向L4迁移的明显趋势 头部企业及供应商积极布局Robotaxi和Robotman业务[2] * 2025年四季度迎来新一轮技术迭代 包括华为ADS 4.0 理想汽车8.0 小鹏汽车XOS 5.7.7 VLA系统升级以及地平线HSD系统11月量产 表明各车企及供应商能力提升[3][8] **二 核心公司财务与运营数据** * 地平线完成第二次配股融资约50亿人民币(约8亿多美元) 资本市场对AI公司募资持开放态度[1][4] * 地平线上半年芯片出货量达200万片 全年目标400万片 明年预计550万片[3][9] * 地平线高阶芯片上半年出货100万片 全年目标200万片[9] * 地平线高阶芯片G6P预计明年贡献三五十万片 显著推动收入增长[3][9] * 地平线市值约1500亿人民币 对应30倍PS估值 未考虑出海及机器人业务[3][9] * 黑芝麻今年收入预计8亿元人民币 明年有望增长50-60% 估值仅10倍PS[5] * Momenta累计融资额超12亿美元 是二级市场融资最多的算法供应商[3][10] * 元戎启行累计融资额超过5亿美元 青舟科技累计融资额超过2亿美元[10] **三 核心公司业务进展与战略布局** * 地平线正处于与二线供应商拉开差距 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 与Robotaxi领域合作紧密(例如规划到2026年生产1万台 2027年生产3.5万台)[1][4] * 黑芝麻作为国内第二大智能驾驶芯片供应商 加速客户拓展 包括出海业务和与德赛西威合作开发RoboOne项目 并与多家机器人公司合作提供芯片解决方案[1][5] * Momenta占据第三方算法市场60-70%份额 计划2025年下半年在美股上市[3][6][10] * 元戎启行获长城汽车投资1亿美元 已成为长城核心支架供应商 采用无图方案并预计2025年落地VLA方案 侧重Road AGI[10][11] * 青舟科技获奇瑞主导融资 依托理想Pro方案实现快速量产 每年出货量达几十万台 是国内最早迈过百万大关的算法供应商之一[10][12][13] **四 市场竞争格局与供应链关系** * 智能驾驶算法市场中 自研算法占据一半份额(包括特斯拉 华为 小米 小鹏 蔚来和理想)[6] * 第三方算法供应商除主导的Momenta外 主要还包括元戎启行和青州科技 这些公司大多由百度背景的AI人才创立[6][7] * 车企合作格局:比亚迪选择Momenta和地平线 吉利选择地平线 Momenta 元戎及青舟 长城选择地平线和元戎 广汽选择地平线和Momenta 上汽选择Momenta及外资伙伴 大众作为地平线股东与其紧密合作[14] * 算法供应商量产情况:Momenta上半年配套车型出货超10万台(客户包括比亚迪 知己非凡 丰田等) 元戎上半年出货约2万台(限于长城魏两款车型) 青舟依托理想方案年出货达几十万台[13] **五 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 * 地平线增长潜力大 未考虑出海及机器人业务[3][9] * 黑芝麻因滞涨状态 具备性价比和投资赔率优势[9] * Momenta上市后预计逐步成长为千亿人民币规模的算法供应商[10] * 智能驾驶算法供应商正处于从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过渡的关键阶段 地平线和黑芝麻已上市 Momenta计划美股上市 元戎与青州也将陆续计划上市[14][15]
赛力斯集团2024年“闷声发大财”,已经计划赴港IPO
新浪财经· 2025-04-09 08:29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赛力斯集团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历史性突破,但今年开年销量下滑,且在华为生态中面临竞争,需平衡协同效应与独立发展 [1][3]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451.76亿元、净利润59.4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305%和128%,扭转此前亏损颓势 [1] - 去年公司销量达42.69万辆,超越此前四年总和,毛利率提升至26.21%,超越特斯拉与比亚迪 [3] - 因高研发投入与销售费用激增,净利率仅为3.27% [3] - 今年一季度销量累计同比下滑42% [3] 业务亮点 - 飞跃式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新能源汽车业务以及华为的赋能 [3] - 问界M9以50万元以上售价实现9个月蝉联销冠,打破德系豪华品牌垄断格局 [3] - 问界新M7在30万元级市场全年交付20万辆,验证“科技平权”策略市场穿透力 [3] 发展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在香港主板市场挂牌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技术研发、海外扩张及产能升级等 [1] 面临挑战 - 鸿蒙智行“五界”逐步成形,公司在华为生态中不再“一枝独秀” [3] - 华为ADS 4.0系统被阿维塔抢先首发,上汽与华为合作车型价格将下沉到20万级市场 [3] - 华为与多家车企的“界系列”合作可能导致资源分散,平衡协同效应与独立发展是长期课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