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有巢

搜索文档
年轻人的生活圈,能盘活商业地产吗?
虎嗅· 2025-07-04 08:15
空间内容化转型 - 硬件溢价失效背景下,"情绪价值生产"能力成为商业地产新货币 [1] - 新型社区注重社交场景和人际链接性,区别于传统集中式长租公寓的硬件堆砌模式 [4][5] - 数字游民社区、艺术科技主题聚落等创新形态为商业地产提供新思路,通过内容创造情绪价值连接孤岛化个体 [7] 商业模式重构 - 商业物业租金低于住宅租金,写字楼/商铺出租附带经营资质,房东面临"给钱就租"困境 [10] - 运营能力成为核心,头部企业采用差异化策略:龙湖冠寓推"799元全国住7天"套餐,乐乎公寓动态调节长短租比例实现98%淡季出租率 [15] - 社群运营成为标配,华润有巢通过市集和主理人机制构建社交生态,自如延伸装修家政产业链服务 [15] 用户需求演变 - 经济下行暴露硬件升级局限,年轻人对高溢价租金的妥协底价仅比周边高几百至千元 [5] - 反向路径兴起:居住功能简化为睡眠需求,消费场景前置化(如社区酒馆跳海将公寓配套酒吧)提升商业化机会 [13] - 心理账户转移现象显现,用户对居住的预期转向非物理属性(如小米汽车热销反映情绪价值权重上升) [14] 行业竞争格局 - 仲量联行预测2025年为长租公寓入市黄金期,估值触底叠加借贷成本降低 [15] - 870万套保障房年底落地将推动市场竞争进入深水区,租金差价模式向价值创造转型 [16] - 成功案例包括百瑞纪三线城市项目通过共享摩托车点和商业清单服务,两月内出租率提升至95% [15] 创新实践探索 - 闲置空间改造涌现新形态:收费自习室、咖啡馆及oladao社区"捡厨"活动尝试吃住结合商业化 [11][15] - 非标物业运营突破传统,深圳南头古城等项目验证"消费-服务-居住"心理链路可行性 [13] - 美丽乡村建设遗留大量闲置优质物业,需通过内容运营激活(如城市公园市场化商业运营尝试) [10][11]
租房大萧条,北上广深也扛不住了
搜狐财经· 2025-06-01 04:18
全国租金市场概况 - 全国50城租金连续5个月下跌,4月平均租金为35.2元/平米/月,同比下跌3.4% [2] - 除嘉兴、石家庄微涨0.1%外,其余48城租金均下跌,三亚环比跌幅最大达1.1% [4] - 新一线及低线城市租金长期下滑主因人口流出与住房供应过剩 [4] 一线城市租房市场动态 - 北上广深因人口净流入长期维持卖方市场,但2024年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分别减少2.6万、7.19万,广深增速较2019年显著放缓 [14][16] - 一线城市租房市场曾现畸形现象:二房东暴雷(如2020年蛋壳事件)、房东违约涨价、克扣押金等 [7][9] - 头部长租公寓品牌快速扩张:万科泊寓开业18.74万间,龙湖冠寓达12.3万间 [7] 租金下跌案例与市场转变 - 上海长宁区两居室租金从10800元/月降至8000元/月,深圳福田区三房月租从1.6万降至1万(降幅38%) [10] - 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业主降价竞争致租金连跌5个月 [12][27] 租金下跌驱动因素 - 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就业压力,削弱一线城市人口吸引力 [14] - 保障性住房供应激增:2024年全国筹建保租房/公租房172万套,一线城市占比显著(北京15万套、上海7.2万套、广州11.82万套、深圳10万套) [17][19][20] - 楼市有价无市促使业主"由售转租",集中挂盘导致供应过剩 [22][24] 行业长期影响 - 深圳福田区三房案例显示房产年收益率仅1.3%,低于银行存款利率 [28][30] - 住房与户籍资源脱钩(医疗养老已绑定工作)、教育资源过剩削弱购房必要性 [31] - 租金持续下跌或推动中国进入租房主导时代,与发达国家模式接轨 [33]
万科拥有26万间长租公寓,仍要开放加盟?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27 21:01
万科泊寓开放加盟模式 - 公司推出两种加盟模式:项目加盟(为资产方提供品牌授权、运营服务等可勾选服务)和资金加盟(为资金方链接项目资源)[2][3] - 目标客户群体为"有房没钱"的物业持有者和"有钱没房"的投资者[4] - 此举标志着公司从重资产持有向轻资产运营的战略转型[1][21]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长租公寓TOP30总房源量超120万间,开发商系品牌占比近50%,其中万科泊寓以26万间(占TOP20%)位居榜首[17][18][19] - 开发商系品牌早期依赖母公司输血,现逐步转向市场化合作模式(如龙湖冠寓已开展7类合作模式,旭辉领寓推行大社区托管)[10][11][12][13][15] - 创业型品牌如魔方公寓、窝趣公寓等早在2014-2015年已尝试加盟模式[8] 万科泊寓经营现状 - 截至最新数据覆盖29城400+项目,运营房源24.7万间(纳保12万间),出租率95%,自有渠道获客占比85%[19] - 2023年实现营收34.6亿元并首次盈利,前台GOP利润率达89%[19][20] - 人房比1:150优于行业平均,客户满意度95%[19] 战略动因与行业影响 - 突破规模天花板:通过加盟实现持续增长,应对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20][22] - 缓解母公司财务压力:万科集团2024年预亏450亿,国企接管背景下需降低资金依赖[20] - 行业示范效应:头部企业加盟扩张将加速整合,中小品牌面临生存压力[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