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
搜索文档
践悟丨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构建监督网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23 08:11
工程战略定位与意义 -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也是国家水网主骨架建设的关键工程 [2] - 南水北调工程被定位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是国之重器 [3]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的战略定位是成为调水供水行业龙头企业、国家水网建设领军企业、水安全保障骨干企业 [4] 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 公司陆续推动建设了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河北雄安调蓄库、青海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工程、吉林和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工程 [5][6] -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一期已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大中型城市1.95亿人口 [8] 工程监督网络构建 - 构建了全方位、多维度、跨层级的穿透式监督网络,涵盖廉洁共建、协同监督、监督哨兵、专员联网等机制 [9][10][11][12] - 与工程沿线天津、河北、河南、湖北等四省市纪委监委建立“组地”协作机制,并与驻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及湖北省纪委监委建立“组组地”协同监督机制 [10] - 创新推广“监督哨兵”机制,从关键岗位遴选骨干力量紧盯工程签证、进度支付、设计变更、质量验收等高风险环节 [11] 监督效能与成果 - 公司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已实现廉洁共建机制全覆盖 [13] - 通过协同监督,解决了引江补汉工程出口段移民安置难点和沿线石料场采矿权审批堵点,保障工程按期开工和高效审批 [14] - 运用监督网络及时发现处置工程建设领域纪律作风问题,并推动健全完善招标采购、工程建设等制度机制 [15] 技术创新与未来方向 - 探索将廉洁共建基础信息嵌入重大工程项目信息化建管系统,打造集信息共享、风险预警、在线监督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16][17] - 依靠大数据分析精准发现问题线索,提升监督穿透和预警纠治的能力 [17]
好评中国|人水相依 美美与共
中国经济网· 2025-10-22 11:12
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 - 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实施后,长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濒危物种中华鲟畅游、"水质检测员"桃花水母再现 [2] -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持续开展中华鲟保护工作,累计为长江沿线放流超过7万尾中华鲟鱼苗 [2] -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实现从大开发到大保护的历史性转变 [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绿色经济发展 -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杏花村通过大柏河小流域治理、厕所改造、截污纳管、垃圾分类等措施,大幅提升村庄人居环境 [3] - 环境改善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村民通过销售农副产品、开办农家乐、担任民宿管家等方式增加收入 [3] - "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完成8.6万余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 [3] 水文化建设与文旅产业融合 - 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以丹江口大坝和坝区为载体打造10余处水文化建设项目 [4] - 水文化与水工程深度融合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今年上半年丹江口市接待游客665.9万人次 [4]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为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绘制清晰路线图 [4]
由治水之道悟协调发展
人民日报· 2025-10-22 11:05
治水工程成就与影响 - 黄河调水调沙工程自2002年以来已实施31次,累计将超过35亿吨泥沙输送入海,有效缓解了黄河“地上悬河”的态势 [1]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超过830亿立方米,为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的1.95亿人口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1] - 通过水库群大流量水流冲刷河道,协调水沙关系,优化了全国水资源配置格局 [1] 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 - 江苏南通的纺织车间转型为智能工厂,浙江绍兴的传统丝线产业拓展至新一代人造血管、特种缆绳等高附加值领域 [2] - 南水北调工程激活区域优势,山东济宁梁山港从水洼地转变为通江达海的水运枢纽,河南漯河凭借优质水源吸引投资,食品产业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 [3] - 安徽利用战略叠加优势成为长三角的“超级接口”,新疆依托地理区位建设国际通道,推动西北内陆成为开放高地 [3] 发展战略与协调机制 - 实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使生态环境得到修复,绿色发展动能增强 [4] - 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4] -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相结合,旨在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距 [4]
由治水之道悟协调发展(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10-22 05:45
治水工程成就与影响 - 黄河调水调沙工程自2002年至今已实施31次,累计将超过35亿吨泥沙输送入海,有效缓解黄河“地上悬河”态势 [1]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超过830亿立方米,为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的1.95亿人口提供可靠水源 [1] - 黄河调水调沙通过水库群释放大流量水流冲刷河道,以协调水沙关系 [1] -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构建畅通水网,优化全国水资源配置格局 [1]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抬高大运河水位,促使山东济宁梁山港由水洼地转变为通江达海的水运枢纽 [3] - 河南漯河利用南水北调优质水源作为招商引资优势,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总体规模超过2500亿元 [3] - 江苏南通将传统纺织车间升级为智能工厂,浙江绍兴将丝线原料应用于新一代人造血管和特种缆绳制造,实现传统产业发“新枝” [2] - 安徽利用战略叠加优势定位为长三角“超级接口”,新疆依托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建设国际通道,使西北内陆成为开放高地 [3] 发展战略与协调机制 - 通过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共抓大保护,推动一江碧水向东流,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4] - 京津冀地区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核心举措,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4] -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相结合,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4] - 协调被视为发展的手段和目标,通过系统化运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5]
青春华章|赓续使命担当,为青春接力凝聚磅礴力量
环球网· 2025-10-13 09:56
活动概述 - 2025年“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通过治水故事和水利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的治水智慧与奋斗精神 [1] 水利行业发展成就 - 行业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一大批大国重器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2] - 世界最大的13级泵站群实现长江水40多米的高度跨越 [2] - 三峡工程在防洪减灾和清洁能源发电方面多维赋能长江经济带发展 [2] - 白鹤滩水电站在强烈地震活动带竖起世界水电新标杆 [2] 行业关键人物与贡献 - 张建云院士倾力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调度工作 [2] - 钮新强院士主导了三峡工程的关键设计 [2] - 徐建荣的设计成就了白鹤滩水电站 [2] 行业精神传承 - 在红旗渠建设中,吴祖太的生命定格在27岁,任羊成凌空除险,张买江子承父志 [3] - 任羊成外孙任彬强在红旗渠景区重现祖辈壮举,“渠三代”张学义默默守护红旗渠 [3] - 个人的价值在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青春的力量在担当与实干中淬炼成钢 [3]
今年底中国国家水网覆盖率预计将达80.3%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21:55
国家水网建设进展 - 国家水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预计今年底覆盖率将达到80.3% [1] - “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形成 [1] - 南北输排水通道调水能力达到819亿立方米,东西输排水通道调水能力达到734亿立方米 [1] 南水北调工程成效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 [1] - 工程为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1.95亿人提供了稳定优质水源 [1] - 有效改善了南水北调受水区的缺水局面 [1]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 “十四五”以来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15项重大引调水工程 [1] - 建成引江济淮一期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 [1] - 规划纲要明确的40条骨干输排水通道已建和在建34条 [1] 水利基础设施完善 - 新建和改造2150处灌区,完成7.35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1] - 开工建设35项重要结点工程,建成26座大型水库 [1] - 规划纲要明确的588个重点结点已建和在建465个 [1] 水利建设投资规模 - 2024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3529亿元人民币 [2] - 预计“十四五”期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将超5.4万亿元 [2] - “十四五”水利投资规模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2]
预计“十四五”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1:48
水利建设投资 - 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次迈上1万亿元大台阶并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 [1] - 2024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3529亿元 [1] - 预计"十四五"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 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1] 国家水网建设进展 - 预计到2024年底国家水网覆盖率达到80.3% [1][3] - 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15项重大引调水工程 建成引江济淮一期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 [4] -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40条骨干输排水通道已建和在建34条 [4] - 以区域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为"目" 开工建设一批省级水网骨干工程 新建和改造2150处灌区 完成7.35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4] - 以调蓄工程为"结" 开工建设35项重要结点工程 建成26座大型水库 588个重点结点已建和在建465个 [5] 水利工程功能与效益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 为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1.95亿人提供水源 [5] - 南北输排水通道调水能力达到819亿立方米 东西输排水通道调水能力达到734亿立方米 [5] - 加快数字孪生水网建设 水网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水平提升 [5] 水利对粮食安全的保障 - 近5年新建吉林水网骨干工程 黑龙江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等30项重大工程 配套新建191处灌区 [6] - 近5年实施195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 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超2亿亩 [6]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三五"末增加4900万亩 其上生产的粮食产量占比超80% [6]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6.38亿亩 较"十三五"末提高12.5% 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低4% [7] - "十四五"以来单方灌溉水的粮食生产力保持在3.6斤以上 [7]
水利部长李国英:“十四五”完成投资预计超5.4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4:24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水利建设完成投资2024年达13529亿元 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 预计"十四五"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 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1] -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 截至2024年底建成水库9.5万座 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 大中型灌区6924处 堤防31.8万公里 形成世界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1] - 预计"十四五"末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 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 [1] 国家水网建设进展 - 在优化布局方面 加快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预计到2024年底国家水网覆盖率达到80.3% [5] - 在优化结构方面 以骨干输排水通道为"纲" 40条通道已建和在建34条 以区域性工程为"目" 新建改造2150处灌区 以调蓄工程为"结" 588个重点结点已建和在建465个 [5] - 在优化功能方面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 惠及48座城市1.95亿人 南北通道调水能力达819亿立方米 东西通道调水能力达734亿立方米 [6] - 在系统集成方面 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 提升工程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6] 水利对粮食安全的保障 - 近5年新建30项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 配套新建191处灌区 同时实施195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 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超2亿亩 [7]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三五"末增加4900万亩 2024年灌区粮食产量占比超80% 灌区成为粮食生产主力军 [7] - 通过精准调度应对水旱灾害 "十四五"前4年减淹耕地7360万亩 避免粮食减产530亿斤 例如2022年调度75座水库补水62亿立方米 保障1.83亿亩秋粮灌溉 [7]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6.38亿亩 较"十三五"末提高12.5% 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低4% 单方灌溉水粮食生产力保持在3.6斤以上 [8]
以青春之力,守护江河安澜
央广网· 2025-09-25 22:48
水利行业战略重要性 - 水利事业是国家发展蓝图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连接点,被视为国之命脉和民生根基 [1] - 行业涵盖从超级枢纽到乡村灌溉沟渠,从供水管道到防洪堤坝的广泛设施 [1] - 农业作为国之大者,其发展高度依赖水利工作 [1] 水利工程建设成就 - 世界最大水利枢纽之一的三峡大坝是行业标志性工程 [4] - 十四五期间全国共开工12.9万项水利工程 [4] - 2022至2024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连续三年突破1万亿元 [4] -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加快建设 [4] 水利事业发展历程 - 发展历程包括治理黄河水患、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推进节水型社会和改善河湖环境 [2] - 从手提肩扛到使用重型装备,工程建设工具不断升级但精神追求不变 [4] 水利事业具体成果 - 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 [4] - 以占全国56%的耕地生产80%以上的粮食 [4] - 大中型灌区亩均产量是全国平均亩产的1.5-2倍,是雨养耕地的2.5-3倍 [4] - 在水安全保障、农业灌溉效率、水资源集约利用方面成果丰硕 [4]
央广时评·青春华章|以青春之力,守护江河安澜
央广网· 2025-09-25 21:28
活动核心主题 - 活动聚焦爱国、青春、奋斗、水利四大主题,旨在深挖水利事业时代内涵并激励青年[1] - 水利事业被定位为“国之命脉、民生根基”,连接国家发展蓝图与百姓日常生活[1] - 奋斗者的实践是启示录,强调人是奋斗和创造的主体[1] 水利工程成就与作用 - 水利设施范围广泛,涵盖从超级枢纽到乡村灌溉沟渠、从供水管道到防洪堤坝[1] - 三峡大坝作为世界最大水利枢纽之一,将长江水转化为清洁能源[3][4] - 水利工程工具从手提肩扛发展为重型装备,但精神追求未变[4] - 水利工程在国家发展和民生保障中发挥关键作用,书写“中国答卷”[4] 水利投资与建设规模 - “十四五”期间全国共开工12.9万项水利工程[4] - 2022至2024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连续三年突破1万亿元[4] -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加快建设[4] 农业灌溉与粮食安全贡献 - 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4] - 以占全国56%的耕地生产80%以上的粮食[4] - 大中型灌区亩均产量是全国平均亩产的1.5-2倍,是雨养耕地的2.5-3倍[4] - 水利事业成果为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4] 水利事业发展历程 - 发展历程包括治理黄河水患、南水北调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及改善河湖生态环境[2] - 每个里程碑式突破和跨越式发展都有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与无私奉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