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卡泊芬净
icon
搜索文档
博瑞医药: 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事务报告(2024年度)
证券之星· 2025-06-09 21:31
本次债券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月4日按面值发行46,500万元可转债,每张面值100元,共计465万张,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45,683.12万元[3] - 债券期限为6年(2022年1月4日至2028年1月3日),票面利率逐年递增,第一年0.4%至第六年3%[3] - 初始转股价格为35.68元/股,转股期为发行结束满6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至到期日[4] - 债券信用评级为AA-,主体信用评级为AA-,评级展望稳定[5] 债券条款与机制 - 设置转股价格调整机制,当公司发生派送股票股利、转增股本等情况时进行相应调整[7] - 包含向下修正条款,当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中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转股价85%时,可提出修正方案[8] - 设有赎回条款,当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中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130%时,公司有权赎回[10] - 包含回售条款,在最后两个计息年度,若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转股价70%,持有人可回售[11] 公司经营与财务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长8.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亿元[15][1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增加3.23个百分点,主要因创新药BGM0504注射液等研发投入加大[17] - 公司产品覆盖抗病毒、抗真菌、免疫抑制、抗肿瘤等多个治疗领域,核心产品包括恩替卡韦、卡泊芬净等[16]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6亿元,较上年有所改善[17]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吸入剂及其他化学药品制剂生产基地和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新建项目[19] - 截至2024年底,累计使用募集资金4.61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100.97%[18] - 项目原定2025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9] - 公司曾使用5,864.71万元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19] 其他重要事项 - 2024年7月公司对转股价格进行调整,从34.94元/股调整为34.84元/股[23] - 2024年跟踪评级维持主体和债券信用等级为AA-,展望稳定[21] - 2022-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3.11亿元、1.95亿元和2.46亿元,显示稳定偿债能力[21]
博瑞医药: 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主体及“博瑞转债”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28 19:31
信用评级结果 - 东方金诚维持博瑞生物医药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稳定,同时维持"博瑞转债"信用等级为AA- [1] - 评级结果有效期自2025年5月27日至2026年5月26日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仿制原料药及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从起始物料到制剂的全产业链 [4] - 控股股东为自然人袁建栋(持股26.87%),实际控制人为袁建栋和钟伟芳 [4][11]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资产总额52.85亿元,所有者权益26.16亿元,资产负债率50.50% [5][11] 业务运营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长8.73%,其中外销收入占比46.10% [5][6] - 原料药业务收入9.88亿元(占比79.14%),制剂业务收入1.61亿元(占比12.91%) [17] - 主要产品包括抗真菌类(米卡芬净、卡泊芬净等)、抗病毒类(奥司他韦)和免疫抑制类原料药及制剂 [19][21] - 2024年研发投入3.12亿元,同比增长25.42%,占营业收入比重24.31% [6][19] 财务表现 - 2024年利润总额1.57亿元,同比下降34.92%,经营性净现金流2.46亿元 [5][33] - 2024年EBITDA为4.43亿元,EBITDA利息倍数3.02倍 [5][33] - 截至2024年末全部债务23.02亿元,全部债务/EBITDA为5.19倍 [5][33] - 2024年存货4.07亿元,计提跌价准备0.42亿元(计提比例10.44%) [28] 在建项目与未来发展 - 重点在建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18.32亿元,累计已投入17.52亿元 [25] - 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海外高端制剂药品生产项目、泰兴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基地(二期)等 [25] - 未来将践行"研发驱动"和"国际化"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6] 行业环境 - 2024年全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2.53万亿元(同比持平),利润总额3420.7亿元(同比下降) [14] - 行业受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政策影响,仿制药进入"质量+"时代,创新药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 [14][15] - 人口老龄化加剧(2024年65岁以上人口2.2亿)和居民收入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推动行业需求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