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报告

搜索文档
北交所助力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报告质量
中国证券报· 2025-09-08 04:51
三是提供参考为主,不增加额外强制披露要求。《指南》旨在为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参 考,不增加公司披露负担。新增具体应用指南的内容基于《指引》要求,不对相关议题设置额外的强制 性披露要求。 ● 本报记者 杨梓岩 继今年1月证监会指导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首批编制指南(包括"总体要求 与披露框架""应对气候变化")后,9月5日,证监会再次指导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发布了"污染物排放""能 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披露指南并公开征求意见。 北交所表示,修订工作坚持"提供参考为主,不新增强制披露要求"思路,旨在帮助上市公司更好地理解 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要求,提升ESG报告编制质量。据悉,北交所上市公司已积极开展ESG信息披露实 践,目前已有贝特瑞等16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度ESG报告,展现了上市公司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积极响 应。 北交所修订《指南》 日前,在中国证监会统筹指导下,北交所修订了《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 南》,自2025年9月5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北交所于2025年1月17日制定发布《指南》及附件《第一号 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第二号 应对气候 ...
修订编制指南 提供详细披露参考 北交所助力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报告质量
中国证券报· 2025-09-08 04:47
监管政策更新 - 证监会指导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三个环境议题披露指南 包括污染物排放 能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 并于2025年9月5日起公开征求意见 [1][2] - 北交所修订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新增第三号污染物排放 第四号能源利用 第五号水资源应用指南 对2025年1月发布的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及应对气候变化指南形成补充 [2][3] - 修订坚持提供参考为主思路 不新增强制披露要求 旨在帮助上市公司理解披露要求并提升报告质量 不增加公司披露负担 [1][2][4] 指南内容与实施 - 新增指南详细解释相关议题风险与机遇 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导致产能限制风险 新污染防治技术降低废水排放成本机遇 [4] - 指南提供披露数据通用计算流程与方法 包括污染物类型披露示例 能源用量核算方法 能耗计算公式及取水量与耗水量计算公式 [4] - 指南明确具体信息披露要点 包括污染物排放信息 减排信息 能源总消耗量及总耗水量等要求 基于现有指引不增加强制披露 [4] 企业实践与响应 - 北交所16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24年度ESG报告 包括贝特瑞 太湖雪 荣亿精密及同享科技等企业 [1][6] - 贝特瑞将ESG融入企业发展战略 提出2030年运营碳达峰 2050年运营碳中和及2060年全价值链碳中和目标 并以2021年为基准年计划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年降5% [6] - 国航远洋将绿色发展作为核心战略 通过技术升级推动绿色转型 绿色船舶获国际大宗商品货主青睐并可获取租金溢价 [7] - 青矩技术设立工程ESG事业部 联合多机构编撰团体标准 为基础设施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7] 行业影响与评价 - 指南发布降低上市公司实施指引难度 助力ESG报告编制能力快速跃升 对技术问题详细讲解并提供具体流程 实施步骤参考及评分示例 [5] - 北交所考虑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特点 不对可持续发展报告作强制披露规定 鼓励公司量力而为并循序渐进加强披露 [6]
沪深北交易所就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将有更多“教材”
上海证券报· 2025-09-06 04:26
9月5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沪深北交易所对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下称 《指南》)公开征求意见。此前,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发布的编制指南,包括首批"总体要求与披露框 架""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本次修订主要聚焦环境议题,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 利用"三个具体指南,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领域的实践能力,助力构建低碳可持 续发展的市场生态。 新增三个具体指南 本次修订新增具体指南《第三号污染物排放》《第四号能源利用》《第五号水资源利用》,体例结构基 本一致,主要包括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核算流程与方法和披露要点等内容,为上市公司编制可持 续发展报告提供指导。 具体而言,上述新增指南详细解释了相关议题的常见风险和机遇,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导致的产 能限制、化石能源开采难度增加等风险,新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引入水循环利用系统降低废水排放成本 等机遇,并提供了披露数据的通用计算流程与方法,如提示常见的污染物类型和披露示例,核算能源用 量的具体方法和能耗计算公式、取水量和耗水量的计算公式等。 业内人士表示,三个具体指南仍基于《指引》,为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 ...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再添实操指南
证券时报· 2025-09-06 03:13
如果说《指南》是上市公司识别重要性议题、分析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的"工具箱"和"教材参 考",那么《指引》就是ESG披露规则的"考纲"。2024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指引》,明确强制披露主 体包括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 司,最晚应在2026年4月30日前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本次《指南》修订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章节内容,体例结构基本一致,主要包 括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核算流程与方法和披露要点等内容,并提供解释说明和参考示例,为上市 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参考,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领域的实践能力。 《指南》重点意在强化上市公司的风险和机遇意识,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同时不在《指引》基 础上额外增加强制披露要求,为上市公司提供更细化、更人性化的操作说明。 9月5日,证监会指导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就第二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下称《指 南》)征求意见。记者了解到,后续还将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节奏推出更多实操指南。 随着越来越多指南的正式发布,以《上市公司信息 ...
刚刚!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最新发布!涉及三大ESG实操“指南”
证券时报· 2025-09-05 18:17
监管政策更新 - 证监会指导三大交易所发布第二批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新增污染物排放 能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 提供风险机遇识别 核算方法 披露要点等细化指导 [1] - 指南采用"成熟一批 推出一批"节奏发布 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及交易所《指引》共同构成可持续披露规则体系 不额外增加强制披露要求 [1][3] - 指南体例统一 包含解释说明和参考示例 如列举污染物总量控制导致产能限制风险 新技术应用机遇 并提供能耗计算公式 取水量核算方法等操作指引 [2] 披露框架要求 - 《指引》作为强制披露框架 要求上证180 科创50 深证100 创业板指数成分股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最晚于2026年4月30日前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4] - 披露需围绕"治理—战略—影响风险管理—指标与目标"四要素 设置21个议题 涵盖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及乡村振兴 中小企业款项等本土关切议题 [5] - 强制披露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量 范围三不作强制但鼓励披露 首批总体要求与气候变化指南已于2025年1月17日发布 [5] 上市公司执行进展 - 截至2025年6月底 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报告 整体披露率达34.72% 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另有612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5] - 67.27%公司搭建治理架构 63.93%披露战略信息 44.01%制定定量可持续目标 78.07%开展重要性评估 93.32%披露利益相关方沟通信息 [6] - 99.25%公司披露量化指标 其中83.95%披露超25个指标 65.90%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 较2023年57.53%和2022年50.87%显著提升 [6] 气候信息披露细节 - 62.07%公司披露气候相关风险机遇类型 披露范围一 范围二 范围三排放量的公司占比分别为59.81% 60.02%和11.37% [6] - 24.87%公司披露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17.05%和15.76%公司分别披露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表 [6] ESG评级提升影响 - 截至2024年底 沪深两市32%公司MSCI ESG评级提升 全球领先评级(AAA/AA)公司占比从五年前0%升至7.2% [7] - 贵州茅台评级提升2级至BBB级 成白酒行业最高 阳光电源从A级升至AA级 外资ESG基金持仓额同步增长 宁德时代升至AA级获国际资本市场认可 [8] - ESG表现提升助公司吸引中长期资金 如宁德时代获国际可持续投资基金关注 茅台称《指引》提高境外投资者认可度 [8]
交卷了吗?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模拟考”成绩出炉
搜狐财经· 2025-08-25 18:23
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现状 - 近50%上市公司(2,481家)披露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强制披露主体披露率约95% [3] - 强制披露主体包括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成分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 [5] - 2024年度强制披露主体整体披露率达94.42%,较2022-2023年度持续提升 [6] 行业披露差异分析 - 2024年度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12个行业披露率达100% [10][11] - 制造业披露率91.73%(233家),金融业98.04%,文化体育娱乐业75%,均未达100% [10][11]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披露率显著高于民营企业 [12] 碳排放披露进展 - A股上市公司范围1排放披露率59.81%,范围2披露率60.02%,范围3披露率11.37% [12] - 强制披露主体中范围1披露率83.55%,范围2披露率84.32%,范围3披露率27.25% [17][18] - 范围3披露两年间涨幅达11%,超1/4强制披露主体主动披露范围3排放 [17] - 范围3披露中最常见类别为员工差旅、采购商品及服务、员工通勤 [19] 碳管理实践深度 - 48.26%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公司(1,635家)聘请第三方进行排放核查 [20] - 24.87%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公司制定并披露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21] - 31.80%公司设置排放目标,其中98.27%定期追踪进展,50.58%每年追踪 [21] - 23.67%建立碳排放数据收集数字化系统,64.28%已采取措施促进供应链减排 [21] 标准应用与转型行动 - 最常用核算标准为ISO 14064、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GHG Protocol和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 [22] - 强制披露主体中97.94%已开展碳减排行动,53.47%制定气候转型计划 [23] - 50.90%披露减排目标,15.94%已研究或参与碳信用/碳交易实现碳抵消 [23] 治理架构与激励机制 - 2/3上市公司设立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或专职岗位,较去年上升15.23% [24] - 48.69%公司建立可持续评价考核机制,其中6.36%与董事绩效挂钩,19.57%与高管绩效挂钩 [24] - 25.14%将可持续工作纳入考核但不与薪酬挂钩 [24]
A股上市公司董秘团队工作白皮书(2025)-价值在线
搜狐财经· 2025-08-12 14:09
调研概述 - 白皮书基于对818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董秘团队及投资者的调研,聚焦工作热点与从业情况 [1] - 调研对象包括董事会秘书及其团队、投资者,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 [9] - 董秘团队承担促进规范治理、保障信息披露、推动市值管理等关键职责,是公司对外沟通联络、对内协调管理的核心枢纽 [9] 市值管理 - 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首次明确市值管理定义及工具,包括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现金分红等 [29][41] - 超半数公司(51.5%)已将市值管理纳入董秘/证券部KPI考核,其中22.7%已实施,28.8%计划实施 [65] - 市值管理工具使用中,并购重组以59%选择率居首,现金分红(50.9%平均选择率)和投资者关系管理(46.2%平均选择率)紧随其后 [47] - 76.1%董秘和78.1%证代认为市值表现影响因素复杂、工作效果难以评价是首要难点 [73] ESG可持续发展 - 政策推动ESG披露从自愿转向强制,超六成公司因监管要求和社会责任推进工作 [1] - 沪深北交易所要求部分指数样本公司最晚在2026年4月30日前发布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29] - 面临部门认知不足、数据收集难等问题 [1] 公司治理及信息披露 - 新《公司法》实施带来治理结构调整,强化治理责任边界,监事会成为可选项 [29] - 信息披露新规提高要求,违规主要集中在不及时、不准确等方面 [1] - 法规更新快是主要难点 [1] 数字化趋势 - AI工具助力提升效率,监管机构推进信息披露数字化革新 [1] - 数据资产入表逐步落地 [1] -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ESG数据治理、绩效分析和报告生成等领域 [15] 董秘团队从业情况 - 团队规模多为3-4人,女性占比66%,学历以本科及以上为主,专业集中在金融、管理等领域 [2] - 信息披露是主要工作内容,加班普遍,面临抗压、文字工作多等难点 [2] - 职业发展路径明确,"专员-证代-董秘"为常见路径,董秘平均年薪约76.1万元 [2] - 培训以官方渠道为主,新规解读是核心需求 [2] 政策环境 - 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构建"1+N"政策体系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14][29] - 新《公司法》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系统性重塑公司治理体系 [29] - 国资委2024年12月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40][42] 市场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71%的A股公司市值在100亿以下,但市值合计占比仅18.1% [32] - 市值100-1000亿公司占比26.5%,贡献36.3%市值;市值超1000亿公司占比2.5%,贡献45.7%市值 [32] - 市值超10000亿公司占比0.2%,贡献16.6%市值 [32] 资本运作实践 - 2021-2025年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总作价波动较大,2024年达到5605.83亿元峰值 [84] - 产业并购占主导地位,2025年上半年方案数占比62.3%,交易总作价占比77.8% [86] - 股权激励(含员工持股计划)是近两年参与最多的资本运作项目,董秘参与率52.2%,证代58.9% [78]
2025年ESG分析师与双碳新航向可持续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8-06 12:52
ESG政策框架升级 - 2025年中国ESG信息披露政策体系成熟化,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要求上证180、科创50等指数成分股及境内外双重上市公司最迟2026年披露2025年度报告 [3] - 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将可持续发展报告纳入法定披露范畴,违规企业将面临责令改正等监管措施 [3] -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将ESG融入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财政部《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全面施行,构建中国特色披露框架 [4] 行业专属ESG标准细化 -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CASS-ESG 6 0)》覆盖90个行业,提供165项环境、社会、治理维度的关键指标及实践案例 [4] - 生态环境部发布《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GB/T 24067-2024),填补国内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空白 [7] 双碳政策系统化推进 -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进入实施阶段,明确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ESG评价方法联动机制 [6] - 15部门联合印发《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规范企业碳排放核算全流程标准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2025年施行,全面规范能源开发至消费各环节,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7] 绿色金融创新加速 - 央行等部门发布强化绿色金融发展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信息,推动ESG要素纳入信用评级模型 [8] - 绿色信贷、债券、保险等工具多元化发展,为低碳转型提供融资支持 [8] 企业战略转型路径 - 需建立高层主导的ESG专项小组,设定碳排放硬指标并重构高耗能业务模式 [8][9] - 投资决策需通过ESG与双碳双重评估,动态调整战略应对政策变化 [9] 运营管理绿色革新 - 生产环节引入节能技术智能化改造,供应链管理纳入ESG考核并建立供应商淘汰机制 [11] - 产品设计需考量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服务端推行回收再利用等绿色举措 [11]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 加大新能源、碳捕获等技术研发投入,数字化工具提升ESG管理精准度 [12] - 产学研合作平台攻克关键技术,如太阳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 [12] 信息披露质量提升 - 需建立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按最新监管要求编制图文并茂的ESG报告 [14] - 引入第三方审计验证数据,搭建利益相关方沟通平台增强透明度 [14]
2024年度A股上市公司ESG治理和信披九大盘点
全景网· 2025-07-17 17:37
ESG信息披露进展 - 2469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独立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占全部A股的45.6%,同比增长17% [1] - 华证大盘指数ESG报告披露率最高达90.3%,中盘、小盘、微盘指数分别为66.6%、38.8%、19.4% [2] - 金融行业ESG报告披露率居首达91.1%,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紧随其后为76.5%和59.7% [2] ESG评级分布 - 62家上市公司获AAA评级占全部A股1.1%,金融、工业、医疗行业分别以14家、12家、10家位列前三 [3] - 264家上市公司获AA评级占全部A股4.9%,显示ESG管理绩效改善 [3] ESG治理架构 - 超1350家A股上市公司设立ESG相关委员会或工作小组,其中967家设立委员会,376家设立工作小组 [4] - 华证大盘指数中63.8%公司设立ESG治理架构,金融行业以63.4%的设立比例领先各行业 [4] 碳排放数据披露 - 185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碳排放数据占全部A股34.3%,同比增长超40% [6] - 范围三碳排放披露率仅5%,金融行业以23%的披露率表现最佳 [7] - 273家上市公司明确碳中和远期目标,同比增长27.6%,其中109家同时设定中期减排计划 [7] 现金分红情况 - 3759家上市公司实施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金额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18.3%,整体分红比例48% [8] - 超800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进行两次分红 [8] 央国企ESG表现 - 央国企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达75.4%,显著高于非国企的33.8% [9] - 377家国企获A级以上评级占全体央国企24.5%,高于全市场15.8%的水平 [10] - 央国企碳排放数据披露率为60.4%,但范围三披露率和双碳目标披露率偏低 [10]
从CSR到ESG:一场“面子”与“里子”的博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20:40
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趋势 - 截至5月29日共有2461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ESG相关报告同比增加其中396家从社会责任报告改为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1][3] - 2023年仅1008家A股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24年改为ESG报告的396家中125家Wind ESG评级上升47家下降津药药业神州数码江苏有线评级提升显著[1][6] - 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成分股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被要求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或《ESG报告》其他公司命名无强制要求[3] ESG报告内容升级 - 津药药业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较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篇幅和实质性议题披露更完整江苏有线新增ESG绩效数据[1][7] - 社会责任报告侧重短期社会影响和公益ESG报告则强调长期战略量化非财务信息及国际标准接轨[4][7] 企业披露行为分析 - 612家公司仍选择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原因包括ESG能力不足资源有限或业务对ESG影响较小[5] - 报告改名促使企业更重视ESG工作评级下降可能因标准理解偏差或问题暴露而非表面功夫[7] 行业命名偏好 - ESG相关报告命名多样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暨社会责任报告"等监管未强制统一名称[3] - 可持续发展报告因适用范围宽泛更受上市公司青睐[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