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搜索文档
制度体系初步建成 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量质齐升
经济日报· 2025-10-24 07:38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截至2025年9月底,沪深交易所共有5167家上市公司,市值超过100万亿 元,居全球第二位。其中,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ESG)报告,披露公司的市值 占全市场的七成左右,成为诠释上市公司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注脚。 制度体系初步建成 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金融资源配置和相关制度安排至关重要。 2024年4月,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在此基础上,中国证监会指导沪 深北证券交易所制定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指引》,标志着我国首个系统规范的强制性 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正式建立。制度建设体现出三大亮点: 强制性与参考性相结合。要求重要指数样本公司、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等主体强制披露,同时通过编制 指南提供具体操作指导,以"交易所指引"为强制性和底线要求、"编制指南"为参考性规范的可持续信息 披露制度体系初步建成。 内容实质性显著提升。明确要求披露碳排放、能源消耗等关键量化数据,完善重点议题分析路径和利益 相关方参与机制,确保信息披露的深度和质量。 配套措施稳步推进。目前已发布"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应对气候变化"两项 ...
沪深北交易所就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将有更多“教材”
上海证券报· 2025-09-06 04:26
政策修订内容 - 沪深北交易所修订《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具体指南[1] - 新增指南涵盖风险和机遇识别、核算流程与方法和披露要点等内容 为上市公司编制报告提供技术指导[2] - 指南不增加额外强制披露要求 重点提供工作流程和示例参考 助力提升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实践能力[2] 政策影响与实施效果 - 《指南》降低上市公司实施《指引》难度 通过技术问题详细讲解和具体流程参考提升ESG报告编制能力和质量[3] - 可持续发展规则体系初步形成 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授权、《指引》为强制要求、《指南》为实践推荐[4] -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达34.72% 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共有1869家公司披露报告[4] - 近三年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家数年增20% 超1000家披露碳排放量 年增超50%[4] - 70%以上企业设立ESG专项管理机构 治理架构与制度建设显著加强[5] 企业治理与披露进展 - 67.27%披露报告公司搭建治理架构 63.93%披露战略信息 44.01%制定定量可持续发展目标[5] - 78.07%公司开展重要性评估 93.32%披露利益相关方沟通信息[5] - 企业逐步从后端披露向前端治理管理延伸 ESG工作从鼓励披露迈向精准治理[5] ESG评级与资金影响 - MSCI中国A股指数成分股中AAA/AA级公司占比从3.2%升至7.2% A/BBB/BB级公司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至43%[6] - 建设银行等9家公司获AAA级 中信证券等26家获AA级[6] - 贵州茅台评级提升至BBB级 吸引境外ESG基金持仓金额大幅增加[6] - 阳光电源评级从A级升至AA级 ESG基金持仓额从50多亿元提升至110多亿元[7] - 高质量ESG表现企业获得更多资金青睐 推动资本市场形成差异化定价机制[7]
2024年度A股上市公司ESG治理和信披九大盘点
全景网· 2025-07-17 17:37
ESG信息披露进展 - 2469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独立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占全部A股的45.6%,同比增长17% [1] - 华证大盘指数ESG报告披露率最高达90.3%,中盘、小盘、微盘指数分别为66.6%、38.8%、19.4% [2] - 金融行业ESG报告披露率居首达91.1%,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紧随其后为76.5%和59.7% [2] ESG评级分布 - 62家上市公司获AAA评级占全部A股1.1%,金融、工业、医疗行业分别以14家、12家、10家位列前三 [3] - 264家上市公司获AA评级占全部A股4.9%,显示ESG管理绩效改善 [3] ESG治理架构 - 超1350家A股上市公司设立ESG相关委员会或工作小组,其中967家设立委员会,376家设立工作小组 [4] - 华证大盘指数中63.8%公司设立ESG治理架构,金融行业以63.4%的设立比例领先各行业 [4] 碳排放数据披露 - 185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碳排放数据占全部A股34.3%,同比增长超40% [6] - 范围三碳排放披露率仅5%,金融行业以23%的披露率表现最佳 [7] - 273家上市公司明确碳中和远期目标,同比增长27.6%,其中109家同时设定中期减排计划 [7] 现金分红情况 - 3759家上市公司实施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金额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18.3%,整体分红比例48% [8] - 超800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进行两次分红 [8] 央国企ESG表现 - 央国企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达75.4%,显著高于非国企的33.8% [9] - 377家国企获A级以上评级占全体央国企24.5%,高于全市场15.8%的水平 [10] - 央国企碳排放数据披露率为60.4%,但范围三披露率和双碳目标披露率偏低 [10]
从CSR到ESG:一场“面子”与“里子”的博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20:40
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趋势 - 截至5月29日共有2461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ESG相关报告同比增加其中396家从社会责任报告改为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1][3] - 2023年仅1008家A股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24年改为ESG报告的396家中125家Wind ESG评级上升47家下降津药药业神州数码江苏有线评级提升显著[1][6] - 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成分股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被要求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或《ESG报告》其他公司命名无强制要求[3] ESG报告内容升级 - 津药药业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较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篇幅和实质性议题披露更完整江苏有线新增ESG绩效数据[1][7] - 社会责任报告侧重短期社会影响和公益ESG报告则强调长期战略量化非财务信息及国际标准接轨[4][7] 企业披露行为分析 - 612家公司仍选择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原因包括ESG能力不足资源有限或业务对ESG影响较小[5] - 报告改名促使企业更重视ESG工作评级下降可能因标准理解偏差或问题暴露而非表面功夫[7] 行业命名偏好 - ESG相关报告命名多样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暨社会责任报告"等监管未强制统一名称[3] - 可持续发展报告因适用范围宽泛更受上市公司青睐[1][4]
银行业迎来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新阶段
金融时报· 2025-04-29 11:16
文章核心观点 上市银行披露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传统,2024年沪深北三地交易所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后,今年年报披露季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有新变化,银行在探索中将履行社会责任转化为竞争优势,且持续深化可持续发展体系及人才培养 [1][2][6] 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迎新规范 - 2024年沪深北三地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 [2] - 今年年报集中披露季,六大行均发布首份根据《指引》编制的报告,部分银行将原来的社会责任报告更名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2] - 六大行报告全面回顾2024年履责实践和成效,辅以大量数据及专题、案例,提升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质量 [2] - 《指引》提出“双重重要性原则”,要求披露主体结合自身情况考量和回应利益相关方关注点,进行差异化披露 [3] - 专家表示《指引》将“双重重要性”议题识别作为报告编制第一步,可提升企业对可持续风险、机遇的识别和分析 [3] 报告详细展示上市银行所关注信息 - 今年六大行根据《指引》梳理社会责任议题,首次公布重要性议题及议题矩阵图 [4] - 2024年六大行认定的重要性议题数量不同,普遍关注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领域 [4] - 六大行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尽职调查和利益相关方沟通,对可持续发展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双重重要性评估 [4] -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披露规范,可持续发展报告将成为银行参与全球竞争的“合规护照”和“价值凭证” [4] 深化可持续发展体系及人才培养 - 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是上市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长期战略价值的核心工具 [6] - 工商银行董事长表示从社会责任报告到可持续发展报告是战略目标升级和发展内涵深化 [6] - 业内专家认为上市银行持续深化可持续发展体系及人才培养是构筑发展“护城河”的重要方式,长期人才培养是参与国际竞争和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