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含权贸易合同
icon
搜索文档
助力贸易服务迭代 赋能产业韧性跃升
期货日报网· 2025-11-11 09:36
行业演变 - 大宗商品贸易从“贸易1.0”时代演进至“贸易2.0”时代,行业功能从连接信息和物流转变为深度嵌入期货工具的风险管理服务 [1] - 现代产业服务商推动行业进入“贸易3.0”时代,期货工具从风险“缓冲垫”升级为驱动服务创新与价值创造的“核心引擎” [7][13] - 产业服务商角色从“被动承受者”到“主动管理者”,最终跃迁为“方案提供者”与“价值共创者” [13] 市场趋势与挑战 - 大宗商品市场呈现波动加剧、结构性行情凸显、金融属性增强三大趋势,地缘政治、全球货币政策、极端天气及“双碳”目标共同影响传统供需逻辑 [2] - 实体企业面临三大价格波动风险:原料成本上涨风险侵蚀加工利润、产成品库存贬值风险引发现金流危机、价差收窄风险压缩传统盈利模式 [5][6] - 在PTA领域,期现业务的市场渗透率已接近100%,形成成熟运作体系 [9] 公司商业模式与定位 - 嘉悦物产定位为产业综合服务商,其核心模式是做风险的“搬运工”,将客户风险通过期货工具转移至市场,自身赚取稳定服务费 [4] - 公司重心在于寻找和挖掘产业链中的不合理价差(基差、月差、品种差),并通过专业操作将价差利润转化为客户实际收益 [4] - 公司立志成为客户的“外部CFO”和“风险管理部”,将风险管理理念深度嵌入客户经营决策 [4] - 杭实善成推进“研究、投资、服务”一体化深度融合,创新设计结构化衍生品解决方案,如含权贸易合同、利润锁定协议 [10] 服务模式与案例 - 期现模式呈现三大主流形态:基础且广泛应用的基差贸易、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含权贸易、针对加工企业的利润锁定模式 [8] - 杭实善成在玻璃领域提供三大服务:价格风险管理(协助客户在低价区间采购现货同时利用远期合约锁定销售价格)、加工利润锁定(通过卖出成品期货同时买入原料期货锁定价差)、库存优化实践(承包厂区库存并预付货款) [11][12] - 具体案例:河北某玻璃厂通过产业链套保方案锁定300元/吨的加工利润,避免后续利润被压缩至100元/吨时造成的200元/吨利润流失 [11];安徽冠盛通过库存托管模式提前收回资金并保留未来销售现货权利 [12] 核心能力与价值主张 - 产业服务商竞争力源自对实体企业痛点的深刻理解、对期货工具的娴熟应用以及对多维度资源的高效整合 [10] - 风险管理能力从企业的“加分项”转变为核心竞争力的“标配”,无法有效管理价格风险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被边缘化 [13] - 服务要求从标准化方案升级为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推动产业服务商自身能力的快速迭代和升级 [13]
海证期货刘飚:构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新生态
中国证券报· 2025-08-09 08:44
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 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三大功能成为实体企业经营的"稳定器" [1] - 实体企业面临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和需求疲软的双重挑战 其中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导致采购成本和销售价格不确定性上升 挤压利润空间 [2] - 需求疲软导致海外订单减少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企业生产计划安排和资金筹备困难增加运营成本 [2] 期货工具在实体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 某新能源正极材料厂通过买入碳酸锂期货2511合约锁定原材料成本 有效规避现货价格上涨风险 确保订单稳定交付 [3] - 某制造业企业使用铜期货对冲时因标的规格差异导致期现盈亏无法完全对冲 增加经营风险 [4] - 海证期货推出含权贸易模式 为某棉花轧花厂设计价格补偿条款 降低价格下跌风险 [6] 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工具的困难 - 期现基差风险是主要困难 因企业原材料与期货交割品不完全匹配 影响对冲效果 [4] - 中小微企业面临资金压力和专业人才短缺问题 难以充分参与期货市场 [4] - 交割后仓单品牌不符实际需求 如华东某纺织企业通过仓单串换服务解决纺纱用棉问题 [7] 期货行业服务创新方向 - 提供个性化风险管理方案 如针对不同企业定制套期保值策略 [5] - 加强期货知识培训 培养企业专业人才队伍 [5] - 创新服务模式 如含权贸易和仓单串换 提高对冲效果 [6][7] 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现存堵点 - 社会仓储管理不规范导致信用风险 如货物重复质押问题 [8] - 风险子公司现货品种覆盖不足 现货市场规模和深度有限 [8] - 建议加强仓储行业监管 建立黑名单制度 [8] 提升期货服务效能的建议 - 风险子公司应深耕特定品种产业链 组建专业期现团队 [9] - 中期协需加强对风险子公司的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 [9] - 期货公司应加大对风险子公司的资源投入 支持业务创新 [9]
海证期货刘飚: 构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新生态
中国证券报· 2025-08-09 05:17
期货市场功能与作用 - 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三大功能成为实体企业经营的"稳定器",尤其在"稳预期"政策背景下作用凸显 [1] - 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成为常态,企业面临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波动风险,利润空间被挤压甚至亏损 [2] - 实体企业面临需求疲软和订单不确定性风险,全球市场需求萎缩导致海外订单减少,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2] 期货工具应用案例 - 某新能源正极材料厂通过买入碳酸锂期货2511合约锁定原材料成本,有效规避碳酸锂现货价格上涨风险,确保订单稳定交付 [3] - 某制造业企业使用铜期货对冲时因交割标准差异导致期现市场盈亏无法完全对冲,增加经营风险 [4] - 海证期货推出含权贸易模式,如为棉花轧花厂设计价格补偿条款,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7] 实体企业面临的困难 - 期现基差风险是主要困难,企业原材料与期货交割品差异导致对冲效果受限 [4] - 中小微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专业人才短缺及对期货规则理解不足等问题 [4] - 仓库不规范可能引发信用风险,如货物重复质押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9] 期货行业服务创新 - 海证期货推出仓单串换服务,帮助纺织企业将不符生产要求的棉花仓单置换为适用仓单 [8] - 风险子公司需拓展现货品种覆盖,目前业务集中在少数品种,难以满足企业大规模风险管理需求 [9] - 建议期货公司提供个性化风险管理方案,加强企业期货知识培训,并创新含权贸易等产品 [5][6] 行业发展建议 - 建议国家加强社会仓储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以规范仓储市场秩序 [9] - 风险子公司需深耕特定品种产业链,组建专业期现团队并扩大业务覆盖范围 [10] - 中期协和期货公司应加大对风险子公司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