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藏香
icon
搜索文档
12年后,他告诉了我他“看见”的世界
新华社· 2025-10-14 20:30
公司概况与业务模式 - 咔哒嘎布盲人乐团成立于2014年,是西藏第一支盲人乐团 [11] - 公司业务模式结合音乐演出与产品销售,通过自制藏香和辣椒酱来补贴开销 [15] - 乐团专注于演奏藏族传统音乐朗玛堆谐,并创作融合生命思考的原创歌曲 [7][26] 运营与市场表现 - 乐团每年夏季有超过三个月的密集演出期,深入村镇巡回表演,音乐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21] - 在没有演出的日子里,团队成员上午售卖产品,下午专心排练,晚上陪伴孩子 [15] - 乐团逐渐赢得市场认可,并承担外联任务,包括接洽演出、联系合作、沟通场地 [24] 社会影响与未来发展 - 乐团积极从事公益事业,已将上百本藏文书籍转化为盲文,帮助藏族视障群体学习文化 [21] - 乐团通过下乡演出鼓励视障人士,传递“盲人也能做很多事情”的信念 [24] - 公司未来计划开设一家有音乐特色的幼儿园,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 [30]
新华鲜报|欧亚国家驻华使节西藏行 见证发展新气象
新华网· 2025-10-01 09:10
西藏地区发展现状 - 使节团参访西藏林芝和拉萨 近距离感受西藏繁荣开放的真实图景 [1] - 西藏为学生提供15年免费教育 学校重视文化课程并鼓励体育美术合唱等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 林芝市巴宜区立定村民生保障不断提升 村民生活幸福 [2] 西藏特色产业与创新 - 林芝经济开发区粤林产业园展区展示藏药 藏香 牦牛肉干和藏红花等特色产品 [2] - 西藏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正在不断加快 特别是在医药创新领域 [2] - 西藏在守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拥抱现代生活 实现了一种绝妙的平衡 [3] 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 - 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希望邀请西藏艺术家赴哈表演 以增进友谊并深化合作关系 [3] - 白俄罗斯驻华大使表示医药创新和科技合作是白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在该领域开展更深入合作 [2] - 此次参访西藏之行被视为拓宽合作的重要一步 未来与西藏自治区的交流预计会更加紧密 [3]
欧亚国家驻华使节西藏行 见证发展新气象
新华网· 2025-09-30 08:26
参访活动概况 - 欧亚多国驻华使节及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一行于9月23日至27日应外交部邀请参访西藏自治区 [1] - 使节团走进林芝、拉萨等地,近距离感受西藏繁荣开放的真实图景 [1] 教育发展 - 在林芝市巴宜区中学,使节团观察到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并享有食宿补贴 [1] - 西藏为学生提供15年免费教育,学校不仅重视文化课程,还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美术、合唱等活动以促进全面发展 [1] 民生与乡村发展 - 在林芝市巴宜区立定村,使节团走进村民家中,体验民生保障提升带来的幸福生活,包括品尝当地食品 [2] -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从荒凉草滩转变为碧波荡漾、生机勃勃的生态公园,体现了自然资源的保护成效 [2] 产业与科技创新 - 在林芝经济开发区粤林产业园,使节团参观了藏药、藏香、牦牛肉干和藏红花等特色产品展区 [2] - 观察到西藏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正在不断加快,特别是在医药创新领域存在国际合作潜力 [2] 文化交流与合作 - 使节团在拉萨参观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和西藏唐卡画院等文化地标 [2] - 参访活动被视为拓宽国际合作的重要一步,未来在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预计将更加紧密 [3]
全球粤商齐聚这5场专题会,碰撞出哪些智慧火花?
搜狐财经· 2025-09-29 22:48
会议概况 - 2025世界粤商大会举行5场专题会,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粤商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青年粤商创新与传承、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展开探讨 [1] - 海内外知名粤商、工商社团、专家学者代表齐聚,共商产业升级路径,共探开放合作机遇 [1] 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 - 粤商国际化进程从“产品出口”到“制造业出海”再到“产业链全球化”,游戏规则正从“拼价格、拼规模”转向“拼创新、拼价值、拼品牌” [4][5] - 制造业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拥有“独门绝技”和“硬核科技”,以摆脱“低端锁定”,掌握定价权和规则制定话语权 [5] - 企业出海需从“走出去”向“走进去”升级,加强协同创新并深化本地融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出海 [5]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广州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形成6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7个千亿级服务业集群,社消零总额、进出口总值持续巩固“双万亿”规模 [6] - 广州五大未来产业高地包括:“智车之城”规模超5000亿元,全国每10台汽车有1台“广州造”;生物医药产业全年诊疗量1.88亿人次;新型显示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全球近半数大尺寸OLED面板出自广州;低空经济汇聚超4000家企业;人工智能企业超2100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 [6] - 广州设立总规模超235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群,包括2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并首创“算力券、数据券、场景券、模型券”机制,开放185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221项低空经济场景,最高给予100万元/条的载人航线年度补助 [6] - 广东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作为“头号产业工程”,加快编制“十五五”智能经济发展规划,推出以广州琶洲、深圳南山、东莞滨海湾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建设方案 [7] 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 广东省金融系统落实“支持民营经济25条”,截至今年8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8.6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759亿元,同比增长1.2% [7] - 截至今年8月末,广东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5.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714亿元,同比增长15.6% [7] 青年粤商创新与传承 - 青年粤商需以“传承精神”为底气,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担当 [11] - 倡议积极搭建“大湾区青年粤商创新合作平台”,推动跨领域资源共享,将群体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集体力量 [11] 粤商担当与实践 - 广东援藏企业落户林芝,参与资源开发与产业建设,重点开发高原特色植物资源,发展绿色环保型产品,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协同提升 [11] - 链主企业通过链式招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产业基地,积极融入“百千万工程”建设进程 [12]
外国媒体人西藏行:感受真实的高原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21:24
西藏地区发展现状 - 多国媒体人员及公务人员在西藏林芝和拉萨两地参访 深入了解当地教育及农村发展情况[1] - 参访行程包括学校 村落 唐卡画院及藏药厂 并体验传统藏香制作工艺[1] - 从林芝至拉萨近400公里路程中 观察到沿途山脉河流村落及地区发展进步[3] 文化与传统艺术 - 西藏唐卡画院学生需接受七八年训练才能成为独立绘画艺术家[4] - 手工藏香制作完全使用天然原料 工艺繁琐 农牧民通过参与制作获得收入[6] - 参访人员对西藏文化如唐卡绘画 雕像及文字表达进一步探索兴趣[6] 教育与基础设施 - 林芝巴宜区中学教师办公室配备现代化设备 教育体系呈现规范化特征[6] - 高原传统生活方式包括牲畜养殖 奶制品生产及耕作活动获得展示[3] - 地区建筑传统与现代化发展并存 给参访者留下深刻印象[1]
每一次到达,都是新的出发 农业银行扎根雪域高原彰显责任担当
金融时报· 2025-09-16 10:15
西藏金融发展历程 - 西藏金融事业始于1951年 以随军银行和马背银行为起点 为西藏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 - 1995年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成立 逐渐成长为面向农牧区的专业化金融服务力量 [1] - 农业银行在西藏累计服务60年 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 [1][2] 农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 - 2001年创新推出四卡农牧户贷款产品 分为钻金银铜四个等级 通过信用评级与预授信机制解决农牧民贷款难题 [11] - 四卡产品采用动态管理机制 最高贷款额度达30万元 累计发放贷款超千万元 [11][14][15] - 推出惠农e贷·商户贷产品 为合作社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 [9] 特色产业金融支持案例 - 累计为优格仓公司发放贷款1.34亿元 目前贷款余额2950万元 帮助企业从家庭作坊发展为年销售额1800万元的老字号企业 [4][5][6] - 支持康桑农产品公司发展 企业年销售额从每日2000元增长至4500万元 [6] - 为民族哗叽合作社提供贷款支持 帮助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造100余个就业岗位 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 [7][8][9] 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 建立县乡村三级信用体系 在班觉伦布村实现整村钻石卡评级 累计授信额度超800万元 [16][17][19] - 设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和三农金融综合服务站 2023年完成服务点升级 [20][21] - 部署流动金融服务车 2024年为18个县区提供60余次服务 服务12000余人次 [21][22] - 建立3+2流动服务机制 年均流动服务超2万次 解决农牧区服务半径长的问题 [22] 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成效 - 支持扎西曲登社区111户家庭发展民宿旅游 单户年净利润达3万多元 [13][14][15] - 班觉伦布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19] - 赛贵村安置点服务964户家庭共计4519人 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21] - 农业银行是西藏唯一网点覆盖县域和边境地区的商业银行 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20]
每一次到达,都是新的出发
金融时报· 2025-09-16 09:42
农业银行西藏分行的历史与定位 - 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于1995年7月从中国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分设成立 成为面向西藏农牧区的专业化金融服务力量 [1] - 西藏金融事业起步于1951年 最初以"随军银行"和"马背银行"形式开展业务 为西藏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 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案例 - 向西藏优格仓工贸有限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34亿元 目前贷款余额2950万元 帮助企业从家庭作坊发展为年销售额1800万元的企业 并获评"中华老字号" [3][4][5] - 支持西藏白朗县康桑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 使其年销售额从最初的日销售额2000元增长至4500万元 [6] - 通过"四卡"农牧户贷款产品为山南市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 帮助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泽帖尔编制技艺 并为100余名困难群众提供就业 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 [7][8][9][10]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 - 2001年创新推出"四卡"农牧户贷款产品 分为钻金银铜四个等级 通过信用评级与预授信机制解决农牧民贷款难问题 最高可贷款30万元 [11][12][14] - 建立县乡村三级信用体系 在班觉伦布村实现整村"钻石卡"评级 累计授信额度超过800万元 帮助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16][18] - 推出流动金融服务车和"3+2"流动服务机制 年均为农牧区提供超过2万次上门服务 日喀则分行今年已开展60余次流动服务 服务12000余人次 [19][20][21] 普惠金融服务覆盖与基础设施 - 农业银行是西藏唯一实现县域和边境地区网点全覆盖的商业银行 通过"金穗惠农通"服务点和"三农"金融综合服务站提供基础金融服务 [19][20] - 在萨迦县赛贵村安置点服务964户4519人 2023年将服务点升级为综合服务站 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 [20] - 在扎西曲登社区为111户家庭发放贷款超千万元 为40家民宿办理收款聚合码 [16]
60年,雪域高原活力迸发!
人民日报· 2025-08-25 14:04
核心观点 - 西藏依托高原资源禀赋发展九大产业 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上半年GDP达1382.72亿元且同比增长7.2% [1] - 清洁能源产业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发电量占比超99% 累计外送电力161亿千瓦时 [3] - 立体交通网络支撑产业扩张 公路通车总里程12.49万公里 铁路货运量前7月达350.84万吨 [5] - 科技赋能特色农牧业与现代化物流 带动居民收入提升 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5% [7] 产业发展 - 九大产业涵盖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现代服务、高原特色农牧、藏医药、高新数字、边贸物流和通用航空 [1] - 清洁能源外送规模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386万吨 且聚焦水、风、光、热等多类型项目建设 [3] - 绿色产品出口表现突出 上半年羊毛羊绒、鲜苹果等绿色产品出口额近3000万元 [4] - 牦牛产业通过科技升级实现转型 包括克隆技术应用和实时动态监控系统 [1] 经济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1382.72亿元 同比增长7.2%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 [1] -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765亿元 同比增长6.3% 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 [4] -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58元 上半年同比增长7.6% [1][7] 基础设施 - 公路网络覆盖率达100% 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196公里 乡镇通畅率97.99% [5] - 铁路运营里程1359公里 通过青藏铁路累计运输货物9639.11万吨 旅客4002.79万人次 [5] - 新开通拉萨-鄂州全货机航线 首班货运量进港16.7吨、出港6.9吨 [5] - 每月通过铁路托运进藏汽车约千辆 推动高原自驾游发展 [6] 民生与就业 - 特色农牧业带动增收 藏鸡养殖项目使每村年增收23万元以上 [7] - 科技农业产业园培养本地种植技术人员 日收入达200元 [7] - 现代化物流实现商品当日达、次日达 智能仓储系统动态调库 [7] - 2019年底实现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7]
择“高”处立 向“特”处行——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证券时报· 2025-08-25 07:42
西藏经济发展战略 - 依托高原资源禀赋走特色发展路径 拒绝复制东部模式 聚焦可持续发展 [1][2] - 西藏资源特点包括丰富矿产 清洁能源和自然风光 但存在高海拔导致的人才匮乏和物流成本高问题 [2] - 发展实践围绕择"高"处立和向"特"处行两大方向 通过特色产业开发实现经济增值 [3][4]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出台《西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要求政府诚信履约和保护企业产权 [3] - 发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 对初次未造成危害的行为采用教育等柔性措施 [3] - 制定综合执法事项清单 统筹联合执法以减少重复检查和多头执法问题 [3] - 聘请98名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 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经营干扰 [3] 特色产业发展案例 - 林芝喜马拉雅第三极生物科技公司将茶叶渣加工成茶粉 空运至上海用于茶泥面膜产品 实现植物资源高附加值开发 [3] - 西藏旅游融合藏药 藏香和藏戏等民族文化元素 打造差异化旅游体验 [3] - 西藏矿业探索"锂钾互补+光伏零碳"发展模式 兼顾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 [3] - 国家能源集团多布水电站项目注重长远利益 兼顾经济账 政治账和生态账 [5] 人才发展战略 - 通过内地输藏干部 大学毕业生和企业家等"外脑"加速填补人才缺口 [4] - 企业重点招聘藏族大学生进行培养 为西藏留存本土人才种子 [4] - 建设者展现"三更高"(站位 境界 追求)和"三不缺"(精神 情怀 斗志)的高原精神 [4] - 中国宝武援藏注重培育人才和留下技术 增强西藏自身造血能力 [5]
择“高”处立 向“特”处行 ——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证券时报· 2025-08-25 06:55
发展模式与资源禀赋 - 西藏因地理环境特殊和生态系统脆弱 无法复制东部发展模式 必须立足高原禀赋走特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1] - 西藏资源维度具有高原特色 蕴藏丰富矿产 清洁能源和自然风光资源 但存在高海拔 广地域和氧气稀薄等特征 [1] - 人才匮乏和物流运输成本高构成西藏发展特点 [1]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出台《西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要求政府诚信履约 保护企业产权和规范监管 [2] - 发布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 对初次未造成危害行为免罚 采用教育约谈等柔性措施减轻小微企业合规压力 [2] - 制定综合执法事项清单 统筹各部门联合执法 解决重复检查和多头执法问题 98名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正式上岗 [2] 特色产业发展实践 - 林芝喜马拉雅第三极生物科技从茶叶渣中提炼冻干粉 加工茶粉空运至上海用于茶泥面膜产品 实现植物资源高附加值开发 [3] - 西藏旅游(600749)在业务场景和产品中融入藏药 藏香和藏戏等民族特色文化元素 打造差异化旅游体验 [3] - 西藏矿业(000762)探索锂钾互补加光伏零碳发展模式 在扩大产业规模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3] 人才战略与精神支撑 - 通过内地输藏干部 大学毕业生和企业家等各类人才填补西藏人才缺口 林芝喜马拉雅第三极生物科技重点招聘培养藏族大学生 [3] - 国家能源集团多布水电站项目坚持三更高理念(海拔高 站位更高 境界更高 追求更高)和三不缺精神(缺氧气 不缺精神 不缺情怀 不缺斗志) [4] - 国家能源集团尼洋河公司不仅算经济账 更算政治账和生态账 中国宝武援藏注重培育人才和留下技术 增强西藏造血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