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icon
搜索文档
又一“国家任务”发布,哪些地方被委以重任?
搜狐财经· 2025-10-17 17:54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启动 - 2025年10月16日,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汽车方向)在2025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开幕式上正式启动 [2] -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消费领域移动终端方向)近日获批,由莞深两地携手共建并已启动建设 [2] -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于9月11日在上海启动建设 [5] 中试基地的战略定位与功能 - 应用中试基地是加速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化发展的共性能力平台 [3] - 基地旨在跨越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达尔文死海",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2] - 基地主要任务包括聚焦行业共性问题以提升效能、打造共创平台、沉淀共性能力降低创新门槛、培育共赢生态促进行业创新范式变革 [5] 多领域基地建设进展 - 能源资源领域:7月27日,由南方电网牵头的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领域电力方向)生态共建启动 [4] - 金融领域:7月27日,中国银联联合多家机构宣布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金融领域,普惠金融支付方向)项目启动 [4] - 医疗领域: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浙江分别获批建设临床医学科研方向和智能专科医生方向基地;9月,北京和广州数字科技集团启动医疗领域基地建设 [4] - 交通领域:9月9日,青岛、绵阳、厦门3个首批交通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全面启动建设 [4] 政策背景与行业影响 - 202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2] - 基地建设结合"人工智能+"6大重点行动,在制造、医疗、交通、金融、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布局,以汇聚资源、培养人才、推广成果、孵化创新主体 [3]
中山医院将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解放日报· 2025-08-07 09:57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批承担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临床医学科研方向)"[1] - 基地核心定位为"聚焦临床科研、破解行业痛点、构建生态标杆"[1] - 基地将打造覆盖"研发—测试—验证—应用"全链条的创新支撑平台[1] 技术架构与数据安全 - 建设国产化算力支撑平台,包括自建微调/推理算力集群[1] - 严格保障隐私数据"不出域",为数据处理与模型训练提供安全基础[1] - 以国产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和AI框架为底座[1] 模型服务体系与行业共享 - 构建涵盖模型工程、Agent工程、AI资产管理的全流程服务能力[1] - 开发开放工具链,打造模块化应用开发组件[1] - 提升医疗多智能体系统构建效率并向行业开放共享[1] 应用场景与行业标准 - 面向医学科研、智能诊疗、医疗器械开发、医用机器人研发等领域[1] - 落地不少于49个特色应用场景[1] - 发布超过10项配套标准规范[1] 医疗效率与患者受益 - 创新将显著提升诊断精准度和效率[1] - 医务人员可更专注于复杂病例攻关和治疗方案优化[1] - 患者受益于高效诊断流程、个性化治疗方案及全流程优化服务[1]
数字基建迎金融利好;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进一步验证高密度发射能力|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07:1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 - 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效率 [1] - 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1] - 运用融资租赁、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1] - 政策将刺激上游服务器、光模块等硬件需求,同时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AI应用落地 [1] 商业航天发射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在5天内完成双工位连续发射,验证高密度发射能力 [2] - 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 [2] - 高密度发射能力将加速卫星互联网星座组网进程 [2] - 资本市场或关注火箭复用技术、地面支持系统及卫星制造产业链 [2] - 我国发射效率提升后,有望抢占近地轨道资源优势 [2] 人工智能医疗应用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临床医学科研方向)" [3] - 基地定位为覆盖"研发—测试—验证—应用"全链条的创新支撑平台 [3] - 项目旨在破解医疗AI技术中的临床验证瓶颈,缩短AI产品落地周期 [3] - 三甲医院牵头下的产学研协同模式可能被复制,推动医院从技术应用方升级为标准制定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