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兴号系列动车组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中车成立10周年 发布系列品牌文化成果
中国经营报· 2025-09-29 22:38
为让高端装备技术和中车品牌鲜活可感,中国中车推出"星驰科普"项目,通过科普高端装备先进技术, 传播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保护铁路文物,助力品牌价值传递。活动现场,中车还举办了颁奖活动, 为12部参赛作品颁发了"星驰科普·金创奖",为国内外12名优秀科普合伙人颁发了"星驰科普·耀之 星"奖。 9月28日,在新中车重组成立10年之际,中国中车在位于青岛的高速列车研制基地举行"载道行远智领未 来"品牌文化成果发布活动。 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唯一一家产业化集团,中国中车始终坚持为民族铸品牌、为国家塑名片。十 年来,中车大力实施品牌引领战略,把品牌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将品牌价值提升融入企 业生产经营全流程,以高质量品牌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中国中车发布了"鼎新"品牌价值贡献度管理模型、"斫轮"AI大模型技术品牌、精益管理品牌 文化、《中车简史》等系列品牌文化成果。 "鼎新"模型通过数据驱动打造科学系统的品牌价值评估体系,以质量、技术与创新、市场与服务、有形 资产、无形资产、ESG六大关键要素为支撑,让品牌价值管理"看得见、摸得着、可落地",推动中车品 牌价值管理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
更高速更智能更开放 中国高铁持续领跑全球
新华网· 2025-08-12 13:44
行业规模与网络建设 - 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 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 [1][3] - "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建成投产率81.5% 在建规模14% [1][3] - 规划2035年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7万公里 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及主要经济板块 [3] 技术突破与创新 - CR450动车组较CR400车体重量减少10% 运行阻力降22% 能耗指标降20% 牵引效率提升4% [2] - 实现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自动驾驶商业运营 研发支持时速400公里双模通信列控系统 [6] - 形成完备高铁技术体系 覆盖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及运营管理 适应高原、高寒、风沙等环境 [2] 运营效能与覆盖 - 单日开行动车组列车达10000列 单日发送旅客1600万人次 [3] - 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超229亿人次 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3] - 雅万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 两地旅行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40分钟 [7] 智能化发展 - 构建智能高铁技术体系 包含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三大板块 [5] - 应用多模态与大模型故障诊断算法 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提升巡检效率 [4] - 集成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 实现全面感知与科学决策 [5][6] 国际化与标准制定 - 主持制定UIC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 [1][7] - 与40余国开展铁路合作 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 [7] - 雅万高铁采用全中国技术标准 适应印尼环境与文化 [7] 全球行业前景 - 全球在建高速铁路里程占铁路总里程30% 未来5-6年铁路网年均增长率预计5% [8]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吉林丨吉林产业跃迁:龙头企业领航 工业集群崛起
搜狐财经· 2025-08-07 00:30
中国一汽产业集群发展 -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第一支柱产业,中国一汽作为核心引擎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形成完整汽车产业链条[4] - 吉林世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依托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区位优势,与中国一汽合作日益紧密[4] - 富奥智慧能源科技开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运营,储能系统结合光伏应用推进绿电进程[4][5] - 公主岭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通过"1369"战略深度融入长春汽车产业带[5] - 红旗繁荣厂区焊装车间自动化率达100%,单辆车数据采集量达5-6万条,数字化水平行业领先[21][22] 中车长客轨道交通创新 - 搭建9大产品平台30个主型产品,复兴号动车组成为中国高铁标志性产品[8] - 智能列车配备自动驾驶系统和智能运维系统,实现故障预测和维护成本降低[8] - 供应链管理平台打通近60家企业数据交互,实现上下游协同生产[9] - 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从"制造"向"智造"升级[9][10] 吉林化纤集团新材料突破 - 碳纤维强度达钢的7-9倍,35K规格可拉动4吨重物,实现进口替代[12] - 2006年组建研发团队,2012年实现国产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12] - 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高校开发高性能纤维材料,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13] - 产品应用于风电叶片、无人机螺旋桨等工业领域及体育器材[12][15] 区域产业协同升级 - 长春市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4] - 奥迪一汽新能源工厂焊装自动化率100%,规划年产能超15万辆[22] - 生产基地采用100%绿色能源和废弃物回收,实现近零碳排放[23] - 龙头企业推动吉林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效跃升转型[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