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登山助力机器人
搜索文档
机器人助力 真人陪爬山 年轻人爬山“躺赢”了
北京青年报· 2025-11-05 07:09
从登山游的客群来看,80、90后是主力人群,并且多以家庭为单位,共享登山途中的乐趣与温馨。此 外,在"特种兵式旅游""山系青年""登山变装"、夜爬、徒步等潮流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00后也迷上了 登山旅行。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00后登山游用户出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出现明显增长,人次同比增速位列各年龄段 之首。其中,泰山、峨眉山、天门山、华山、老君山、武功山、玉龙雪山、黑独山、四姑娘山、仙女山 等更受00后的青睐,截至目前的热度排名靠前。 继"窝囊蹦极""佛系漂流"之后,"无痛爬山"也受到了年轻游客追捧。 近年来,不少景区在打造"友好型"登山体验方面下足了功夫。尤其是在追求旅行便捷与乐趣并存的当 下,"窝囊爬山""无痛爬山"等方式悄然兴起,成为登山游市场的新潮流。 途牛旅游网近日发布的《2025登山游消费报告》显示,不少景区推出了观光电梯、轨道缆车、飞天魔 毯、滑梯下山、外骨骼机器人等代步及助力设备,在有效减轻儿童、年长者等特殊人群体能负担的同 时,还将娱乐体验与沿途美景完美融合,为登山增添更多乐趣。 随着更多00后的加入,登山社交圈层也在00后中快速崛起。超过50%的00后选择与友人组队爬山,通过 共同挑战、分享 ...
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消费“热”起来——解码文旅深度融合“巴蜀样本”
四川日报· 2025-10-28 08:31
文章核心观点 - 四川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其成功基于三重密码: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消费新场景、丰富多元业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科技赋能拓展智慧文旅新体验 [1][2][5][7] 以文化吸引流量: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消费新场景 -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 如三星堆超级文化IP 通过文创产品连接历史与当下 将影响力转化为消费力 [2] - 三星堆博物馆在售文创产品超过2700种 产品品类年更新率超30% 文创年销售额破2亿元 IP授权破千万元 [2] - 推出文旅创新场景、人气场景和品质场景 推动旅游产品从打卡式向沉浸式转型 如峨眉山武术体验项目、苏稽古镇非遗美食、六合丝博园非遗艺术体验 [2][3][4]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四川文旅市场接待游客4734.15万人次 实现旅游消费总额384.01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8.32%、6.53% [1] - 今年上半年四川共接待游客6.82亿人次 游客总花费9125.05亿元 [4] 把流量变留量:丰富多元业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 推动文旅与农业、科教、商业、体育、娱乐等深度融合 延长文旅产业链 例如农业科技园研学、农文旅园区热气球观光、地质研学游 [5][6] - 将工业遗址等记忆与当代社交需求结合 打造微醺能量站等火出圈的文旅消费场景 [5] - 出台跟着赛事、演出、美食、影视游四川等方案 联动票根经济激活覆盖吃住行游娱购的二次消费 [5] - 成都世运会期间四川接待外地游客410万人次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7.2万人次 [5] 进一步提质增效:科技赋能,拓展智慧文旅新体验 - 科技赋能促进文旅服务提升 如峨眉山配置30台外骨骼登山助力机器人 可为游客节省30%的体力 投用一个月付费体验游客达上千人次 [7][8] - 利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3D打印、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展示中心和沉浸式体验 将分散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可交互的一站式体验 [8] - 科技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静态观赏变成动态交互 例如三星堆VR体验、李庄古镇动态还原历史场景 [8][9]
解码文旅深度融合“巴蜀样本”(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10-27 06:19
文章核心观点 - 四川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策略,成功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释放了巨大的消费潜力,其成功经验可归纳为活化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元业态和科技赋能三重密码 [1][2][4][5] 文旅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四川文旅市场共接待游客4734.1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384.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2%、6.53% [1] - 今年上半年,四川共接待游客6.82亿人次,游客总花费9125.05亿元 [3] 密码一: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消费新场景 - 三星堆作为超级文化IP,在售文创产品超过2700种,产品品类年更新率超30%,文创年销售额破2亿元、IP授权破千万元 [2] - 峨眉山景区推出“峨眉山上有个峨眉派”武术体验项目,通过现场教学、剧情互动等沉浸式体验吸引游客 [2] - 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品从“打卡式”向“沉浸式”转型,例如苏稽古镇的非遗美食跷脚牛肉和六合丝博园的丝绸扎染非遗艺术 [3] 密码二:丰富多元业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 将工业遗址与现代消费结合,如泸州市将老丝厂旧址改造为“微醺能量站”,举办“丝厂年代舞会” [4] - 推动文旅与农业、科教深度融合,如南充市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的学生研学、遂宁市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的热气球观光、内江市威远县石板河旅游区的地质研学游 [4] - 通过赛事、演出等方案激活二次消费,成都世运会期间,四川接待外地游客41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7.2万人次 [4] 密码三:科技赋能,拓展智慧文旅新体验 - 峨眉山景区配置30台外骨骼登山助力机器人,能为游客节省30%的体力,投用一个多月以来付费体验游客达上千人次 [5] - 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利用3D打印、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将分散在500处遗址的10万余尊造像转化为一站式沉浸式体验 [6] - 三星堆博物馆通过VR技术让“数字讲解员”带领游客“走”进考古大棚,宜宾市李庄古镇用数字技术动态还原抗战岁月,科技让“静态观赏”变成“动态交互” [6]
数字化文旅智绘川蜀风光
经济日报· 2025-09-16 17:54
手势感应、脑电波交互、AI算法解析……当前沿科技遇上古老石窟艺术,会碰撞出怎样的文旅火花? 近日,记者来到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开启了一场特殊的文化探索之旅。 安岳是中国石刻艺术之乡,石刻以"古、多、精、美"为特色。安岳石窟研究院院长谢杨介绍:"全县现 有石窟寺近50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现存摩崖造像10万余尊、居全国第二,摩崖经 文近40万字、居全国第一。"过去,欣赏这些藏于乡野的石刻需要跋山涉水;如今,一座总投资5亿元、 占地107亩的石窟数字展示中心,让千年艺术瑰宝"走"出乡野山间、"活"在游客心中。 "科技赋能,就是要建设智慧文旅平台,提升数字治理与服务能力。"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吕 志军介绍,四川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大力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推动全省旅游景区开展"微改 造、精提升"和数字化建设。同时,加快建设全省旅游智慧管理平台,完善"文旅指数"应用场景建设方 案,提升文旅服务智能化水平,开展安全应急管理、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等线上服务应用创新,提升消费 体验,吸引更多游客从"头回客"成为"回头客"。 在峨眉山海拔2540米的接引殿租赁点,一群游客正排队体验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