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夜游锦江
icon
搜索文档
文商旅体融合,让成都消费燃起来!
搜狐财经· 2025-07-11 10:17
文商旅体融合的经济效益 - 杜甫草堂年接待720万人次,收入4600多万元 [2] - 东郊记忆年吸引1800万游客,总收入超30亿元 [2] - "蜀宴赋"年收入达七八千万元,计划在上海开分店 [2] - 凤凰山球赛通过票根联动多个景区和门店,实现流量变现 [2] - 成都"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551.6万人次,旅游收入12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11.6% [7] 消费趋势与政策支持 - "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7] - 成都入围国内十大热门自驾游城市TOP1、热门旅游目的地前五 [7] - 四川省委通过《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决定》,明确文旅融合战略 [10] - 成都累计落户首店超4000家,2025年第一季度新增148家 [17] 创新融合案例 - 都江堰融创雪世界年接待15万滑雪爱好者,冰雪旅游营收超1.3亿元 [13] - 成都世遗马拉松吸引35000名跑者,带来4.6亿元旅游综合收入 [15] - "夜游锦江"2024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新增游船+火锅等创新场景 [20][21] - "票根经济"惠及超7万人,联动西岭雪山、武侯祠等景区 [20] - 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预计吸引超20万境内外粉丝来蓉 [23] - 短剧《家里家外》带动"川渝文化""蜀地美食"搜索量激增300% [23] - 彭州景区开通15条"云端外卖"航线,年飞行超3000架次 [23] 资源与优势 - 成都拥有2300多年文化底蕴,包括金沙-三星堆遗存、都江堰、杜甫草堂等 [15] - 商业资源丰富,太古里、SKP等商业街区为核心消费载体 [17] - 旅游资源涵盖青城山、熊猫基地、3000余家书店等 [17] - 体育赛事密集,2024年举办70余项国际国内赛事,2025年计划89项 [17]
“文创天府·蓉耀未来”,成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将于明日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23:16
成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成都文化旅游产业处于高质量发展重要阶段 强化融合创新 打造新业态新场景 让游客常来常新 [1] - 5月22日将举行"文创天府·蓉耀未来"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场景供需发布会 聚焦创新场景 提供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场"与"首秀台" [1] - 发布会将释放76条场景供需机会清单 为行业探索创新路径提供观察样本 [1] 数字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 - 数字技术驱动的"文化+科技"融合浪潮正重塑内容生产与消费体验 催生文化旅游产业新玩法 [1] - 数字文创在体育 会展等领域激发强大势能 推动传统场景智慧升级与体验重构 [1] - 创新场景引领的产业之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1] 沉浸式体验场景发展趋势 - 沉浸式体验成为行业标配 文化IP 空间设计 科技应用构成"三板斧" [8] - 数字文创赋能场景 通过戏剧光影 AR/VR等技术打造虚实融合交互空间 引导游客"入戏" [8] - 成都"夜游锦江"案例 日间静态装置艺术打卡 夜间声光电组合呈现"锦江故事卷轴" [8] 数字技术在场景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 新场景吸引游客关键在于"讲故事" 数字技术是实现文化转换的关键角色 [10] - "寻境敦煌"案例 运用VR建模 三维动态重构等技术高精度重现莫高窟艺术 [11] - 生成式AI应用升级 如AI导游定制讲解 AI行程规划 正成为提升体验的"标配" [13] 数字文创的跨界延伸效应 - 演唱会等文化活动形成"场景引力" 2024年大型演出跨城观演率超60% 带动综合消费2000亿元 [14] - 会展业运用VR/AR 人工智能等技术 将文化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叙事性空间" [16] - 体育产业中数字文创催化效应显著 如贵州"村BA"通过短视频放大原生态文化影响力 [16] 场景营销与情感价值创造 - 日照景区"撒蛤蜊"互动案例 通过短视频传播实现地域"出圈" 展示人情味互动价值 [18] - 数字文创需以科技"巧劲"服务人文"温度" 创造触动人心的情感价值与社群连接 [18] - 首批文化旅游产业链场景清单将发布 涵盖数字文博 智慧文旅 智慧体育等多个前沿领域 [18]
假期前四天全省A级景区迎客近二千六百万人次 夜游夜演夜食 拉动文旅消费
四川日报· 2025-05-05 08:58
文旅消费数据 - 四川省"五一"假期前四天905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574.31万人次 门票收入28631.33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16.53%和16.2% [2] - 全省图书馆 文化馆 博物馆四天累计接待群众377.3万人次 [2] 夜间经济表现 - 夜游 夜演 夜食等夜间经济活动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 [2] - 成都锦江夜游项目结合全息投影技术 打造沉浸式光影体验 [3] - 乐山文旅集市通过演出与美食结合 成为夜间流量担当 [3] - 绵阳越王楼举办唐风实景秀和非遗手作活动 梓潼县打造"夜食 夜娱 夜购"一站式体验 [3] 创新产品与服务 - 成都推出"游船+徒步"世运会City Walk套餐 [4] - 乐山发放300万元优惠券和五折券 开通"美食公交"串联夜市 [4] - 绵阳梓潼发放"元气消费券" 平武报恩寺推出"文化+健康"体验套餐 [4] - 高端定制化产品兴起 如成都锦江的"私人订制游"服务 [4] 文旅融合创新 - 雅安推出《熊猫归来》史诗剧 并整合为"熊猫归来+碧峰峡景区"等组合旅游产品 [4] - 多地通过演艺 科技 美食等形式赋能传统文化 拓展消费空间 [4]
2025年五一城市热度大洗牌:北京、上海和重庆位居前三
搜狐财经· 2025-05-04 18:24
2025年五一假期城市热度榜出炉,北京、上海以"断层式"优势领跑各大平台榜单,成都、重庆等"新一线"紧随其后,而网红城市长沙排名波动引发关注。这 场旅游市场的"流量争夺战",正悄然折射出中国文旅消费的新逻辑。 京沪双城记:文旅资源"硬通货"价值凸显 携程、同程、去哪儿三大平台中,北京、上海始终占据前二,故宫、环球影城、迪士尼、外滩等"顶流IP"构成强大引力场。两座城市凭借顶级文旅资源矩 阵、国际化服务配套及交通枢纽优势,成为全国游客的"终极目的地"。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京沪跨省游客占比超60%,印证了"文旅资源即生产力"的黄金法 则。 成都、重庆、三亚等城市表现抢眼。成都以"熊猫经济+烟火气"吸引年轻客群,重庆"8D魔幻城市"IP持续发酵,三亚则凭借反季海岛游突围。这些城市通过 场景创新(如成都"夜游锦江")、情绪价值供给(重庆"轻轨穿楼"社交货币)和错峰竞争策略,成功分流一线城市客流,展现出文旅消费的"降维竞争力"。 新一线城市突围:松弛感与性价比成新密码 长沙在部分平台跌出前三,折射出"网红经济"的脆弱性。尽管茶颜悦色、超级文和友等IP仍具吸引力,但过度依赖单一业态、同质化竞争加剧、旅游承载力 逼近阈值等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