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AI打响服务消费升级战 智能化重塑消费全链条竞争力
证券时报· 2025-10-21 06:33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拓展数字服务消费,利用人工智能等 技术促进服务消费,不仅是当前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消费升级的明确路径。" 记者了解到,目前文旅、医疗等服务消费场景已经率先迈向"智能新时代"。 走进医院,智能导检系统实时显示院内信息、通过算法推荐就诊者有序检查,住院患者能用智能床旁边 的交互终端便捷查询费用和电子病历,甚至还能在线点餐、调控灯光亮度和室内温度。而在智慧药房, 机器人在狭窄的空间内"接力"将药品运输到发药机,机械臂快速按处方取药…… 这种以前在科幻大片里才能看到的场景正在走进现实,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术正在深入服务消费 的各个场景,带来消费新体验。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以下简称《措施》),明确提出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300959)融合的数 字服务消费场景,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典型应用案例推荐,持续打造信息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 政策的春风激荡起层层涟漪,标志着服务消费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将从企业自发探索走向政策有力牵 引的新阶段。 服务消费迈向智能新时代 什么是数字服务消费 ...
VR秀如何成为文旅“新秀”?
新华社· 2025-10-08 20:04
行业趋势 - 沉浸式大空间VR秀正成为中国文旅赛道上的“新秀”,并成为热门文旅地标和文博大展的“标配”[2]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投入应用,VR秀的制作周期大幅缩短,制作成本显著降低,文旅市场将迎来一大波新鲜制作[2] - VR秀正在进军游戏、演出、电影、亲子教育等细分领域,行业关注焦点在于谁能成为下一个爆款[8] 市场表现 - 2025年全国约有300个文旅VR秀项目络绎登场[2] - 国庆中秋假期上海旅游市场迎来热潮,首日接待近360万人次中外游客[1] - 浦东美术馆在10月1日迎来了2025年的第100万名观众,其配套VR秀《巴黎1874·印象派之夜》一票难求[4] 重点项目案例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配套的法国创作VR秀《消失的法老》备受追捧[2] - 上海博物馆“了不起的老祖宗”主题艺术秀展出12件青铜器、玉器等文物,并提供VR体验让观众化身“文物修复师”[2] - 内置VR秀的云冈石窟主题大展“云海相望”将于10月10日登陆上海,观众可穿越回北魏亲历石窟开凿[4] - 国内首部VR大电影《封神前传》在上海外滩金融中心持续引发关注,是首次使用电影工业标准打造的顶尖水准VR秀[8] 技术应用与体验 - VR技术以强大的沉浸感和互动性,将文物艺术品的故事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影像[6] - 《封神前传》使用4K技术精细复原“国之重器”,观众可互动探索青铜鸮首的纹饰肌理[8] - 360度沉浸式互动电影被认为是未来,VR技术让电影从“二维”升级到“三维”,大大拓展了电影边界[8]
文化新观察·聚焦国庆中秋假期丨VR秀如何成为文旅“新秀”?
新华网· 2025-10-05 22:14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上海迎来旅游热潮,仅首日就接待近360万人次中外游客。记者走访发现,上海各大文旅地标和文博场馆纷纷推出VR 秀,以科技感和"穿越体验"吸引观众。 戴上头显,一秒钟就能"穿越"到1874年的法国巴黎,看莫奈、雷诺阿聚会写生;踏上殷商女将军妇好的战车,近距离看"女战神"指挥若定、 征战四方;走进《再见青花:海上丝绸之路沉浸式体验展》场景,就能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漂洋过海,寻找烧制青花瓷的秘密颜料"苏麻离 青"。 "眼下,不配上一点沉浸式VR,文旅体验就显得很不时尚。"一位文旅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投入应用,VR秀的制 作周期大幅缩短,制作成本显著降低,我国文旅市场将迎来一大波新鲜制作出炉的VR秀。 随着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引发的观展热潮,与之配套的法国创作的VR秀《消失的法老》备受追捧。在头部项目的示范 效应下,本土创作力量加速入场。国庆期间,上海各大热门文旅地标和文博场馆迎来VR体验项目集中亮相。 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了不起的老祖宗——周同学的时空奇遇记"主题艺术秀已启幕。展览展出上博12件青铜器、玉器、青花瓷和粉彩 瓷文物,观众还可以在"周同学" ...
旅游“新”潮涌动:“科技+文旅”释放消费潜能
新华网· 2025-09-27 20:08
科技赋能文旅体验升级 - VR/AR技术在文旅项目中的应用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如上海前滩公园巷"光域奇境"VR展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凡尔赛宫园林艺术[1] 上海天文馆在徐家汇书院等场所设立VR元宇宙体验站提供沉浸式赏月体验[1] - 裸眼3D和交互技术增强参与感 上海自然博物馆通过投影技术实现恐龙化石"复活" 观众可通过手势交互参与投喂恐龙的互动体验[3] - 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物理空间限制 上海自然博物馆让和平永川龙"走"出博物馆 实现跨地域虚拟游览[3] 科技优化文旅服务体系 -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集成一站式服务 文旅智能体"沪小游"涵盖26大类语料库资源 提供实时商业网点 景区客流 交通路况及城市气象等综合出行信息[4] - 科技助力文化旅游形成新质生产力 通过信息化 网联化 数字化 智能化等技术实现产业高效化与绿色化升级[4] 科技与内容深度融合 - 优质内容是科技赋能成功的关键 业界认为科技提升用户体验的核心在于优质内容支撑[3] - 科技创新为文旅产业提供试验和应用平台 文化旅游作为生产场景最丰富的产业之一 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落地空间[4]
AI“黑科技”点亮多元场景——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观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22 12:43
服贸会AI应用核心观点 - 2025年服贸会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运动、教育、文旅、零售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场景化应用,AI从概念走向实用工具,展现出强大的产业赋能潜力 [1][5] 体育服务行业 - 北京动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体育消费场景数字化升级,通过智能设备和技术平台提升场馆运营效率,打造智能运动新体验 [1] - 公司与北京市体育局联合打造“北京健身地图”,集成智能推荐、导航、预约功能,助力构建“15分钟健身圈” [2] - 公司已服务全国超3万家体育场馆,年均为场馆带来约30%的营收增长 [2] 数字教育行业 - 猿力科技旗下海豚AI学推出国内首个专注读写能力培养的AI语文学习产品,通过AI伙伴语音对话引导、动画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写作 [2] - 北京尚睿通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器人“小研”具备多场景适应能力,可在走廊、操场、食堂、教室等场所提供作业辅导、运动指导、营养建议、课堂管理等服务 [2] - 美团推出的AI数字员工“客服专员”已被超5万家教育培训门店使用 [5] 文旅服务行业 - 文旅服务专题展区利用AI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体验,如博物馆AI全息换装机可让观众选择汉服妆容并自动生成照片和视频 [3] - “AI冰箱贴”制作互动区可通过AI实时生成漫画、科技风等多种艺术效果的自拍,并将数字创意转化为实物纪念品 [3] 供应链及商务服务行业 - 美团“小黄蜂”无人配送机器人可响应语音指令,面向封闭、半封闭场景提供末端即时配送服务,已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上海互联宝地等地试点累计配送超1万单 [4] - 美团为餐饮行业中小商家推出免费AI经营工具“智能掌柜”,具备接听电话、一键做图、分析评价数据等功能,其智能商圈选址产品可利用大数据算法帮助商家快速选址 [5] - 美团正式推出4名AI数字员工,包括生意店长、运营专员、排班专员和客服专员,分别提供经营诊断、运营帮办、排班服务等支持 [5]
科技赋能 让文旅遇见“数智未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2 10:13
行业发展趋势 -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文化和旅游行业正迎来深刻的数智变革 [1]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开展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评选发布活动,目前已征集并发布88项优秀案例和9项优秀解决方案 [1] - 未来将聚焦技术融合,加快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文旅场景的融合,推动文旅产业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型 [3] 2025年优秀案例与解决方案概览 - 2025年再次遴选出14项优秀案例和8项优秀解决方案,基于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在文旅领域落地应用 [2] - 案例和解决方案在提升游客体验、助力企业管理等方面表现优异,展现了“科技+文旅”的融合深度 [2] 优秀案例技术亮点与应用 - 国家大剧院项目实现舞台艺术演出4K超高清影院、剧院实时直播,全流程采用原生4K分辨率,落地全国20余家剧院、100余家影院 [7] - 阿派朗创造力乐园采用混合现实体验技术,通过智能手环、AI识别等多种交互方式营造沉浸式环境 [7] - 首旅酒店集团“AI数字店长”基于酒店经营、运营数据结合大数据算法和AI大模型,从五大角度展开深度分析,落地集团旗下3000余家酒店 [8][9] - 798超维视界·VR院线采用“院线式”复合型VR大空间运营模式,设五大沉浸主题空间与两大发布场域 [11] - 艺云数字艺术中心创新应用情绪计算疗愈系统、AI形象生成等多元技术,打造多感知深度体验 [14] - 石景山区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创新构建“数据+算法”双轮驱动的服务新范式,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形成可复用资产池 [16] - 北京艺术中心AI智能导览服务支持一键上传企业自有数据自动生成知识库,可多语种切换接待海内外观众 [18] - 《永不消逝的圆明园》VR体验融合VR与LBE大空间定位技术,整合建筑、文物等多类数据复原景观 [20] - 如见中国传统文化数字艺术展通过高精度传感、多点触发技术构建沉浸式空间,动态捕捉技术实现互动展项触发 [22] - 京东大溶洞沉浸式体验研发溶洞环境专用沉浸式投影系统,实现沉浸式影像与溶洞地貌融合 [25] - 大兴机场多语种AI透明屏支持14种语种实时互译,应用多模态降噪技术过滤背景噪音 [28] - 海淀公园AI科技主题公园整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AI科技主题公园智慧管理平台 [30] - 《星际奇观:太阳系》VR体验通过高度还原的太阳系虚拟场景结合VR技术,让用户探索宇宙 [33] - 《一梦入大唐》多人大空间沉浸式互动体验通过AI端到端学习训练,建立3D手势追踪识别系统 [35] 优秀解决方案技术亮点与应用 - 大型实景演出的任意曲线轨迹运行无线智能控制车台解决了车台在任意轨迹上运行时各个驱动车轮转速不一致的技术问题 [37] - 星火伴游AI大模型驱动平台在多语种支持、个性化智能讲解等领域形成系统性创新,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讲解 [39] - 文化数据资产柜实现“采集-加工-标注-确权-上传”全流程一体化操作,集成国家文化数据标准体系 [42] - 文旅展演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实时引擎、图形学、交互算法等软件技术,升级文化媒介的生产逻辑 [44] - 乡村数字文旅服务平台自主研发VR制作引擎,可自动完成照片调色与拼接,提升制作交付效率 [47][48] - 5G+VR全景智慧文旅沉浸式制播系统核心由32个麦克风形成的三维球阵列全景声场采集与4镜单目8K一体化集成 [50] - “Unicity”轻量化文旅空间智能交互解决方案优化三维高斯泼溅算法,实现快速、高效实景三维重建 [52] - 声智AI耳机集成自研64通道算法与物理约束多模态大模型,实现0.2秒低延迟翻译、98%准确率语音转文字 [54]
数字化文旅智绘川蜀风光
经济日报· 2025-09-16 17:54
手势感应、脑电波交互、AI算法解析……当前沿科技遇上古老石窟艺术,会碰撞出怎样的文旅火花? 近日,记者来到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开启了一场特殊的文化探索之旅。 安岳是中国石刻艺术之乡,石刻以"古、多、精、美"为特色。安岳石窟研究院院长谢杨介绍:"全县现 有石窟寺近50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现存摩崖造像10万余尊、居全国第二,摩崖经 文近40万字、居全国第一。"过去,欣赏这些藏于乡野的石刻需要跋山涉水;如今,一座总投资5亿元、 占地107亩的石窟数字展示中心,让千年艺术瑰宝"走"出乡野山间、"活"在游客心中。 "科技赋能,就是要建设智慧文旅平台,提升数字治理与服务能力。"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吕 志军介绍,四川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大力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推动全省旅游景区开展"微改 造、精提升"和数字化建设。同时,加快建设全省旅游智慧管理平台,完善"文旅指数"应用场景建设方 案,提升文旅服务智能化水平,开展安全应急管理、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等线上服务应用创新,提升消费 体验,吸引更多游客从"头回客"成为"回头客"。 在峨眉山海拔2540米的接引殿租赁点,一群游客正排队体验刚 ...
可感知 可交互 可延伸 文旅新消费 “玩”出科技感
中国青年报· 2025-09-16 09:01
行业核心观点 - 数字技术正深刻重塑文旅产业形态,科技创新成为破解发展痛点、激发消费活力的核心动力 [1] - 文旅消费正实现三大转向:从“走马观花”走向“深度沉浸”,从“单点服务”迈向“全域智能”,从“线下局限”跨入“跨域联动” [1] -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超高清、多模态等新技术作为“体验重构者”、“需求激活者”和“边界拓展者”,为旅游新消费注入强劲动能 [1] 沉浸式体验重构 - 超高清、VR、数字光影Mapping等技术构建“可进入、可互动、可感知”的沉浸式场景,将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带动门票、二次消费及复游率提升 [2] - 国家大剧院“第二现场”利用4K超高清技术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联动200余家影剧院和高校,汇集超6万观众,打破演艺消费时空限制 [2] - 798超维视界·VR院线通过VR技术将“一次性体验”变为“可持续消费”,降低内容在不同场馆的适配和发行成本,实现内容跨空间、跨设备快速复制 [2] - 京东大溶洞应用数字光影Mapping与雷达交互技术,使岩壁成为“可对话”屏幕,游客挥手可触发地质演变动画,将游览时长从2小时延长至3小时 [3] - VITURE ONE的XR智能眼镜结合AI算法,将平面文旅纪录片转化为立体鲜活视觉效果,为文旅内容传播和景区数字展示提供新硬件解决方案 [3] 智能化服务渗透 -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打造“千人千面”的智能服务体系,将服务从“满足消费”升级为“激活消费” [4] - 科大讯飞“星火伴游”产品依托“三层知识架构”(目的地数据库+行业模型+通用大模型),在保证知识准确性的同时动态调整讲解策略,满足个性化深度了解需求 [4] - 猎户星空“豹小秘2”机器人在北京艺术中心部署3台,每月交互量达8000人次,公司共有超6万台机器人运行,日均交互量超1700万次,总服务人次达5.5亿 [4] - 中国联通为国家博物馆打造“中华文明云展”,对700多件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其中600多件完成高精度扫描,60多件实现3D建模),并推出两位数智人提供全流程陪同讲解服务 [5] 跨域融合突破 - 新科技推动文旅与交通、游戏、内容创作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旅游消费+”新生态,使消费从“单点付费”延伸至“全链条买单” [5] - 中国旅游集团在“文旅+交通”实践中,依托列车数字运营系统和大数据技术推出“车票+X”组合(如景区门票、酒店套票),以一张车票串联多元主题旅行方式 [6] - 瀚翔科技通过自研游戏《逆境突破》实践“文旅+游戏”,在玩家密集地点通过动态广告牌展示长城、故宫等景点,玩家可主动互动并领取游戏装备折扣,将广告从干扰转变为价值点 [6] - 追星迹公司研发的360度球幕以东南亚为核心市场,球幕内部以超过1.9米的半球全面覆盖画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360度环绕影像,推动旅游消费场景走向全球 [6]
从AI、AR、VR、XR等新技术,看科技给文旅带来的革新变化
长江日报· 2025-09-14 10:54
AI技术在文旅行业的应用 - 贵州展区推出AI数字形象代言人"黄小西" 基于贵州旅游大模型打造 提供个性化行程规划 实时推荐 智能多轮对话 一键订购 AI伴游 游记生成等功能 [1] - AI与可穿戴设备结合 灵伴科技推出AI眼镜Rokid Glasses 支持全球多种语言实时翻译 AI识物问答 声纹识别支付 导航 拍照等功能 [2] - AI+AR技术重新定义文旅消费场景 灵伴科技产品Rokid AR Studio通过对现实场景虚拟增强 在博物馆中"让文物活起来" 在文旅景区中"让文化景观动起来" [2] VR/AR/XR沉浸式体验技术 - 湖北数字文旅集团展示《逍遥武当》VR项目 游客通过VR头显"化身"云中客 飞越三天门 金顶 在云海太极中穿梭 支持与同伴实时互动探险 [2] - 我的宇宙XR科技体验馆推出三部XR作品 《登陆火星》精细还原火星场景 《绝境突围》打造真人虚拟对战体验 《悟空重返西游》以XR重新演绎经典 [3] - XR技术在VR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更逼真 交互更强 让观众从"身临其境"走向"亲身经历" [3] 技术融合推动行业变革 - AI AR VR XR等技术各有侧重 共同推动文旅体验步入更智能 更沉浸 更互联的新阶段 [3] - 新技术广泛运用于文旅行业 改变文旅行业的体验模式 [1][2][3]
2025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优秀案例和优秀解决方案发布
北京商报· 2025-09-12 18:33
活动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举行了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优秀案例和优秀解决方案发布活动 [1] - 活动地点位于首钢园 [1] - 通过征集、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实地踏勘及路演展示等环节评选出14个优秀案例和8个优秀解决方案 [1] 入选案例与解决方案特点 - 入选案例包括国家大剧院超高清数字演艺、圆明园VR大空间体验等具有首都历史文化特色的科技化呈现 [1] - 涵盖AI数字店长、多语种AI透明屏、星火伴游大模型平台等人工智能在文旅服务与治理中的垂直应用 [1] - 包括798VR院线、艺云数字艺术中心等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空间 [1] - 包含阿派朗户外智玩乐园、海淀公园AI科技主题公园等线上线下虚实融合的实体文旅场景 [1] - 同时包含文化数据资产柜、5G+VR全景制播系统等支撑文旅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技术解决方案 [1] 官方立场与未来规划 - 科技被视为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效能、增强文化表现力和传播力的关键力量 [2] - 主管部门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旅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2] - 未来将继续营造更优的创新生态,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科研机构大胆探索、协同攻关 [2] - 推动更广的融合应用,让科技创新成果更深入地融入文旅场景 [2] - 打造更强的示范标杆,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引领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潮流 [2] 后续活动与支持措施 - 发布活动还举办了以"新场景、新服务、新生态"为主题的供需对接会 [2] - 参与企业分享了各自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 [2] -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文旅科技创新的支持推广力度,提供优质环境 [2] - 促进文旅与科技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