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

搜索文档
宏明电子创业板IPO“已问询” 为国内老牌电子元器件制造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6-16 19:51
上市进展与募资计划 - 公司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保荐机构为申万宏源证券,拟募资19.5071亿元 [1] -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8个项目,包括高储能脉冲电容器产业化建设(5.094281亿元)、新型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生产(一期/二期募集资金投资3.941551亿元)、精密零组件能力提升(0.987886亿元)、高可靠阻容元器件关键技术研发(1.5亿元)、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关键技术研发(1.5亿元)、3C精密零组件及新能源电池结构件研发(1亿元)、数字化能力提升(0.9834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4.5亿元),总投资23.699118亿元,募集资金投资19.507118亿元 [2]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60多年电子元器件研制经验,产品体系全面,包括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芯片瓷介电容器、有机及云母电容器、钽电解电容器、热敏电阻器、位移传感器等阻容元器件,以及滤波/连接器、微波器件等其他电子元器件 [1] - 在防务领域,公司MLCC、有机及云母电容器、位移传感器、热敏电阻器等产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承担国家重点装备和工程的科研攻关和生产配套任务,为航空航天、武器装备、船舶、核工业等领域配套 [1] - 公司是国内少数从高品质电子材料(陶瓷瓷料和导电浆料)到电子元器件均具备研制能力的全产业链生产企业,实现多个产品国产化替代,曾创造国内第一条有机薄膜介质电容器国军标生产线、第一条宇航级MLCC生产线、第一条正/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国军标生产线、第一条抗电磁干扰滤波器国军标生产线等多项国内第一 [2] - 在精密零组件领域,公司为苹果、联想、摩托罗拉等知名品牌商的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提供配套,是苹果公司产业链重要供应商之一 [2] - 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开发新能源电池及汽车电子结构件产品,已通过行业主流客户认证,技术参数达到高标准要求,开始小批量供货 [2]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1.46亿元、27.27亿元、25.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9亿元、5.98亿元、4.18亿元 [2]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53.99127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6.072458亿元,资产负债率(合并)35.00%,2024年度营业收入25.25438亿元,净利润4.17710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930383亿元 [3] - 2024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6706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3.21元,稀释每股收益3.2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67% [3] - 2024年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530855亿元,现金分红0.72929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8.24% [3]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50.93138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4.128759亿元,资产负债率(合并)36.46%,2023年度营业收入27.265692亿元,净利润5.97993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116711亿元 [3] - 2023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87984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4.52元,稀释每股收益4.5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23% [3] - 2023年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406496亿元,现金分红1.002782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9.42% [3]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46.5214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1.035873亿元,资产负债率(合并)39.90%,2022年度营业收入31.460857亿元,净利润6.90096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755172亿元 [3] - 2022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68429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5.22元,稀释每股收益5.2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94% [3] - 2022年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00463亿元,现金分红1.069147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9.37% [3]
吹响冲锋号!成都宏明电子创业板IPO获受理:铁血铸剑六十载 军民融合谱新篇
全景网· 2025-06-04 21:47
公司概况 - 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于5月30日获深交所受理 [1] - 公司前身为国营七一五厂,拥有60多年电子元器件研制经验和技术沉淀,产品体系全面且层次丰富 [3] - 公司是国内少数从高品质电子材料到电子元器件均具备研制能力的全产业链生产企业,实现多个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拥有境内专利共1261项,具备较强核心竞争能力 [3] 行业地位与产品应用 - 以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为代表的核心电子元器件被誉为"电子工业大米",广泛应用于5G通信、智能汽车、人工智能、载人航天及武器装备等领域 [3] - 公司多次承担国家重点装备和重点工程的电子元器件科研攻关和生产配套任务,为航空航天、武器装备、船舶、核工业等领域配套 [3] - 民用领域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 [3] 募投项目 - 公司拟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新型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生产项目(一期/二期)、高储能脉冲电容器产业化建设项目等 [4] - 募投项目总投资23.699亿元,募集资金投资金额19.507亿元 [5] - 主要项目包括:高储能脉冲电容器产业化建设项目(5.094亿元)、新型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生产项目(一期/二期)(8.122亿元总投资,3.942亿元募集资金)、精密零组件能力提升项目(0.988亿元)等 [5] 发展战略 - 公司以"做电子元件先锋、铸国防工业基石"为企业使命,目标建设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电子元器件智造企业 [6] - 未来将深耕电子元器件、精密零组件应用研究,围绕电子元器件前沿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链开展多元布局 [6]
鸿远电子(603267):24年业绩承压 25年一季度需求呈回暖态势
新浪财经· 2025-05-09 12:31
财务表现 - 2025Q1营收4.66亿元(同比+8.67%),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16.89%),毛利率41.86%(同比+0.30pcts),净利率12.91%(同比-3.97pcts)[1] - 2024年营收14.92亿元(同比-10.98%),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43.55%),毛利率34.29%(同比-6.23pcts),净利率10.31%(同比-5.82pcts)[1] - 2025Q1净利润降幅较2024年(-28.70%)收窄,毛利率回升至41.86%,反映行业景气度改善[2]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分为自产(瓷介电容器、滤波器、微处理器等)和代理(国际品牌电子元器件)两大板块,自产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高可靠领域及民用高端市场[1] - 代理业务面向新能源、汽车电子等民用市场,2024年库存商品同比下降4990.89万元(降幅28.79%),存货周转效率提升[4] 业绩驱动因素 - 2024年业绩下滑主因瓷介电容器需求减弱及价格下降,同时低毛利产品(滤波器、微控制器等)收入占比上升拉低整体毛利率[2] - 2025Q1收入回升受益于行业需求复苏,自产业务毛利率改善[2] - 研发费用率持续提升至7.57%(同比+1.19pcts),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探索商业航天应用[3] 行业前景 - MLCC占陶瓷电容器市场90%以上,因耐高压、体积小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卫星、导弹等武器装备,需求将随装备列装持续增长[5] - 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头部厂商少,公司有望受益于武器装备"补偿式"列装带来的需求修复[6] 战略布局 - 拓展微处理器、微波模块及微纳系统集成陶瓷管壳等新业务,打造增长点[6] - 2024年三费费率14.38%(同比+1.53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6.96%(+1.26pcts)因新业务拓展及奖金核算调整[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85亿元(同比-147.95%)因增加银行存款,筹资现金流净额-4.37亿元(同比-468.71%)因偿还贷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