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钻探船‘梦想号’

搜索文档
“争抢船海订单”,中船防务接单量已完成年度计划近九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23:53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收101.73亿元,同比增长16.54% [1] - 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258.46% [1] - 报告期累计经营接单154.98亿元,同比增长64.6%,完成年度计划的88.8% [2] - 今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承接合同174.5亿元 [2] 行业周期与供需态势 - 船舶制造业每隔20~30年出现超级周期波动,是典型周期性行业 [2] - 直至2035年全球造船产能难以大幅增长,供给紧张态势或将长期延续 [2] - 全球船队大量船舶面临合规性淘汰,绿色船舶新建需求显著增长 [2] - 未来全球造船市场呈现"需求端向好、供给端吃紧"态势 [2] - 2024年新造船市场创2008年以来历史新高,但2025年存在阶段性回调压力 [2] - 受美国301调查、贸易政策调整、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船东观望情绪增强,新船订单放缓 [2] 市场竞争与战略 - 上半年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2632.21万载重吨、1009.00万修正总吨 [3] - 中国新接订单份额按载重吨计同比下降18.05%,按修正总吨计同比下降65.25% [3] - 公司聚焦主建船型,优先自主开发船型,优先批量船和后续船 [3] - 加大中型箱船市场开拓,实现自主中型箱船承接 [3] - 持续推进5000TEU中型集装箱船、43000/45000方LPG/液氨运输船自主研发 [3] - 开展82000吨散货船优化设计,降低物量和施工成本 [3] - 加大气体船市场开拓力度,维护气体船市场地位 [3] 深海科技与海工业务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纳入国家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3] -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7.8% [4]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占比不断提高 [4] - 深海经济涵盖深海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新能源及信息技术领域 [4] - 公司海工产品包括海洋工程平台、风电安装平台等 [4] - 2024年交付船舶37艘,总计108.44万载重吨,包括海上风电塔筒等重点产品 [4] - 公司控股子公司黄埔文冲总成建造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 [4] - 梦想号拥有全球最大钻探深度1.1万米,实现全自动化作业 [5] - 配备全球最先进动力定位系统,可在6级海况作业、16级超强台风下安全生存 [5] - 广船国际是国内建造先进半潜船的船企之一,建造5万吨智能半潜运输船"祥安口"号 [5] - 公司海工产品或将受益于"深海经济"增长动能,发展前景持续向好 [5]
中国海洋经济十万亿时代 广东2万亿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2:14
国家海洋经济政策与规划 - 国家发改委正与相关部门着手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部署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1] 全国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达105438亿元 增速超过GDP 0.9个百分点[1][7] - 国际海运量占全球总量约三分之一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1] 沿海省份海洋经济竞逐格局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成为全国首个且唯一突破该规模的省份 占全国总量五分之一[7] - 山东海洋生产总值1.8万亿元 占全省GDP总量近两成[1][4][7] - 浙江海洋生产总值1.2万亿元 江苏1万亿元 福建未披露具体数据但跻身万亿俱乐部[4][7] - 海洋经济规模前三省份占据全国总量半壁江山[7] 广东省海洋经济优势 - 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1] - 2024年成立省委书记挂帅的海洋强省委员会 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1] - 拥有41.93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全国第二) 4084.5千米大陆海岸线(全国首位) 1963个海岛(全国第三) 14座沿海城市[7] - 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13%-14%之间 2024年达14.1%[6] 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 - 2024年海洋产业增加值7395.1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7.4%[9]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3193.7亿元 增长10%[9] - 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1122.6亿元 增长12.3%[9] - 海洋电力业增加值100.1亿元 增长26.7%[9] - 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99.9亿元 增长22.1%[9]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53.2亿元 增长6.8%[9][1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亿元 增长8%[11] 广东省企业生态与创新能力 - 涉海企业总数突破8万家[11] - 涉海"四上"企业6477家[10] - 2024年新认定涉海高新技术企业257家 同比增长5%[10] - 存量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 专精特新企业593家 "小巨人"企业203家(不含深圳)[10] 广东省重点产业突破 - 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突破1200万千瓦 跃居全国第一[12] - 自主设计建造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 排水量42600吨 最大钻深能力11000米 可在6级海况作业[13] - 研制并出口全球深度最大的3000米级商业深海机器人(Phoenix 600) 重8吨 具备厘米级光缆理设功能[13] - 全球首次深海采矿6000米级海试完成[15] -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在广州开建 为世界首个2000米级坐底式可载人深海实验室 支持6名科学家原位开展30天实验[14][15] 海洋经济发展特色 - 广东在深海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水制氢、海洋碳汇、海洋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15] - 系列深海重器落地使广东成为我国最重要海洋科创中心之一[15]
中国海洋经济十万亿时代,广东领跑背后的2万亿“深蓝野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9:45
国家海洋经济政策与规划 - 国家发改委正与相关部门着手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部署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4] - 海洋强国建设迎来新篇章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破10万亿元大关 达105438亿元 增速超GDP 0.9个百分点[4][8] 沿海省份海洋经济竞争格局 -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 2024年成立省委书记挂帅的海洋强省委员会 率先出台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5] - 山东海洋经济占GDP总量近两成 拥有22位海洋界院士 位居全国第一 科研实力雄厚[5] - 浙江宁波舟山和上海在海港吞吐量方面实现全球领先 剑指世界一流强港[5] 省级海洋经济数据表现 - 广东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 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五分之一[8][9] - 山东 福建 浙江 上海 江苏等海洋大省(市)跻身海洋生产总值万亿俱乐部[8] - 海洋经济规模前三省份占据全国总量半壁江山[9]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产业优势 - 拥有41.93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全国第二) 4084.5千米大陆海岸线长(全国首位) 1963个海岛(全国第三)[9] - 14座沿海城市和毗邻南海的区位优势 广州 深圳作为引领性现代海洋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9]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4.1% 较2020年提升0.5个百分点[7] 广东省海洋产业细分表现 - 2024年海洋产业增加值7395.1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7.4%[11]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3198.7亿元 海洋化工业825.6亿元(增长6.1%) 海洋渔业681.9亿元(增长3.8%)[11][12]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158.2亿元(增长6.8%) 海洋电力业100.1亿元(增长26.7%) 海洋船舶工业99.9亿元(增长22.1%)[12] 企业培育与新兴产业发展 - 广东涉海企业总数突破8万家 其中涉海"四上"企业6477家[13][14] - 2024年新认定涉海高新技术企业257家(增长5%) 存量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13] - 存量涉海专精特新企业593家 涉海"小巨人"企业203家[13]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8%[15] 海上风电发展成就 - 2024年全省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突破1200万千瓦 跃居全国第一[15] - 带动海洋电力业实现两位数增长[15] 深海科技与装备突破 -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入列 排水量42600吨 最大钻深能力11000米[16] - 全球深度最大的商业深海机器人Phoenix 600成功出口 最大下潜深度3000米 以厘米级精度完成光缆埋设[17] - 世界首个面向海底冷泉系统的大科学装置在广州开建 将建成2000米级坐底式可载人深海实验室[17][18] - 全球首次深海采矿6000米级海试完成 实现深海采矿零的突破[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