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玑

搜索文档
不想再当“裁判员”,Arm要下场做芯片了
36氪· 2025-08-05 19:23
公司战略转型 - Arm公司决定亲自开发自有芯片 包括Compute Sub Systems物理载体产品 未来将打造从Chiplet到系统的全套产品[1] - 公司首席执行官雷内・哈斯确认正在投资开发自有芯片业务[1] 商业模式背景 - Arm采用高度灵活的IP授权模式 提供指令集架构/微处理器/图形核心和互连架构IP[3] - 客户包括小米玄戒/联发科天玑/苹果A系列芯片 使用APoP IP/IP Core/Architectural等多层级授权[5] - IP授权模式使芯片厂商无需担心技术限制 各大厂商均愿意采用Arm技术[5] 行业竞争格局 - 英伟达2020年曾试图以400亿美元收购Arm 但最终失败并损失20亿美元[6] - 行业反对收购因担忧出现横跨服务器/桌面端/移动端的产业链垄断企业[6][10] - Arm若亲自造芯将导致与高通/联发科/小米/苹果等客户形成直接竞争关系[7]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四季度营收12.4亿美元 净利润增长55% 但下季度营收指引低于预期9%导致股价闪崩[9] - 2026财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3亿美元 同比下降42% 美股盘后跌幅超8%[9] - 三大核心业务数据中心/智能汽车/消费电子均出现增长失速[9] 业务挑战 - 数据中心业务仅能从英伟达Grace Hopper等芯片收取0.8%专利费[11] - 汽车领域主要客户特斯拉转向自研Dojo芯片 替代Arm的Cortex-A78AE[11] - 消费电子领域与高通发生诉讼战 因高通使用自研Oryon CPU脱离IP授权体系[11] 战略动因 - 客户试图减少授权费支付是公司面临的最大危机[11] - 主要客户如特斯拉/苹果/高通/英伟达均具备深厚技术自研能力[11] - 公司通过亲自下场造芯反制试图脱离授权体系的客户[11] 行业影响 - 移动端芯片市场将迎来重大变局[13] - 智能手机SoC市场可能重新洗牌 打破高通与联发科的双头垄断格局[13]
合合信息启动赴港上市 AI技术驱动全球化布局
格隆汇· 2025-06-26 17:28
公司上市计划 - 合合信息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请[1] - 募资主要用于国际化业务拓展,包括AI技术研发、全球运营销售、战略合作并购及人才体系建设[1] - 公司是少有的同时在C端和B端均具备规模化收入的原生AI公司[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20%[1] - 净利润率超过25%[1] - 销售毛利率超过80%[1] 技术平台 - 建立"天枢、天璇、天玑"三大底层技术平台[3] - "天枢"为全球200多个国家数亿用户提供分布式算力与存储服务[3] - "天璇"突破机器在复杂场景下的认知边界[3] - "天玑"致力于实现机器类人化思考能力[3]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多模态大模型前沿技术研发[5] - 迭代扩展全球C端产品矩阵[5] - 扩大B端标准化产品全球覆盖[5] - 把握战略合作与投资并购机遇[5] - 构建全球化人才体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