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璇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医疗:从“制造”到“智造”
大众日报· 2025-07-16 10:31
公司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1943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的第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 - 目前已发展为集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医疗商贸、医疗服务四大板块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在行业内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2] - 从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手工作坊成长为国内医疗器械、制药装备领域的双龙头企业,拥有80余年发展历史 [1] 核心产品与技术突破 - 医疗器械板块拥有九大产品线,覆盖放射治疗及影像、医院感染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全系列产品达1.4万余种,是国内产品最齐全的医疗器械企业之一 [4] - 放射诊疗设备是公司优势领域,1969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放射治疗产品钴-60治疗机,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放射治疗设备研制生产基地 [5] - 医院感染控制产品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规模位居国内第一 [5] - 全球首发智能环形在线自适应放疗系统"新华泰阿",采用突破性环形机架结构,支持FF/FFF双剂量输出模式,配备双层光栅、100cm超大孔径及高精度机载质控功能 [2] - 2017年推出全球第一台过氧乙酸低温灭菌器并申请四项国际发明专利,已成功打入日本市场 [6] - 2020年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家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成为国内唯一能提供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 [6] 制药装备板块创新 - 制药装备板块由生物制药、特种输液、中药制剂、固体制剂四大工程技术中心构成 [8] - 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掌握连续式BFS技术的企业,最新一代双模高速连续式BFS装备达每小时45000支生产能力 [8][10] - 非PVC膜全自动制袋灌封机国内外累计销售近600台,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供应商 [10] - 打造数字孪生技术3D"虚拟工厂",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11] 研发实力与创新布局 - 拥有行业内第一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高端技术研发平台 [12] - 承担6项国家火炬计划,拥有13项国家2级新产品、300多项国家专利证书 [12] - 在西安、深圳等地布局外部研发机构和创新中心,吸引高端技术人才 [12] - 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打造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 [13] 市场表现与荣誉 - 2025年上半年多个项目在非洲落地投产,非PVC膜全自动制袋灌封机和BFS设备出口多个非洲国家 [13] - 连续六年荣获优秀民族品牌和产品线第一名,2024年获国务院国资委"科改标杆企业"最高评估等级 [13] - 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九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中,14项设备成功入选 [5]
第四次数据标注产业供需对接会暨央企走进国家数据标注基地活动在保定成功举行
环球网· 2025-07-07 16:06
6月28日,在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的指导下,由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保定市人 民政府、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第四次数据标注产业供需对接会暨央企走进国家数据标注基地"活动在河 北保定成功举行。此次活动以"数聚生态 标注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大湾区中央企业数字化协同创新联 盟、中央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中央企业BIM软件创新联合体,以及来自全国16个省市级 数据管理部门和275家数据标注相关企业,其中央企46家,其他企业229家,共计600余人参会,共同探 讨数据标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主论坛环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首席科学家蒋国飞以《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路径与实践》为题发表 演讲。他指出,数据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前行业急需突破样本数据规模和质量瓶颈。 高质量数据集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需要借助自动化工具、智能标注、人机协同平 台以及数据合成和质量评测等关键技术。他还介绍了中国电子数据产业集团在交通、建筑、农业等多个 领域的成功落地案例,以及"中数天璇"图文数据集在垂直领域AI开发中的支撑能力。 保定市市委书记党晓龙会前与嘉宾进行座谈交流。市委副书记、市 ...
合合信息启动赴港上市 AI技术驱动全球化布局
格隆汇· 2025-06-26 17:28
公司上市计划 - 合合信息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请[1] - 募资主要用于国际化业务拓展,包括AI技术研发、全球运营销售、战略合作并购及人才体系建设[1] - 公司是少有的同时在C端和B端均具备规模化收入的原生AI公司[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20%[1] - 净利润率超过25%[1] - 销售毛利率超过80%[1] 技术平台 - 建立"天枢、天璇、天玑"三大底层技术平台[3] - "天枢"为全球200多个国家数亿用户提供分布式算力与存储服务[3] - "天璇"突破机器在复杂场景下的认知边界[3] - "天玑"致力于实现机器类人化思考能力[3]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多模态大模型前沿技术研发[5] - 迭代扩展全球C端产品矩阵[5] - 扩大B端标准化产品全球覆盖[5] - 把握战略合作与投资并购机遇[5] - 构建全球化人才体系[5]
深化产业融合 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10 05:55
交通银行数字化战略 - 以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作为战略突破口,推动高质量发展[1] - 创新"1+N"科技型企业评价模型,打造"科创易贷"产品线,提升"股贷债租托"综合服务能力[1] - 推出"交银惠贷"品牌及"惠民就医""地铁闪付过闸"等便民产品,将2100余项政务事项嵌入网点自助终端[1] - 算力大幅增长,关键业务自主可控增强,完善数据服务体系及人工智能"1+1+N"体系[2] 中国中车智能化布局 - 构建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产业格局[3] - 打造智能高铁、电动大巴、风机及储能设备,动车组空气动力学仿真大模型将仿真时间从天级缩短至10秒级[3] - 推动"研产供销服管"数智转型,目标实现仿真误差小于5%[3] - 培育"四化融合"数智产业,打造"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系统解决方案[4] 国家电网数智融合 - 建成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和"云—管—边—端"电力大数据体系,获DCMM5级认证[5][6] - 发布千亿级多模态光明电力大模型,强化电力数据作为经济"晴雨表"功能[6] - 提升电源、储能、负荷与电网协同互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6] 山东港口智慧化实践 - 科技研发投入连续4年增长超25%,建成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 - 实现全货种自动化作业,构建"一朵云、一张网、一套安全体系"基础设施[8] - 与全球100余家科技企业合作,形成"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8] 广东省交通集团智能交通 - 深汕西项目研发"桩梁一体机",深中通道首创沉管钢壳智能制造生产线[9] - 2023年构建省域最大高精数字底图,2024年通过AI稽核追缴通行费超3500万元[10] - 推进重大灾害监测预警机制,提升路网智慧管控能力[9][10] 山东重工数字化转型 - 纯电动无人驾驶重卡批量落地,智慧农场方案打通农业数据全链条[11] - 潍柴动力建成数字化无人工厂,发动机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每15秒下线一台[11] - 为下游提供实时监测、故障预警服务,故障诊断效率持续提升[12] 南方电网智能调度 - 研发"大瓦特—天璇—阿度"智能体,监控600余厂站、90多断面,雷暴事件中1小时处理11条线路故障[13] - 采用强化学习算法,实现智能告警与多目标断面调控,模型更新机制支持人机协同[14] 百度智能云产业应用 - 提供昆仑芯P800芯片及百舸GPU算力平台,发布金融大模型"千帆慧金"[16] - 电力领域智能体生成供电方案,交通领域将应急处置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30分钟[17] - 医疗智能体生成电子病情卡,环境监测智能体秒级生成质量分析报告[17] 黄浦中央科创区建设 - 与百度共建大模型集聚区,基于昆仑芯P800构建国产算力池[18][19] - 在金融科技、健康医疗等领域打造示范应用,建设互动体验中心与人才培育体系[20][21]
百度智能云携手能源行业头部企业 以大模型助推产业智能化升级
人民日报· 2025-06-04 05:25
人工智能与能源行业融合 - 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启动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央企智能化转型升级 [1] - 百度智能云依托全栈技术优势(算力/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大语言模型),与电力/石油石化/燃气等行业龙头深化技术融合,加速能源产业智能化 [1] 电力领域智能化进展 - 国家电网采用百度昆仑芯/文心大模型/千帆平台,构建"6541"布局和两级智算中心,发布光明电力大模型覆盖27家省级分公司 [2] - 实现无人机巡检年500万基杆塔(人工登塔减少40%)、11亿客户智能办电(问答回复率90%),发布《电力"人工智能+"白皮书》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 - 南方电网通过百度技术完成AI调度大赛,广东电网智能客服高频业务AI服务率达89.7%,深圳供电局"天璇—灵曦"调度大模型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3] 新能源与氢能智能化 - 龙源电力与百度合作构建三级视频识别系统,覆盖200余风电场/1.2万台风机,模型准确率超95%,巡检效率提升6-10倍 [3] - 国华投资与百度共建氢能大模型平台,开发合同审核/设备检修智能体,实现办公场景自动化 [4] 传统能源智能化转型 - 华能集团应用百度技术实现燃料实时感知,构建个性化分析框架提升数据预警水平,辅助生成经营报告 [4] - 中国石化利用百度百舸平台提升算力效率,工程建设公司基于AppBuilder开发工程咨询报告生成/智能问答等应用 [4] 百度智能云技术架构 - 以"云智一体"战略构建能源全链条解决方案,算力基座国产化/算法专业化/应用生态开放化,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5]
软通动力(301236):营收利润逐步向好 AI以及软硬一体布局持续深化
新浪财经· 2025-05-03 16:46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年全年及24Q4营收大幅提升,25Q1营收利润持续向好 全方位拥抱AI并进行硬件端布局 预计2025 - 2027年业绩有望恢复 维持“增持”评级 [1][2][3][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313.16亿元 同比增长78.13% 归母净利润1.8亿元 同比下降66.21% 毛利率12.46%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21%、4.88%、2.93% 同比变化-0.08、-2.94、-2.51pct 经营性现金流达7.41亿元 [1] - 24Q4实现营收91.09亿元 同比增长91.79% 归母净利润1.04亿元 同比下降42.49% 毛利率12.88%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76%、4.46%、2.63% 同比变化-0.45、-3.11、-1.88pct 经营性现金流达15.12亿元 同比增长22.47% [2] - 25Q1实现营收70.11亿元 同比增长28.65% 归母净利润-1.98亿元 去年同期为-2.77亿元 毛利率10.32% 与去年同期持平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29%、5.35%、3.41% 同比降低0.75、1.34、1.12pct [3] 战略定位 - 围绕AI、数据要素、工业互联网、数智财资等领域 加快创新解决方案研发 拓宽服务覆盖领域 [4] - 基础设施层投入研发DenovoX天元智算服务平台等AI算力基础平台 增强相关能力 构建软硬智能产品能力矩阵 [4] - 平台层专注新型智能技术平台研发 包括AISE软件工程平台等核心产品 [4] - 应用层以咨询为牵引 基于软通天璇MaaS大模型服务平台 加快行业AI原生应用创新 [4] 硬件布局 - 2024年1月完成同方计算机并购整合 11月更名为软通计算机 [5] - 软通计算机是IT基础设施整体方案及产品提供商 具备全方位研发设计能力 提供全套I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5] - 软通计算机业务包括PC终端业务和企业级业务 PC终端业务产品支持主流技术平台和操作系统 全品类覆盖各类终端机型 企业级业务专注数据中心产品研发等 涵盖四大领域 [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62.43/435.55/533.34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15.73%/20.18%/22.45% [7] - 预计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6/4.32/5.45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97.23%/21.39%/26.14% 对应EPS为0.37/0.45/0.57元 对应25年PE为155.63倍 [7] - 维持“增持”评级 [7]
开立医疗全系高端新品重磅亮相CMEF,深耕创新开启“医疗+AI”新局面
全景网· 2025-04-08 22:58
文章核心观点 - 开立医疗携四大产品线智慧新品及创新解决方案亮相第91届CMEF,展示自研实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医疗设备+AI”,有望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和业绩增长 [3][4][15] 展会信息 - 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4月8 - 11日在上海举办,近5000家全球企业围绕“创新科技,智领未来”展示前沿医疗科技与设备 [1] 公司参展情况 - 开立医疗以“智引浪潮 奔涌向新”为主题参展,展示四大产品线全新智慧诊疗生态 [3] 产品升级情况 超声医学影像领域 - 展出超高端全身超声新品河图®S80、超高端智能妇产超声新品梦溪TMP80,搭载C - Field+天工智能平台,获取精准高分辨率图像,构建智能生态 [4] - 展出全新高端智能便携彩超天枢X11和天璇E11,适用于复杂医疗场景 [4] 内镜诊疗领域 - 推出新一代智慧内镜平台iEndo,采用全新多核异构硬件架构,搭载独立GPU,提升图像处理与AI运算效率 [6] - 推出超分辨成像技术,4K成像还原病灶细节,提高早癌筛查和复杂病变诊断准确性 [6] - 推出适配消化科与呼吸科的镜体解决方案及系列专利耗材产品 [6] 微创外科领域 - 带来专科化超腹联合与多镜联合2.0版解决方案和场景化智荟手术室解决方案 [7] - “凌珠”4K 3D荧光三合一腔镜影像平台首发,腔镜平台升维,组成超腹联合与多镜联合2.0方案 [7] 心血管介入领域 - 展示心血管介入腔内影像整体解决方案,V - reader®系列超宽屏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满足不同配置需求,具备远程分享功能 [8] 研发创新情况 - 截至2024年3季度末,公司投入研发费用3.38亿元,同比增长28.33%,投入规模超2022年总和 [10] - 2016年布局AI研发,2018年推出人工智能技术S - Fetus并迭代为“凤眼S - Fetus” [10] - 获得国内首个产前超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证,超声成全球首个“整机智能” [10] - 智慧内镜iEndo系列问世,内镜达国际先进水平,居国产第一 [10] 云平台情况 - 推出5G+AI云端区域影像云平台,集成多种AI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临床应用 [11] - 云平台兼容全部品牌影像设备,对接院内信息系统,解决医共体/医联体信息互通等痛点 [11] 公司战略与前景 - 公司坚持多产品线战略布局,加强高端产品研发,填补国产空白,高端化与规模化优势凸显 [15] - 公司在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与出海持续推进,加强“医疗设备+AI”布局,有望中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和业绩突破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