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星探测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上半年电影票房超292亿元,国产片占比91.2%
搜狐财经· 2025-07-02 08:36
电影行业 - 2025年上半年电影票房为292.31亿元,同比增长22.91% [1] - 观影人次为6.41亿,同比增长16.89% [1]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1.2% [1] 航空业 - 国航C909机型执飞的CA757航班从呼和浩特飞抵乌兰巴托,开启国产飞机载旗执行国际商业航班新阶段 [1] 能源行业 - 国内汽、柴油每吨分别上调235元和225元 [2] - 用92号汽油加满50升的油箱将多花9元 [2] 铁路运输业 - 旅客乘坐火车不查验充电宝是否有3C认证,只要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即可携带 [2] 教育行业 - 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工作将于7月4日启动 [3] - 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7个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健全中小学装备配置标准体系 [3] 体育行业 - 2025年温网女单首轮,王欣瑜2比0击败赛会15号种子穆霍娃顺利晋级 [3] - 郑钦文1比2不敌对手止步首轮 [3] 国际金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如果不是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美联储2025年就会开始降息 [4] - 特斯拉股价下跌约7%,因马斯克与特朗普再起口舌之争 [4] 国际经济 - 欧元区6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将达到2.0%,高于5月份的1.9% [4] - 巴西多数非金融企业认为美国贸易政策对其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主要体现为不确定性增加 [4] 国际政治 - 加沙地带的各大医院正遭受严重且持续的燃料短缺,因以色列方面对医院实行燃料限量供应政策 [4]
巡天再启程 问道向苍穹——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行星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侯增谦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05 11:18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进展 - 天问二号探测器于5月29日成功发射,将执行小行星2016HO3采样及主带彗星311P探测任务[2] - 天问二号任务分为两个阶段:2025-2027年完成小行星伴飞观测采样返回,2028-2035年开展主带彗星观测[5] - 小行星2016HO3是地球准卫星,可能保留太阳系原始信息;彗星311P具有独特物质构成和轨道特征[5] 天问系列任务规划 - 天问三号计划2028年发射,2031年返回火星样品,包括表层和2米深钻取采样,样品不少于500克[6] - 天问四号计划2030年发射,开展木星及木卫四环绕探测,研究其空间结构和演化史[6] - 天问一号已实现火星环绕、着陆与巡视三大目标,祝融号传回大量科学数据[4] 火星科学研究重点 - 天问三号以火星宜居环境演化和潜在生命痕迹探寻为首要目标[8] - 研究聚焦三大主题:生命痕迹探寻、宜居环境演变、地质构造与演化[9][10] - 火星早期环境与地球相似,曾存在液态水和磁场,现大气压不足地球1%[9] 火星采样技术挑战 - 着陆点选择需兼顾科学价值与工程可行性,计划2026年底确定3个备选点[12] - 采用地球"成矿预测"方法,结合AI技术评估着陆区地质、气候、水活动等条件[13] - 采样策略与美国不同,空间范围有限,需精准定位高价值区域[12] 深空探测长远规划 - 后续计划包括金星探测、海卫一探测和火星科研站建设[14] - 行星宜居性研究与地外生命探寻将成为长期科学主线[14] - 比较行星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地球宜居性形成与演化[15]
天问二号第一站“拜访”谁?路上要干啥?
新华社· 2025-06-01 17:27
天问二号探测器任务概述 - 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开启"问天"之旅 [1] - 探测器重约2.1吨,翼展长达15米,携带多台重要科学仪器如GNC系统 [1] - 探测器将飞行近一年接近小行星2016HO3,在距其约2000公里时通过发动机多次变轨逐渐接近 [2] 目标小行星2016HO3的特点 - 小行星2016HO3是人类发现的地球准卫星之一,保留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始信息 [1] - 其运行轨道与地球距离在1400万至4000万公里之间,航天器接近所需能量较小 [1] - 目前已知自转周期为28分钟(地面测算数据),实际周期需探测器实地确认 [2] 探测任务技术细节 - 探测器需在距小行星20公里时确定其自转轴、实际自转周期、大小、形状、结构等参数 [2] - 需排除影响采样的不利条件,边飞边探边决策以确定最终采样点 [2] - 需确定小行星结构以决定采样方式,并选择有常年光照的区域避开极昼极夜之地 [2]
拓展人类研究太阳系天体的能力——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天问二号成功发射
新华社· 2025-05-29 20:35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 - 天问二号探测器于29日凌晨成功发射,国际航天专家高度评价其拓展人类研究太阳系天体的能力[1] - 俄罗斯航天历史学家热列兹尼亚科夫指出该任务将填补小行星研究的空白[1][4] - 多国人士表示"天问"系列是勇敢大胆的太空探索项目,希望与中国开展合作[1][3][5] 天问二号任务目标与技术突破 - 主要任务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后续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2] - 小行星2016HO3是地球准卫星,可能保留太阳系原始信息,科学界视其为研究演化的"活化石"[2] - 若成功将成为首个实现小行星取样+彗星探测双重任务的国家,超越日本和美国现有技术[2][3] - 主带彗星311P具有多尾结构和周期性尘埃喷发特征,观测有助于理解太阳辐射对天体的影响机制[2] 国际科学界评价与潜在价值 - 获取的样本数据将填补太阳系研究空白,任何新增数据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3] - 英国专家评价"天问"系列涵盖前沿行星科学多个方面,将补充现有科学知识体系[3] - 天问一号已实现火星车着陆,天问二号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能力持续提升[3][4] - 样本返回任务有助于揭示太阳系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3] 国际合作与行业影响 - 俄罗斯专家指出中国太空计划雄心勃勃,技术发展水平已获国际认可[4][5] - 欧洲专家建议加强与中国合作,克罗地亚学者认为中国展现尖端技术领先优势[5] - 非洲代表期待通过合作传播航天成果,激发年轻一代对科技的兴趣[5] - 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正推动全球科研合作以拓展太阳系研究深度[5]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我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正式启航
环球网资讯· 2025-05-29 06:56
天问二号任务概述 - 我国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首次对近地小行星开展采样返回任务,有望揭示太阳系起源的"原始密码" [1] - 任务周期设计为十年左右,主要目标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以及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2] - 探测器配置了8台科学载荷、2台工程和科学复用载荷以及1台旋转衍射高光谱相机,用于获取科学数据 [4] 探测目标特性 - 小行星2016HO3是地球准卫星,距离地球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公转周期与地球几乎完全同步(365.4天)[2] - 主带彗星311P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内,距离地球约1.5亿至5亿公里,兼具彗星和小行星特征 [2] - 目标天体保留有太阳系形成之初的最原始物质成分,对研究太阳系起源与早期演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4] 工程技术突破 - 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取样、高精度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等关键技术 [3] - 采用三种采样方式:触碰采样、悬停采样和附着采样,并实施"边飞边探边决策"策略应对未知天体特性 [6] - 长征三号乙火箭首次执行地球逃逸轨道发射任务,入轨速度需超过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速度偏差不超过1米 [7] 任务实施计划 - 整个飞行过程包含13个阶段,小行星探测部分耗时约2.5年,预计2027年底完成样品返回 [4][6] - 小行星探测包括9个阶段:从发射段到再入回收段,主探测器将继续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 [6] - 任务实施周期长,风险难度大,工程全线协同攻关确保发射成功 [8]
天问二号,5月29日发射!
证券时报· 2025-05-26 21:07
航天发射任务进展 - 长征三号乙遥一一〇运载火箭即将加注推进剂 发射准备工作稳步推进[1] - 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完成技术区总装 测试 加注 转场 功能检查 联合测试等全流程工作[3] - 运载火箭完成转场 吊装 器箭对接 合整流罩 总检查测试等关键环节[3]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北京飞控中心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远望号测量船队等完成系统间合练与联调联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