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
搜索文档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1120
第一创业· 2025-11-20 10:59
6 证券研究报告 点评报告 2025 年 11 月 20 日 晨会纪要 核[心Ta观bl点e_:Summary] 一、产业综合组: 英伟达公布了第三财季的经营业绩,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70.06 亿美元,同比增 长 62%,超出 551.9 亿美的元分析师预期,毛利率为 73.4%,较上年同期下降 1.2 个百分点,净利润为 319.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65%;其中最为关注的三季度数据 中心营业收入为 512 亿美元,也超出分析师预期 493.4 亿美元。公司预计四季度 营收 637 亿-663 亿美元,也超出分析师预期 619.8 亿美元。在英伟达业绩和下一 季度展望全面超预期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存储行业是该产业链的各细分行业中值 得重点关注的产业。因为目前存储涨价最猛,后续涨价逻辑最顺,而且其它细分 产业后面几个月难有公开数据验证,但存储市场价格透明,因此我们更看好存储 产业后续的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 对上述事件发展趋势的点评,存在由于经济增长、行业竞争、销售不及预期等变 化,而不如预期的可能。 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第 1 页 共 3 页 分析师:刘笑瑜 证书编号: S ...
早新闻|这些赛道迎利好
证券时报· 2025-11-11 07:57
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政策 - 国务院办公厅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低空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建设[1] - 在商业航天频率许可和发射审批过程中对民间投资项目一视同仁并优化卫星通信业务准入政策[1] - 加快公布并向民营企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清单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1] 新能源消纳政策与目标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指导意见以促进新能源在大规模开发的同时实现高质量消纳[2] - 目标是到2030年基本建立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保障新能源顺利接网和高效运行[2] - 新型电力系统需满足全国每年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合理消纳需求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2] 新兴产业应用场景培育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速推动包括"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内的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培育[3] - 政策旨在利用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加速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3] 太阳能电池技术进展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发出光电转换效率为27.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4] - 该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电池运行稳定性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发展奠定关键基础[4]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动向 - 日本央行10月政策会议纪要暗示下一次加息最快可能于12月实施[5] - 央行九人委员会倾向于认为下次加息时机临近与行长关于未来数月可能采取行动的表述一致[5] 公司资本市场活动 - 中际旭创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6] - 佰维存储发行H股备案申请材料获中国证监会接收[7] - 迈瑞医疗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8] 公司业务与资产动态 - 天际股份正在推动硫化锂材料制备专利产业化[8] - 凌志软件拟购买凯美瑞德100%股权股票于11日复牌[9] - 胜利股份拟收购控股股东燃气类相关资产股票于11日复牌[9] - 方直科技拟以1.16亿元收购执象科技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9] 公司澄清与风险提示 - 香农芯创关注到存储芯片涨价报道但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9] - 四川金顶澄清参股公司开物信息不涉及太空算力等业务[9] - 德明利正筹划再融资事项但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9] - 澄星股份提示公司股价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9] - *ST原尚表示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8]
光电转换效率超27%,国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再获重要进展
选股宝· 2025-11-11 07:45
技术研发进展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团队研发出光电转换效率达27.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并显著提升了其运行稳定性[1] - 钧达股份与合作伙伴研发的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32.08%,居于行业领先水平[3] 产业化与成本分析 - 钙钛矿工艺流程较短,易于扩大生产,当前百MW级量产成本约为1-1.5元/W[1] - 预计GW级量产成本有望降至0.8元/W以内[1] - 在百MW级产线成本中,玻璃等封装材料占比超过30%[1] 设备市场前景 - 百MW级产线的设备总投资额约为1.2亿元,其中镀膜设备、涂布设备、激光设备、封装设备的投资比例约为50%:25%:15%:10%[1] - 后续GW级产线的设备投资额预计约为7-10亿元/GW[1] - 镀膜设备价值量最高,占据投资绝大比例[1] 市场规模预测 - 预计到2030年,钙钛矿产能有望达到100GW以上,组件市场规模接近400亿元[2] - 预计2030年钙钛矿组件产量约为45GW,对应玻璃市场空间122.8亿元、封装材料市场46.5亿元、靶材市场49.8亿元[2] - 预计到2035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0GW,对应玻璃市场310.6亿元、封装材料市场117.5亿元、靶材市场12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8%[2] 下游应用渗透 - 下游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预计在分布式场景中,钙钛矿技术到2030年有望率先实现5.6%的渗透率[2] - 在地面市场的应用将逐步拓展[2] 相关公司动态 - 曼恩斯特的钙钛矿产品订单涵盖GW级、中试以及实验型的单结、叠层涂布系统,其GW级钙钛矿涂布系统在国内竞争优势显著,已拥有多台订单[3] - 曼恩斯特的技术能够帮助客户推进超大面积钙钛矿组件的商业化进程[3]
巡天再启程 问道向苍穹——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行星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侯增谦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05 11:18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进展 - 天问二号探测器于5月29日成功发射,将执行小行星2016HO3采样及主带彗星311P探测任务[2] - 天问二号任务分为两个阶段:2025-2027年完成小行星伴飞观测采样返回,2028-2035年开展主带彗星观测[5] - 小行星2016HO3是地球准卫星,可能保留太阳系原始信息;彗星311P具有独特物质构成和轨道特征[5] 天问系列任务规划 - 天问三号计划2028年发射,2031年返回火星样品,包括表层和2米深钻取采样,样品不少于500克[6] - 天问四号计划2030年发射,开展木星及木卫四环绕探测,研究其空间结构和演化史[6] - 天问一号已实现火星环绕、着陆与巡视三大目标,祝融号传回大量科学数据[4] 火星科学研究重点 - 天问三号以火星宜居环境演化和潜在生命痕迹探寻为首要目标[8] - 研究聚焦三大主题:生命痕迹探寻、宜居环境演变、地质构造与演化[9][10] - 火星早期环境与地球相似,曾存在液态水和磁场,现大气压不足地球1%[9] 火星采样技术挑战 - 着陆点选择需兼顾科学价值与工程可行性,计划2026年底确定3个备选点[12] - 采用地球"成矿预测"方法,结合AI技术评估着陆区地质、气候、水活动等条件[13] - 采样策略与美国不同,空间范围有限,需精准定位高价值区域[12] 深空探测长远规划 - 后续计划包括金星探测、海卫一探测和火星科研站建设[14] - 行星宜居性研究与地外生命探寻将成为长期科学主线[14] - 比较行星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地球宜居性形成与演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