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号卫星
搜索文档
【科技日报】“羲和”号揭示太阳“暴脾气”的时序光谱特征
科技日报· 2025-11-06 10:38
研究核心观点 - 研究团队基于“羲和”号卫星观测数据,成功解构了太阳爆发过程中不同物理过程的时序光谱特征,为从恒星光谱数据中解构恒星大气活动提供了关键线索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 团队对“羲和”号在2024年观测到的5个不同类型太阳爆发事件进行了分析 [2] - 研究方法基于“羲和”号的Hα成像观测和光谱反演速度场结果,对太阳爆发源区分区域开展积分光谱分析 [2] - 在耀斑带区域,空间积分Hα光谱表现出持续的线心辐射增强、谱线增宽和红翼不对称特征,对应色球压缩过程 [2] - 在太阳暗条区域,空间积分Hα光谱呈现出从加速蓝移吸收到减速蓝移吸收,再到红移吸收的变化特征,完整记录了暗条冷等离子体的抬升和回落过程 [2]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羲和”号的全日面Hα光谱观测,为开展太阳与恒星比较研究以揭示恒星大气爆发活动源区的物理过程提供了契机 [1] - 该研究挖掘了“羲和”号卫星在太阳与恒星比较研究领域的科学价值 [2]
“羲和”号揭示太阳“暴脾气”的时序光谱特征
科技日报· 2025-11-06 07:20
研究团队与核心发现 -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取得突破性成果[1] - 基于"羲和"号卫星观测数据成功解构太阳爆发过程中不同物理过程的特征[1] - 研究成果为从恒星整体Hα光谱数据中解构恒星大气活动爆发源区的物理过程提供关键线索[1] 观测方法与技术细节 - 研究团队对"羲和"号2024年观测到的5个不同类型太阳爆发事件进行分析[2] - 基于Hα成像观测和光谱反演速度场结果对太阳爆发源区分区域开展积分光谱分析[2] - 该方法揭示出太阳爆发不同物理过程所对应的时序光谱特征[2] 具体物理过程特征 - 耀斑带区域空间积分Hα光谱表现出持续线心辐射增强、谱线增宽和红翼不对称特征对应色球压缩过程[2] - 太阳暗条不同演化阶段区域光谱呈现从加速蓝移吸收到减速蓝移吸收再到红移吸收的变化特征[2] - 完整记录了暗条冷等离子体的加速抬升、减速和回落过程[2] 科学价值与应用前景 - "羲和"号提供太阳爆发源区低层大气等离子体动力学过程的丰富信息[2] - 研究挖掘了"羲和"号在太阳与恒星比较研究领域的科学价值[2] - 全日面Hα光谱观测为开展太阳与恒星比较研究揭开恒星大气爆发活动源区奥秘提供契机[1]
140万亿背后,中国经济破浪前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1:54
经济总量与增长 - 中国经济总量连续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大关,预计2025年达140万亿元[16] - 过去五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跨越多个10万亿级大台阶,经济体量稳居世界第二[1] - 前4年全国经济增速平均达5.5%,超过全球同期水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16] 科技创新成就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升至2025年第10位,研发投入强度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5] - 研发人员规模、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全球第一,"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18] - 实现C919商业飞行、天宫空间站运营、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第四代核电站商运等突破性成果[19] 制造业与工业实力 - 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拥有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1] - 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202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20年15.1%升至2024年34.6%[9] 基础设施建设 - 建成全球最大高铁网、输配电网、宽带网,海运连接度连续19年保持世界第一[24] - 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成为世界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24] - 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三分之一[33] 能源与环保技术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量稳居世界第一[31]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及充电基础设施均居世界第一,全球首艘第五代LNG运输船交付[31] - 空气质量改善速度全球最快,森林资源增长规模全球最多最快[28][30] 消费市场与贸易 -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预计达63%,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22] - 货物贸易总额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2024年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首次超过50%[33] - 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预售金额全球第一,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打破113项纪录[22] 农业与民生保障 - 2024年粮食生产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34] - 谷物、肉类、花生等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居全球第一[35]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95%,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4亿多人次[36]
140万亿背后,中国经济破浪前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1:19
宏观经济表现 - 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多个10万亿级大关,预计2025年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1][2][11] - 过去四年全国经济增速平均达5.5%,超过全球同期水平 [11] - 人均GDP首次突破1.3万美元大关 [2] - 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之一 [11] 科技创新成就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升至2025年第10位,成为10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3] - 研发人员规模、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全球第一,"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13] - 实现多项全球首次突破,包括"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 [1][14]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突破"亿度千秒"大关 [14] - 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多款人工智能大模型位居全球榜单前列 [1][13] 制造业与工业实力 - 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 [15] - 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15] - "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 [15] - 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202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15]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保有量及充电基础设施均居世界第一 [1][18] 基础设施与工程建设 - 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铁网、输配电网、宽带网,CR450动车组巩固扩大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1][17] - 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1][18] - 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 [1][18] - 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运营,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17] - 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19] 贸易与消费市场 - 货物贸易总额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 [19] - 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地位巩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63%左右 [16] - 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 [16] - 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占比首次超过50% [19] - 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金额创下新纪录 [19] 农业与民生保障 - 2024年粮食生产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20] - 谷物、肉类、花生、蔬菜、茶叶、水果等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居全球第一 [20]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21] -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95%,人均预期寿命从2012年74.8岁增加到2024年79岁 [21]
从“羲和号”到AI心理测评 新中国“光学摇篮”展示前沿成果
环球网资讯· 2025-05-17 16:22
前沿技术成果展示 - "羲和号"卫星、"天问一号"相机、"鹊桥二号"极紫外相机、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等前沿技术成果向公众开放参观 [1]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下属企业展示"特殊视觉检查仪""激光打标机""LED护眼灯""快照式成像光谱仪""AI心理测评仪器"等交互性成果 [3] - AI心理测评仪可在一分钟内测得多项心理、生理指标 [3] 长春光机所背景与活动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始建于1952年 是新中国第一个光学专业研究机构 被誉为"光学的摇篮" [3] - 开放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 展示在轨组装单镜体等太空技术 [3] - 通过焰色反应、伯努利原理、静电飞花等实验进行科普 志愿者以"哪吒"形象演绎科学原理 [3] 科普与科学文化推广 - 研究员举办多场科普报告 旨在传播科技基因 [4] - 活动目标为激发青少年科学研究兴趣 培养科学精神与文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