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平猴魁
icon
搜索文档
走起!全国这些涉茶景区对高考学子免票啦
南方农村报· 2025-06-13 09:37
景区优惠政策 - 全国多地景区面向中高考学子推出免票或优惠福利,涉及多个茶文化景区 [2][3] - 罗浮山景区6月1日-8月31日对全国应届中高考考生免门票 [5][6] - 天露山旅游度假区6月9日-7月10日提供免门票、漂流票半价及酒店入住赠送漂流票等福利 [12][13][14] - 千岛湖风景区6月1日-8月31日对中高考考生免东南湖区门票 [21] - 普陀山风景区6月10日-9月10日对2025年应届中高考毕业生免洛迦山景区船门票 [27][28] - 太姥山风景名胜区6月9日-8月31日对全国大中小学师生免门票,仅需购买景交车票 [36][37] - 黄山风景区7-8月对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生提供门票半价优惠 [45][46] - 九华山风景区6月15日-8月31日对2025年夏季中高考学生免核心景区门票并提供酒店、餐饮折扣 [55][56] 景区茶文化背景 - 罗浮山茶历史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明清鼎盛,以企柳茶、云雾茶闻名 [7][8][9] - 天露山唐代已有种茶历史,明清达到高峰,盛产新兴象窝茶、开平大沙茶等广东名茶 [16][17] - 千岛湖拥有19万亩茶园,3万亩分布在岛屿上,盛产千岛湖龙井、银针、毛尖等 [23][24] - 普陀佛茶栽种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曾为贡品并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奖 [30][31][32] - 太姥山是《茶经》记载的"白茶山"所在地,现融入白茶制作等非遗体验 [39][40][41] - 黄山盛产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休宁屯绿等名茶 [50][51] - 九华山茶唐朝已有种植,明清驰名,现有东崖雀舌、九华毛峰等系列产品 [58][59][60][61] 景区特色 - 罗浮山为"岭南第一山",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拥有丰富自然与人文景观 [6][7] - 天露山是粤中南部最高峰,海拔1251米,地理环境适合高山茶种植 [15][16] - 千岛湖以岛屿星罗棋布著称,兼具绝美风光与茶产区功能 [22][23] -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被誉为"海天佛国" [29][30] - 太姥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以白茶文化为核心 [38][39] - 黄山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于一身,以"五绝"景观闻名 [47][48][49] - 九华山是世界地质公园,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人文胜景为特色 [57][58]
凤凰单丛第四!2025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指数报告发布
南方农村报· 2025-05-30 20:31
品牌影响力排名 - 凤凰单丛茶以926的影响力指数位列2025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四名,较2024年排名第五有所提升 [2][3] - 安溪铁观音以946.8指数位居榜首,信阳毛尖(945)和福鼎白茶(942.3)分列二三位 [4] - 榜单尾部品牌如福州茉莉花茶影响力指数仅136.5,与头部品牌差距显著 [4] 研究方法与样本 - 报告覆盖全国15个省区的88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6] - 评估体系包含产业发展、市场情况、品牌建设等六大维度 [7] - 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联合专业研究机构编制 [5] 地域与品类特征 - 豫闽粤皖四省在茶叶品牌影响力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11] - 乌龙茶与黑茶采取"小而精"策略,安溪铁观音与凤凰单丛形成"闽粤乌龙走廊" [12][13] - 绿茶品牌呈现"头部独大、尾部乏力"的断层现象 [12] - 广东茶品类中除凤凰单丛外,东源仙湖茶、鹤山红茶、大沙茶也进入榜单 [13][14] 品类竞争力分析 - 乌龙茶头部效应显著(946.8),平均影响力指数774.4居首 [16] - 黑茶平均影响力指数780.75仅次于乌龙茶 [16] - 红茶头部品牌影响力925.5,但平均指数仅685.3 [16] - 综合类茶品牌全面弱势,平均影响力指数683.3垫底 [16] 行业发展趋势 - 茶叶品牌呈现资源向头部集中、消费认知固化、新品牌壁垒高企三大结构性趋势 [17] - 头部品牌需强化价值引领,中部品牌可深耕细分市场,尾部品牌需敏捷创新破局 [18]
国际茶日:北纬三十度的中国表情选粹
第一财经· 2025-05-21 09:47
茶产业全球概况 - 全球60多个国家与地区产茶 160多国近30亿人饮茶 茶被称为"和平之饮"和"客来敬茶"的共同礼俗 [1] - 联合国大会2019年12月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 2020年5月21日为首个国际茶日 中国成功推动设立该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1] 中国茶产业地理优势 - 中国十大传统名茶中有九大产于北纬30度附近 形成世界绿茶黄金带 包括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等 [2] - 北纬30度被公认为茶叶黄金线 横穿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具备生产力 消费力和人文基础 [2][3]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绿茶产量增长6.53% 绿茶领先 红茶第二 乌龙茶 花草茶紧随其后 [6] - 2025年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国茶振兴五年计划"乡村振兴年 以数字化助推源头产区转型升级 [6] 区域茶产业案例 - 安徽茶产业2024年茶园面积320万亩 干毛茶产量18.1万吨 产值239亿元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00亿元 建成12个5G+智慧茶园示范基地 [6] - 湖北襄阳2024年茶园面积50万亩 干茶产量2万吨 综合产值80亿元 襄阳高香茶年出口额超3亿元 [7] - 湖北恩施玉露2024年产量2900吨 产值19.2亿元 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2亿元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7] 中国茶产业整体数据 - 中国春茶产量占全年45% 产值占65%以上 2025年茶园面积将突破5300万亩 总产值约3300亿元 全产业链规模约1.13万亿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