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溪铁观音
icon
搜索文档
泉州安溪:电商何以“领跑”
搜狐财经· 2025-09-05 12:10
核心观点 - 安溪县凭借农村电商的卓越实践成为2025年全国10个"领跑县"典型案例之一 也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域[1] - 电商交易额从2013年20亿元激增至2024年320.3亿元 11年完成从山区小城到"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和"百茶贸易之都"的转型[1][4] - 通过政策支撑、三产融合、物流升级和主体培育四大核心策略实现电商高质量发展[2][5][7][10] 政策支撑体系 - 成立县主要领导挂帅的电商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形成部门协同机制[2] - 出台《加快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 明确电商作为县域经济新引擎的定位[4] - 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 覆盖电商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4] - 政策推动电商交易额从2013年20亿元增长至2024年320.3亿元[1][4] 产业融合发展 - 推行"电商+基地"模式 建成126个标准化茶叶基地并纳入溯源系统[5] - 首创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 实现生产可追溯[5] - 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 带动5.2万户茶农增收[5] - 整合超1200个加工点 培育100家茶叶供应链企业 其中10家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6] - 2024年开展直播4.5万场次 带动关联产业销售超15亿元[6] 物流体系升级 - 累计投入超23亿元推进农村公路改造 780公里通村公路实现双车道等级化[8] - 构建"1+24+453"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实现行政村全覆盖[8] - 日处理包裹20万件 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快递到村 当日达户"[8] - 2024年快递业务量突破1.49亿件 物流成本较2018年下降30% 配送时效提升40%[9] 市场主体培育 - 建立电商企业梯度培育机制 分类施策支持企业发展[10] - 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基地汇聚200余家企业 形成完整产业链生态[10] - 累计培训3.2万人次 订单培养800余名专业人才 崛起200余个本土网红[10] - 电商主体突破4万家 带动就业超6.6万人[11] - "6·18"销售额达28.59亿元 "双11"斩获34.77亿元[11] 产业生态建设 - 实施"一村一品一店"工程 形成10个淘宝镇和57个淘宝村[11] - 建成茶博汇、领秀云城等八大产业园区 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11] - 通过春秋茶节、"百茶在安溪"等IP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11]
福建安溪:全链创新畅通茶香通道
经济日报· 2025-08-04 08:42
产业规模与品牌价值 - 2024年安溪县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2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416亿元 [1] - 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达1443.07亿元,连续10年位居全国茶叶类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榜首 [1] - 安溪铁观音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双世遗"称号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历山茶仙公司采用"物联网+智能绿色虫害防治系统",亩均效益提高3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 [2] - 安溪县建设2个国家级茶叶检验检测中心、3个国字号科技平台,茶园良种覆盖率和标准化技术覆盖面达100% [3] - 八马茶业第六代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20倍,能耗下降30% [3] 品牌战略与文化挖掘 - 安溪县每年组织上百场品牌宣传活动,安溪铁观音多次亮相国际外交场合,包括联合国总部和粮农组织总部 [5] - 深度挖掘茶文化元素,编撰《安溪茶史》《安溪茶志》,编排茶文化主题情景剧 [6] - 茶企开发"茶文化体验游""非遗制茶工坊"等文旅项目,强化文化体验场景建设 [6] 产业链与配套生态 - 安溪县茶机械占全国80%市场份额,茶包装年销售额70亿元,占全国通用包装市场份额三分之一 [8] - 物流快递企业272家,日均处理涉茶快递16万件,实现全国产茶县最高物流效率和最低成本 [8] - 茶叶电商销售额达125亿元,县内外茶业营销人员30万人,全国开设6万多家茶店 [9] 茶旅融合与新兴业态 - 安溪县建成41座特色茶庄园,创新"现代农业+文旅"模式,茶文旅收入占旅游总收入近一半 [9][10] - 2024年接待游客超906.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7.08亿元 [10] - 湖上乡引入历山茶园综合体、雪山听泉康养等项目,挖掘"海上丝绸之路茶源"历史 [9]
福建安溪 全链创新畅通茶香通道
经济日报· 2025-08-04 06:00
产业规模与品牌价值 - 2024年安溪县茶园面积60万亩 茶叶总产量6.2万吨 茶产业综合产值416亿元 [1] - 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达1443.07亿元 连续10年居全国茶叶类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榜首 [1] - 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双世遗"称号 [1]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升级 - 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实现亩均效益提高30%以上 减少农药使用并降低环境污染 [2] - 八马茶业第六代智能化生产线使生产效率提升20倍 能耗下降30% [3] - 建设2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及3个国字号科技平台 茶园良种覆盖率与标准化技术覆盖面达100% [3] 品牌建设与文化传播 - 每年组织超百场品牌宣传活动 2023年进入联合国总部及粮农组织总部进行文化展示 [5] - 编撰《安溪茶史》《安溪茶志》 创作《铁观音》等情景剧创新文化传播形式 [6] - 形成157家地理标志准用企业品牌矩阵 拥有3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5家/省级16家/市级12家) [6] 全产业链配套体系 - 茶机械产业占全国80%市场份额 茶包装年销售额70亿元占全国通用包装市场三分之一 [7] - 272家物流企业设立1000多个服务点 日均处理涉茶快递16万件 实现全国产茶县最低物流成本 [7] - 全县茶叶电商销售额达125亿元 县内外茶业营销人员30万人 全国开设茶店超6万家 [8] 茶旅融合与新业态发展 - 建成41座特色茶庄园 创新"现代农业+文旅"模式 [8] - 2024年接待游客906.79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107.08亿元 茶文旅收入占比近一半 [9] - 开发"茶文化体验游""非遗制茶工坊"等文旅项目 推动"精品战略+渠道下沉"模式实现产品溢价提升25% [8]
科技驱动产业跃迁
经济日报· 2025-08-04 06:00
上游智能管理 - 安溪铁观音产业通过"物联网+智能绿色虫害防治系统"构建立体防控网络,显著减少农药依赖并提升生态效益 [1] - 采用中科星桥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实现"天空地一体化"茶园生态种植与全流程监测,为高品质原料提供保障 [1] 中游智能制造 - 八马茶业自主研发第六代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20倍,能耗降低30% [1] - 安溪县推动茶机械研发,铁观音智能化精加工流水线、闽南乌龙茶智能工厂等智能生产线不断涌现 [1] - 茶叶真空包装机、烘干机等产品占据全国80%市场份额 [1] 下游营销创新 - 构建茶叶电商生态,年销售额达125亿元 [2] - 茶企线上打造专业直播间深耕品类,线下建设文化体验场景,通过大数据精准把握消费趋势 [2] - 物流体系高度智能化,拥有全国产茶县中最高效率与最低成本的物流网络 [2]
潮声漫过刺桐城(我与一座城)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未发现与公司或行业直接相关的投资分析要点。文档主要围绕泉州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风情展开叙述,属于地方文化类散文,不包含企业财务数据、行业趋势或商业动态等可供分析的商业信息。建议提供包含上市公司经营数据、行业政策或市场变化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1][2][3][4][5]
八马茶业携手美团公益 103座乡村儿童操场点亮童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1 17:36
公司公益行动 - 八马茶业联合美团、壹基金捐建武夷山首座乡村儿童操场,面积达405.8平方米,使用4368块蓝色悬浮地板拼接而成[1] - 公司通过美团平台每笔团购订单捐赠善款用于操场建设,截至2025年6月已累计建成103座乡村儿童操场,覆盖云南、福建、四川等核心茶产区[2] - 八马茶业成为美团乡村儿童操场计划中首个深度合作的原叶茶品牌[2] 公益项目成效 - 新建操场解决了原有草皮地雨天积水问题,获得幼儿园师生高度评价[7] - 美团乡村儿童操场计划已累计建成3426座,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85个乡镇,46.8万名乡村儿童受益[22] - 美团自主研发善款追踪系统,实现捐赠地板铺设位置可查询,提升公益透明度[22] 企业社会责任 - 公司连续5年保持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原产地纳税双第一,以诚信经营反哺乡土[11] - 连续6年在核心茶产区举办茶王赛事,累计投入超3600万元激励茶农制好茶[19] - 构建"茶产业协作体"助力广西西林红茶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获"粤桂扶贫协作先进民营企业"称号[19] 可持续发展实践 - 在云南推行"二采三留"保护性开采策略,降低古树资源耗损,维护生态平衡[21] - 打造"碳汇茶园"取得减碳成效,入选工信部2021年物联网示范项目[21] - 公益版图涵盖非遗传承、环境保护、助老助学、抗震救灾等多领域[16] 品牌合作与理念 - 八马"利他"价值观与美团公益理念深度契合,形成"以茶助跑"公益合力[13] - 公司表示将持续通过全国连锁店作为公益触点,推动乡村振兴[21] - 美团乐生活业务部负责人评价该合作是"对爱与未来的长期投资"[13]
泉州:人人争当“晋江经验”干部教育培训品牌推介官
中国发展网· 2025-06-18 17:19
晋江经验的核心内容 - 泉州是"晋江经验"发源地 民营经济贡献七成税收、八成GDP、九成技术创新成果及城镇就业和企业数量 [1] - 泉州市委党校系统打造"晋江经验"干部培训品牌 通过现场教学、案例分享等形式展示产业升级、营商环境等领域创新实践 [1] - "晋江经验"培训构建"理论-实践-文化"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包含22个世遗点位、36项国家级非遗及50家龙头企业资源 [2] 培训模式创新 - 首创"校企联动"干部培训新模式 泉州市委党校与泉州发展集团合作 前者主管教学后者主管后勤 [3] - 培训中心打造"海丝文化长廊"与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整合安踏、恒安等龙头企业资源形成特色教学线路 [2] - 2023年11月举办签约共建活动 吸引56家单位参与 实现班次互办、师资互派等合作 [2] 经济影响与推广 - 外地干部学员成为"晋江经验"推介官 梅州市工信局局长高度评价"泉速办"等营商子品牌 [1] - 培训活动旨在向全国展示县域经济活力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基层实践 打造可复制经验模板 [3] - 通过"人人都是推介官"活动 系统性输出产业升级、产城融合等领域的创新做法 [1]
让“地方味道”成为乡村经济新引擎
消费日报网· 2025-06-11 11:05
政策支持与产业培育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标志着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1] - 政策释放出通过传统饮食文化拉动乡村经济的意图,加大对特色产区和产业的指导支持力度[1] - 入选产业将享受政策、资金、技术等多重支持,推动从"土特产"向"产业链"转型[2] 地方特色食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 地方特色食品承载乡土记忆,支撑数以万计的农户生计[1] - 特色食品产业带动农业、加工、包装、运输、电商、旅游等交叉融合的全产业链[2] - 贵州酸汤鱼通过"美食+文旅"带动周边村寨的民宿经济与乡村就业,实现"吃"出一条致富路[2]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地方食品应放眼更广市场,借助电商平台和数字化供应链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3] - 地方政府应围绕特色食品制定产业规划,强化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人才回流和青年创业[3] - 拥有独特文化基因与自然禀赋的地方食品在食品安全、营养与文化内涵方面更具市场竞争力[3] 产业转型与乡村振兴 - 政策"靶向培育"为地方政府厘清发展路径、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契机[1] - 地方食品品牌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和绿色认证体系建立,推动乡村由"资源输出地"向"价值创造地"转变[2] - "地方味道"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变量,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落实[3]
招募|2025,首站——到安溪去!
中国青年报· 2025-06-06 18:07
旅游目的地资源 - 安溪拥有千年古县历史底蕴 包含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 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等文化遗产 [1] - 金谷溪岸艺术公园作为文旅新地标 采用中国古代园林"叠山造园"设计理念 由系列口袋公园串联而成 [17] - 清水岩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现存宋代至清代文物胜迹44处 为清水祖师信俗发源地 [19] - 安溪文庙始建于宋代 现存清代建筑 享有"名冠八闽 秀甲东南"美誉 [13] 茶产业资源 - 安溪铁观音集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国营茶厂之一 保留60年代传统生产车间 工业化制茶机械等历史遗存 [6] - 八马茶业连续13年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传承近300年铁观音技艺 形成八道制茶工艺体系 [8] - 茶文化体验包含探寻品牌发展历程 了解手工到工业化生产历史脉络 亲身体验制作工艺等内容 [6][8] 旅游活动项目 - 志闽漂流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配备专业救生员和高标准安全装备 [10][11] - 非遗体验活动聚焦"三铁三世遗"文化名片 包含手工技艺和戏曲装等传统项目 [15] - 活动行程涵盖茶厂参观 漂流体验 文庙探访 非遗手工 艺术公园打卡等多元化内容 [21] 参与者招募 - 面向全日制高校在校大学生 特别欢迎文旅博主 茶叶科普创作者 校园传播达人等新媒体人才 [4][23] - 报名者需提交传播计划 单个平台粉丝超10万可获直通机会 闽粤赣浙地区学生优先 [23][27] - 活动方承担往返交通费(上限1000元)和食宿费用 不收取任何参与费用 [4][29] 传播要求 - 参与者需在抖音 小红书等平台发布活动相关内容 包括图文视频等形式 [25] - 中国青年报社将提供专业采编指导 要求产出有传播力的内容素材 [25]
全国首批重点培育名单来了!这六个地方茶产业入选
南方农村报· 2025-06-05 00:32
入选茶产业名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浙江西湖龙井茶、福建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河南信阳毛尖、广西梧州六堡茶、云南普洱茶六个茶产业入选 [2][3] - 入选茶产业涵盖绿茶、乌龙茶、黑茶三类 [4] - 名单选择标准包括产业发展基础、现实规模、成长潜力,以及当地风土人情、历史积淀、饮食习惯、文化传承等因素 [6][7] 茶产业发展现状 - 在"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指引下,茶产业全链条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9][10] -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25年我国茶园面积将突破5300万亩,总产值约3300亿元,内销总量有望接近260万吨,全产业链总体规模约1.13万亿元 [10][11] - 入选的六个茶类所在产区均已形成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12] 政策背景与规划 - 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是我国食品工业重要发展载体和关键增长引擎 [5] - 首批重点培育名单涵盖乳制品制造、饮料制造、酿酒工业、精制茶制造等食品工业主要门类,分布于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5][16] - 政策旨在打造"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 [17]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开展重点培育工作,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方向和培育优先级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