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奥特曼玩具
icon
搜索文档
海外收入暴涨899%,布鲁可的新故事出现了
36氪· 2025-08-25 08:3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38亿元 同比增长27.9% 期内利润由去年同期亏损2.55亿元转为盈利2.97亿元[1] - 经营层面2023年已实现盈利 2023及2024上半年经调整利润分别为0.73亿元和2.92亿元 2024上半年经调整利润率达27.92%[1] - 营收增速从过去两年同期的56.1%和47.1%放缓至27.9% 毛利率同比下滑4.5个百分点[1][17] 产品战略与市场表现 - 9.9元价格带产品表现突出 变形金刚星辰版盲盒7个月内售出4860万盒 贡献收入超2亿元[1] - 上半年新增273个SKU 占同期总收入53.1% 16岁以上产品收入占比从10.4%提升至14.8%[16] - 核心人群为6-16岁消费者 同时拓展成人资深玩家和14岁以下女性市场[16] 海外业务突破 - 海外营收达1.1亿元 同比增长899% 占总收入比例从2.9%提升至8.3%[2][5] - 亚洲地区营收5712万元 同比增长6.5倍 北美地区营收4281万元 同比增长21倍[5] - 印度尼西亚和美国为海外收入最高国家 东南亚以线下经销为主 美国以亚马逊线上渠道为主[5][10] IP战略布局 - 降低奥特曼IP依赖 占比从2023年63.5%降至2024年49% 前四大IP产品合计占比83.1%[13] - 上半年新增13个IP IP总数达50个 研发开支1.29亿元 同比增长69.5%[13][16] - 自有IP贡献有限 百变布鲁可占比0.9% 英雄无限为第四大IP占比16.5%[14] - 针对北美市场推出小黄人 芝麻街 变形金刚 漫威等本土化IP产品[6] 竞争优势与挑战 - 价格定位3-16美元 显著低于乐高和万代南梦宫的20-200美元主流价格带[10] - 国内线下渠道占比超90% 海外线上线下占比为3:7 与450名经销商合作覆盖超80%低线城市[10][20] - 缺乏强势自有IP 需持续绑定授权IP并提升渠道效率以维持海外增长动能[12][13] - 通过BFC创作大赛覆盖150城强化用户创造心智 社区运营成为品牌黏性关键[19]
泡泡玛特和布鲁可中报前瞻
2025-08-13 22:53
**泡泡玛特和布鲁可中报前瞻 20250813 关键要点总结** **1 公司及行业概述** - 涉及公司:泡泡玛特(潮玩行业)、布鲁可(积木行业)[1] - 行业动态:IP衍生品行业景气度高,玩具行业整体表现平淡[23] --- **2 泡泡玛特核心观点** **2.1 品类扩张与IP矩阵** - 品类扩张:从盲盒扩展到Mega、糖胶、毛绒等,计划布局小家电及衍生品[1][2] - IP矩阵健康度:拉布布占比若控制在30%左右,表明其他IP(如Molly、Dimo、Skull Panda)持续增长[1][3] - 经典IP:Molly通过形象演变(Space Molly、Baby Molly等)拓宽消费者边界[4] - 新锐IP:Crybaby(排名第四)、猩猩人、Zizika等表现亮眼[5] **2.2 海外市场表现** - 海外店效高于国内:东南亚单店月均销售额超500万元,美国单店月均500-800万元[21][22] - 长期看好海外潜力,尤其欧美市场拉布布受欢迎[1][7] **2.3 财务与估值** - 2025H1预期:收入增长≥200%,利润增长≥350%[2] - 2026年估值:25-30倍(全产业链优势)[28] **2.4 其他关键点** - 二手价格:定位平价潮玩,避免过度炒作[8] - 积木品类:客群重合度高,需拓展家庭用户[19] --- **3 布鲁可核心观点** **3.1 业绩与挑战** - 2025H1增速低于预期(全年目标60-80%,实际<60%),因经销商压货及新品节奏延迟[9][10] - 全年目标:营收35-40亿元(2024年22亿元),需下半年加速[10][16] **3.2 增长策略** - 产品策略:全年计划800个SKU(2024年400个),重点推《王者荣耀》《星球大战》等新IP[10][16] - 渠道下沉:目标新增5-10万网点(目前1-2万),Q2起加速[12] - 出海布局:通过沃尔玛、Costco进入北美,东南亚KA渠道全覆盖[10][11] **3.3 竞争与估值** - 竞争优势:产品与渠道优势,对手乐高/万代定价高且渠道上行[14] - 估值中枢:20-25倍(积木赛道龙头)[15] - 盈利预期:2025年有望扭亏(无大额股权激励计提)[27] **3.4 其他关键点** - 自有IP:英雄无限海外表现优异(东南亚超奥特曼)[34][35] - 生产周期:自有IP4-5个月,授权IP6-10个月[26] --- **4 其他重要信息** - **卡游**:2025H1同比下滑,IP断档(小马宝莉势能下滑)[24] - **行业对比**:泡泡玛特全产业链模式与布鲁可经销模式差异显著[20] - **技术差异**:布鲁可与乐高生产技术相当,但定位不同(下沉vs高端)[33] --- **5 潜在风险与机会** - **泡泡玛特**:需平衡拉布布占比,海外扩张持续性[3][7] - **布鲁可**:新品节奏与渠道下沉进度是关键[12][16]
消费还是得靠00后
36氪· 2025-06-16 11:52
泡泡玛特业绩表现 - 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2024年销售额突破30.4亿元,同比暴涨726.6%,收入首次超过MOLLY成为公司最赚钱的IP [1]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毛利率达到63.9%,远超传统玩具行业水平,限量款盲盒价格被炒至上万元 [15] - 活跃用户中Z世代占比超过70%,该群体贡献了全国40%的消费力 [5] Z世代消费特征 - 人均月可支配收入3501元,高于全国人均2682元,独生子女背景使其实际购买力更强 [5] - 消费诉求排序为品质需求>社交需求>精神需求>实用需求,"实用性"已退居次要位置 [9] - 呈现"又抠又壕"特征:生活必需品追求性价比(拼多多/反季购物),精神消费愿支付高溢价(盲盒/电竞/宠物) [9] 圈层消费模式 - 通过兴趣消费(盲盒/谷子/JK制服等)作为进入圈层的"门票",单次消费门槛低至十几元但能快速绑定社群身份 [11][13] - 消费动机从传统"向上认同"转变为"横向连接",寻求群体归属感而非个人炫耀 [10] - 社交媒体放大效应显著,LABUBU的爆火源于国外明星/王室在社交平台的助推 [14] 新消费行业趋势 - 黄金/宠物/量贩零食等赛道爆发,部分上市公司股价涨幅超十倍 [1] - 两类成功模式:高性价比满足物质需求(蜜雪冰城/拼多多),高溢价满足精神需求(泡泡玛特/医美) [15] - 对比钟薛高纯依赖炫耀型消费,泡泡玛特具备圈层文化支撑使其更具可持续性 [17] IP商业化潜力 - 盲盒产品具备金融属性,二手市场价格过万的现象显示其收藏价值被市场认可 [19] - 行业脆弱性在于过度跟风可能导致原圈层用户流失,引发价格雪崩 [20] - 情绪价值权重超越物质追求,00后为"心价比"支付的意愿支撑行业高毛利 [9][15]
华西证券:首予布鲁可(00325)“买入”评级 海外市场有望成为第二成长曲线
智通财经网· 2025-06-06 15:06
公司概况 - 布鲁可是中国第一大拼搭角色类玩具商 2023年GMV约18亿元 在中国拼搭角色类玩具市场及中国拼搭类玩具市场的份额分别为30.3%及7.4% [2] - 2021-2024年公司收入CAGR为89% 2024年收入22.4亿元 毛利率52.9% 核心驱动力拼搭角色类玩具占比98.2% [2] - 奥特曼、变形金刚、英雄无限三大IP贡献超90%毛利 首盒产品收入占比升至63%(2023年) [2] 行业机遇 - 中国拼搭角色玩具市场2023-2028年CAGR预计41.3% 2028年规模将突破325亿元 [2] - 中国拼搭角色类玩具细分市场占中国角色类玩具市场的百分比预期将由2023年的14.3%增至2028年的35.6% [2] 竞争格局 - 国内拼搭角色类玩具市场CR5达77%(2023年) 布鲁可以30.3%份额居首 [3] - 全球拼搭角色类玩具市场仍由万代(39.5%)、乐高(35.9%)主导 [3] 核心优势 - IP矩阵绑定50+热门授权IP(如奥特曼、哈利波特) 辅以自有IP《英雄无限》(国风机甲动画播放量152亿次) 实现全年龄段覆盖 [4] - 500+专利支撑"骨肉皮"标准化零件体系 新品研发周期仅6-7个月(行业平均10-12个月) 毛利率提升至52.9% [4] - 511家经销商覆盖二线城市及超过80%的三线以下城市 线下收入占比92%(2024年) 复用渠道助力新IP快速放量(如假面骑士首年收入1.7亿元)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39.07/56.06/74.03亿元 同比分别+74%/+43%/+32%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3/14.68/19.86亿元 同比分别为340%/+52%/+35% [5]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3.87/5.89/7.97元 对应PE分别为39.2/25.7/19.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