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IP
搜索文档
 一次自救,“奥特曼”竟埋下百亿元损失的“时间炸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4 21:39
 核心观点 - 奥特曼IP在中国市场存在授权体系混乱和版权纠纷 导致演出质量参差不齐和消费者权益受损 同时该IP展现出极强的商业变现能力 推动多家被授权企业业绩增长 [1][5][6][9]   奥特曼IP商业价值 - 2024年以74亿美元总收入位列全球最赚钱IP第53位 [1] - 前7月全国121个城市举办超700场演出 亲子类覆盖度极高 [4] - 推动卡游公司2024年营收达100.57亿元 其中集换式卡牌收入82亿元(占比81.5%)奥特曼系列是重要组成部分 [9] - 布鲁可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奥特曼IP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总收入63.5%和57.4% [9] - 单一热门动画IP衍生品授权市场规模可达数十亿元 [7]   授权市场乱象 - 奇奥天尊提供单场低至3000元影院演出授权(年签100场协议总费用30-50万元) [5] - 正规授权方新创华未开放影院演出授权 年演出仅100余场 [5] - 同量级IP儿童剧单周6-8场总费用近300万元 授权费占比超30% [6] - 版权纠纷源于1976年圆谷将9部作品海外著作权转让给泰国方 奇奥天尊通过层层授权获得中国部分权利 [6] - 存在消费者因加盟代理被骗损失近30万元案例 [9]   演出质量问题 - 部分演出票价达电影票6倍(例如400元/张)但出现道具粗糙、服装穿帮、舞美缺失等问题 [2] - 宣传承诺的VIP权益未兑现 实际需额外购买高价周边产品(如上百元合影资格) [2] - 现场出现儿童被吓哭、提前离场等情况 [2]   行业影响与警示 - 版权分割导致市场混乱 同一角色不同授权方出现质量差异 损害消费者体验和品牌形象 [9] - 圆谷因历史版权转让可能累积损失达百亿元级别 [7] - 头部IP具备显著授权费溢价能力 能带动相关企业估值提升 [10] - 警示中国本土IP需在创作初期重视版权完整性 建立完善授权与合规体系 [10]
 6倍电影票价的表演:谁在用“奥特曼”IP,疯狂赚钱?
 虎嗅· 2025-09-12 07:36
 奥特曼IP商业价值与市场表现 - 奥特曼IP在2024年以74亿美元总收入位列全球最赚钱IP第53位[3] - 卡游公司2024年营收达100.57亿元 其中集换式卡牌收入82亿元占比81.5% 奥特曼系列卡牌是重要组成部分[29] - 布鲁可公司2023年及2024上半年奥特曼IP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总收入63.5%和57.4%[30]   奥特曼演出市场现状 - 2024年截至7月底全国已举办超700场奥特曼演出 覆盖121个城市 影院版本数量最多[13] - 正规奥特曼儿童剧每周6-8场演出总费用近300万元 授权费占比超30%[3][21] - 新创华作为中国内地版权总代理 目前未开放影院演出授权 年演出场次仅100余场[19][20]   授权体系与版权纠纷 - 中国市场存在新创华和奇奥天尊双授权体系 后者源自1976年泰国版权转让合同[22][23] - 奇奥天尊提供影院演出授权 100场打包价30-50万元 单场低至3000元[14] - 圆谷公司因1976年版权转让 累积损失可能达百亿元级别[27][28]   市场乱象与消费者权益 - 部分演出存在虚假宣传问题 如承诺VIP礼包未兑现 演出质量低劣[5][6][7] - 消费者需购买上百元商品才能获得合影机会[8] - 法律专家指出商家行为涉嫌虚假宣传 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11][16]   IP商业开发与行业启示 - 奥特曼IP在衍生品销售、游戏合作、主题公园等领域形成多元化盈利模式[28] - 版权分割导致市场混乱 同一角色出现质量参差不齐产品和服务[33] - 行业头部IP具备显著授权费溢价能力 能带动相关企业估值提升[34]
 研究完20+半年报后,我们梳理出联名成功必备公式
 新浪财经· 2025-09-03 13:47
 联名市场概况与成功要素 - 2025年国内联名案例数量以千为单位计算,仅新茶饮行业的联名次数便接近百次[1] - 成功的联名公式被定义为“好IP + 好产品”,其中成功的IP联动其商业价值应放大至授权费用的10到40倍,例如奥特曼2.5亿元人民币的授权费带来了约1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1] - 好产品需具备差异化、独特性,满足复合用户喜好,并提供优质服务,例如万达电影与《光与夜之恋》的联名“痛桶”吸引了超过40万玩家,助推暑期档衍生品总销售额达到1.06亿元人民币[1]   联名商业模式与价值放大效应 - 国际IP奥特曼在中国市场的年授权收入约为1.5至2.5亿元人民币,但为卡游带来约41亿元人民币营收(占卡游总营收超40%),为布鲁可带来约10亿元人民币收入,整体市场规模约100亿元人民币,商业价值放大倍数达约40倍[12] - 国内高热IP同样能实现高倍数价值转化,泡泡玛特授权IP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100%,增量约8亿元人民币,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手办系列获得市场好评,其授权价格在800万至1200万元人民币区间[13] - 万达电影通过与《光与夜之恋》联名,其商品、餐饮销售收入毛利率高达70.76%,同比增加6.54个百分点,体现了高热IP带来的高品牌溢价[17]   行业参与者财务表现与挑战 - 主要“谷子经济”概念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在2025年上半年持续走高,反映出高频率联名对销售费用的压力[4] - 六家新茶饮上市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总额突破25亿元人民币,但过半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出现下降,表明行业在调整成本结构[8] - 部分公司如Keep的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仅为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财报归因于联名的虚拟体育赛事数量下降,显示出对联名活动的高度依赖及用户转化留存难题[2][19]   产品策略与品牌建设 - 联名产品需避免品牌沦为“IP周边代工厂”,关键在于建立独立的品牌管理能力和产品价值,例如名创优品通过联名众多国际与国内IP如宝可梦、罗小黑战记等来丰富产品线[17][24] - 成功案例表明产品需创造独特情绪体验和实现差异化,如万达电影的“痛桶”与影院场景高度契合,以及奥飞娱乐旗下玩点无限自创的“叠叠乐”品类通过联名吸引游戏玩家并推出配件实现客群转化[27][28] - 出海策略面临挑战,布鲁可海外收入达1.1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800%,但依赖9.9元人民币高性价比产品和激进渠道扩张;名创优品海外新增554家门店远超国内,但同店GMV下降且海外经营利润率降幅最大,模式与“谷子经济”高溢价特性有所背离[24]   代表性公司联名活动汇总 - 新茶饮等消费品牌在2025年进行了高频次、多元化的联名活动,覆盖动漫、影视、游戏、艺术、明星等多个领域,例如霸王茶姬联名了《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等,瑞幸咖啡联名了海绵宝宝、长安的荔枝等[22][23] - 联名对象的选择呈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的特点,既包括小熊维尼、宝可梦等老牌国际IP,也包括《浪浪山的小妖怪》、《罗小黑战记2》等新兴国内IP[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