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寒武纪思元590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大盘到底啥时候涨呢?
虎嗅· 2025-05-20 14:29
中美经贸谈判达成阶段性协议 - 中美经贸谈判宣布达成阶段性协议 [1] - 消息公布后A股三大指数整体呈现震荡回调格局 上证指数基本持平 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小幅下跌 北向资金呈现流出状态 [2] - 纳斯达克保持震荡上行趋势 区间涨幅超过7.18% 5月12日单日涨幅达4.35% 科技股领涨 特斯拉、亚马逊、英伟达等涨幅超5%~8% [3] A股市场表现分析 - A股走出"独立行情"的原因包括:部分资金获利兑现 内资机构在政策落地后选择兑现盈利 转向防御性板块如银行、公用事业 [4] - 投资者担忧后期仍会面临持续博弈 部分资金等待市场情况更为明朗 [4] - 证监会颁布支持上市公司参与并购重组的新规后 部分资金流出大盘股 转向炒作小微盘股的并购重组预期 [4] - 市场热点分散 在小微盘、银行公众事业、新消费、人工智能等多点开花 未形成共识 无法推动大盘持续上行 [5] 人工智能板块表现 - 4月8日至5月19日期间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累计涨幅为17.50% 跑赢同类指数 [6] - 美国商务部调整AI芯片出口规则 撤销全球AI芯片出口管制的分级体系 但强化对中国的封锁 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芯片均违反美国出口管制 [7][8] - 美国政府考虑允许阿联酋每年进口50万枚最先进芯片 其中20%将留给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公司G42 [9] 国内AI产业链进展 - 国内AI产业链自主化进程显著提速:寒武纪思元590芯片推理性能达英伟达A100的82% 成本仅为1/3 [10] - 华为昇腾联合17家企业推出"DeepSeek"开源框架 兼容CUDA代码迁移 开发者数量半年增长300% [10] - 景嘉微JM9系列GPU已批量用于国产服务器 2025年订单同比激增180% [10] - 中国企业在先进封装、HBM、光模块、AI应用、具身智能等领域取得优势:光模块三巨头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全球市占率超50% [11] - 腾讯AI持续投入赋能广告游戏业务同比大幅增长 [11] - 同花顺AI投顾产品覆盖超2000万用户 单客户年均收入提升至1800元 [11] - 软通科技赋能宁德时代、比亚迪智慧生产线 订单持续增长 [11] - 人形机器人行业爆发 绿的谐波、奥普光电、中科创达一季度订单环比大幅增长 [12] 人工智能板块估值与投资机会 - 人工智能板块PE-TTM为86倍 高于市场均值 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55% PEG仅为1.56 低于半导体和新能源 [14]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159363)覆盖全产业链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软通动力等 [15] - 基金规模超15亿 较成立时翻倍 近20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过亿 流动性位居同类前列 [16] - 跟踪误差仅0.17% 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单周涨幅达8.42% [16]
科技2024年财报点评:业绩表现亮眼,自主可控进程加速
上海证券· 2025-05-16 10: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产算力发展步入兑现阶段,模拟芯片加速国产进程;AI推动服务器功率提升,带动主要设备需求增长;算力技术革新催生PCB机遇,消费电子迭代拓展FPC需求;AI赋能SoC广泛应用,ODM竞争优势凸显 [7][8] - 北美大厂capex超预期,国内大厂预计跟进投资,科技核心资产重新定价,全年行情看好;短期涨幅过高后的回调下,重视PCB,ODM,AIOT,AIDC板块的逢低布局机会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回顾 - 本周上证指数报收3342点,周涨跌幅为+1.92%;深证成指报收10126.83点,周涨跌幅为+2.29%;创业板指报收2011.77点,周涨跌幅为+3.27%;沪深300指数报收3846.16点,周涨跌幅为+2%;中证人工智能指数报收1289.83点,周涨跌幅+2%,板块与大盘走势一致 [5] 科技行业观点 自主可控 - 国产算力发展步入兑现阶段,模拟芯片加速国产进程;寒武纪思元590芯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应用端商业化落地推动AI算力延伸,为国产AI芯片应用提供借鉴;模拟芯片全球市场规模稳步扩张,中国为主要消费市场,国产化空间较大 [7] AIDC - AI推动服务器功率提升,带动主要设备需求增长;运营商需求侧数据总量激增,带动智能算力需求增长,供给侧一线城市及周边地区30MW级别机房供应稀缺;配电方面电力容量激增,对供配电链路要求提高;液冷方面主流芯片功耗密度提升,散热需求快速增长 [7] PCB - 算力技术革新催生PCB机遇,消费电子迭代拓展FPC需求;算力市场AI算力技术需求提升,算力PCB厂商取得重大突破;FPC需求方面,2025年中国AR/VR出货量同比2024年将增长114.7%,可穿戴设备和折叠屏手机领域对FPC用量提升 [7][8] AI新消费场景 - AI赋能SoC广泛应用,ODM竞争优势凸显;AIoT SoC芯片在消费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AI技术助力终端产品智能化升级;ODM公司与科技公司和品牌厂商深度合作,开拓新领域市场 [8] 投资建议 自主可控 - 半导体asic芯片和设备端受益于贸易壁垒,国产化进一步加速,建议关注【芯原股份】、【翱捷科技】、【北方华创】 [9] AI新消费场景 - 受益于deepseek以及国产算力链后续应用端的爆发,建议关注【恒玄科技】、【泰凌微】 [9] AIDC - 受益于BAT的capex超预期,柴发等重点赛道戴维斯双击,建议关注【潍柴重机】 [9] PCB - 情绪错杀后布局机会,建议关注【沪电股份】、【胜宏科技】、【生益科技】 [9] 端侧ODM - 受益于国产端侧AI+小米产业链,建议关注【华勤技术】、【龙旗科技】 [9] 科技重点公司对比 - 报告列出了晶圆制造、CPU/GPU、半导体设备等多个细分板块的重点公司在2024年、2025Q1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PE等数据及同比变化情况,以及年初至今的涨跌幅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