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3纳米芯片
搜索文档
芯原股份20251027
2025-10-27 23:22
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公司:新元股份 [2][4][5] * 行业:AI芯片、半导体IP、芯片设计、可穿戴设备、自动驾驶、数据处理(云计算、智算中心)[3][8][17][27][30]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财务业绩表现强劲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12.81亿元,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119.26%,同比增长78.38% [2][5] * 前三季度总营收22.55亿元 [2][5] * 第三季度新签订单总额15.93亿元,同比增长145.8%,其中AI算力相关订单占比约65% [4] * 前三季度新签订单总额32.49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4] * 在手订单连续8个季度保持高位,第三季度末达32.86亿元 [2][4] 业务模式与盈利能力 * 业务模式为半导体IP授权和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 [6] * IP授权服务毛利率高达90%,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毛利率约为20%,整体毛利率为34% [2][11] * 量产业务规模化效应显著,无销售压力和库存问题,量产业务毛利率几乎等同于净利润 [6][11] * 第三季度毛利上升了12%,亏损环比和同比大幅收窄 [11] 技术实力与研发投入 * 拥有六大类核心处理器IP,其中GPU、NPU和VPU三大明星IP贡献了70%的收入 [2][8] * 28纳米及以下工艺节点贡献94%的收入,14纳米以下工艺节点贡献81%的收入 [2][8] * 公司持续高投入研发以打造竞争壁垒 [10] * 全球超过2000名员工,其中89%是研发人员,88%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7][28] *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占比下降9.41个百分点,因工程师资源已投入客户项目 [11] 市场进展与客户结构 * 数据处理领域收入占比提升至33.14%,同比增长10.36个百分点,总体同比增幅超过180% [2][9] * 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在手订单占比近90%,预计未来一年转化比例约80% [2][4] * 系统厂商客户订单占比达83.52%,前三季度来自系统厂商的收入占比40% [4] * 前三季度境外销售收入占32%,境内销售收入占68% [7] * 已有112款自研项目实现量产,还有47个待量产项目处于NRE阶段 [9] 行业趋势与前沿技术动态 * AI芯片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35年,超过70%的模拟和数字芯片将与AI相关 [3][17] * 边缘计算市场份额将显著增加,计算从集中式云端转向分布式终端 [3][17] * 可穿戴设备领域发展显著,公司开发低功耗SoC实现始终在线功能,并与谷歌合作Gamma开源平台 [18][31] * 小米3纳米芯片采用GAA架构,AI NPU性能达40 TOPS,超越微软AI PC标准 [2][12] * 自动驾驶技术多数处于L2+级别,实现L4及以上仍需克服技术挑战 [20][21] * RISC-V架构因其开放性和可定制性,在自主可控和创新方面具有优势 [24][25] 其他重要内容 对AI发展的看法与人才需求 * 大模型并非万能,存在局限性,需根据场景平衡大模型与小型专用模型的应用 [16][19] * 公司招聘重视全面素质,96%新员工来自985院校且多数拥有硕士学历,强调员工需善于利用AI工具 [32] 具体应用场景与项目进展 * AI眼镜和AI玩具被视为2025年潜在的爆发市场,公司注重定制化低功耗设计 [30][31] * 4纳米和5纳米项目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计算机周边及智能驾驶等高性能计算领域 [30] * 公司自2018年起每年推出10款国产芯片,2024年推出的芯片中超90%已实现量产 [26]
3nm玄戒O1来袭,怎么看小米芯片能力?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智能手机芯片、智能硬件、自动驾驶、电子 - **公司**:小米、高通、联发科、苹果、海思、紫光展锐、翱捷科技、大唐电信、中兴微、传音、汇顶科技、英伟达、理想、问界、特斯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小米芯片研发情况 - 小米四年累计投入 135 亿人民币进行芯片研发,团队规模达 2500 人,体现其在技术硬核化战略上的坚定投入 [1][4] - 小米最新 3 纳米芯片 CPU 架构采用十核设计,与高通和联发科顶级产品同代际,但通信依赖外挂联发科基带芯片,AP 性能领先,BP 待提升 [1][12][13] - 小米芯片在 AI 算力稍逊于骁龙 8GEN3,整体能效影响设备发热和电池续航 [1] 国产手机芯片发展 - 全球手机市场份额主要被联发科、高通和苹果占据,2024 年出货量前三是联发科、高通和苹果,大陆有紫光展锐和海思 [4] - 国内 100 多家上市芯片设计公司中,海思、紫光展锐、翱捷科技在先进制程有重要地位,国产手机芯片研发经历两个阶段,目前活跃企业有小米、海思、紫光展锐和翱捷科技 [4][5] 手机芯片评价维度 - 评价芯片是否好用及商用需考量纯硬件指标(CPU、GPU、端侧 AI 算力)、功能模块集成度与性能表现、市场需求与竞争力 [6] - 评估芯片性能关注 CPU 核心数量和架构、GPU 性能、AI 算力、制程技术 [7] - 评价芯片综合能效水平需考虑硬件性能、通信能力和实际用户体验 [8][9] 不同价格段机型性能侧重 - 高端机型注重先进硬件指标(CPU、GPU、AI 算力),中低端机型关注性价比,如传音注重音乐播放和图像拍摄效果 [11] BP 芯片研发难度 - 做 AP 企业多,做 BP 且优秀的企业少,高端旗舰机型中突出的 BP 厂商主要是高通、华为和联发科,苹果表现不佳 [14] - BP 芯片研发难度体现在高频通信、射频干扰、专利壁垒(高通基带专利占比超 30%)、高频信号干扰、低功耗设计和复杂通信协议等方面 [14] 苹果 BP 芯片研发失败原因及对小米的启示 - 苹果在 BP 未成功归因于技术要求高和专利壁垒,表明除资金外还需经验和人才 [15] - 小米可借鉴苹果发展历程评估自身开发优秀 CP 的可能性,需重视人才储备和未来技术标准制定 [15] 芯片研发投入 - 研发先进制程芯片最大成本是人员工资(3 纳米制程设计人才年薪至少百万),其次是先进制程流片费(每次几亿人民币) [16] - 芯片设计中流片可能多次尝试,EDA 工具使用成本高,购买第三方 IP(如 ARM 授权费)也是主要成本 [17] 小米芯片技术风险及应用前景 - 美国出口管制对小米 3 纳米芯片影响有限,因其晶体管数量未超 200 亿且用于消费电子,技术风险可控 [1][19][21] - 若小米旗舰机型采用该芯片表现良好是重要进展,未来可能应用于平板电脑、汽车等终端设备 [19][20] 小米与高通合作关系 - 2024 年小米手机出货量约 1.7 亿台,新款 15S Pro 预计年出货量百万台左右,短期不会大规模替代高通芯片,双方合作关系稳固,还有替代方案 [22] 小米生态系统及战略布局 - 中长期若小米自研 3 纳米芯片成功,可应用于平板电脑、汽车等终端设备,丰富生态系统,提高竞争力 [23] - 小米在汽车、手机、平板和智能穿戴等多领域布局,芯片设计能力受益于产品线发展,未来发展潜力大 [25] 自动驾驶领域关键因素 - 自动驾驶领域软件算法和工具链比单颗芯片性能更重要,如英伟达组网能力和软件支持使其具有优势 [26] 小米新款智能硬件产品关注指标 - 关注 3 纳米制程适配结构设计、跑分测试结果(安兔兔跑分)、AI 算力表现,更要关注公司长期战略规划和合作名单 [27] 产业链受益标的 - 小米发布会后,小米自身、第三方 IP 企业、国产 EDA 工具、国内 Fab、检测和封装设备公司可能受益 [28][29] 小米近期看点及竞争格局 - 短期关注小米汽车订单量和新车销量表现,苏 7 订单下滑但现有订单充足,新车有望冲击 Model Y 地位 [30] - 中长期小米围绕高端化、全球化和技术硬核化三条战略主线发展,相关进展将提升估值 [30] 小米技术硬核化举措 - 小米在技术硬核化上采取 AI 领域开源 70 亿参数模型、玄戒 O1 操作系统迭代升级、芯片研发推出 O1 芯片等举措,若成功将提高整体估值 [31][32] 小米发展前景评估 - 短期关注汽车销量及报表贡献,中长期观察核心战略兑现情况,战略推进将提升公司估值 [3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华为新款手机具备卫星拨电话功能,体现通信能力 [9] - 2025 年 4 月 30 日,小米股价因开源 70 亿参数模型上涨 10%,显示 AI 领域进展 [30] - 小米目前已走出前期舆情负面情况,在估值等方面企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