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平安行
icon
搜索文档
发布七大出行保险创新服务案例,平安产险为超4000万客户提供“防救赔用”全链条服务
搜狐财经· 2025-10-28 13:45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谢惠茜 10月27日,"平安大讲堂·'防救赔用'保险新范式"活动在深圳举行,围绕保险业如何从"事后赔付"向"全 流程风险管理"转型展开深度探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指出,保险的最终价值在于切实回应社会需 求。随着我国保险业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保险发展更偏重保障归位、风险共治,不再是单纯 的"事后补偿工具",而是通过"事前防控、事中干预、事后赔付"的全链条服务,减少社会总风险成本。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随着中国企业出海与个人海外出行需求增长,海外安全风险防控成为保险服务的新课题。在此背景下, 平安产险创新推出"平安24"产品。平安产险重要客户部海外产品组经理袁辉介绍,该产品专为境外出行 人员打造,提供覆盖出行前、出行中、出险后的一站式服务,涵盖保险保障、医疗救援、应急援助等核 心服务和权益,开创了"先防再救后赔"的创新服务模式。2025年上半年,平安升级"全球急难救援服 务",依托全球8个运营中心和超60万家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将服务覆盖至233个国家和地区。 许闲强调,中国保险正在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提升",各类风险保障的创新险种涌现 ...
为民生托底,为文明赋能:论“风险共治”的中国保险新叙事
新浪证券· 2025-09-08 10:07
全球格局与行业定位 - 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东升西落叙事主导新系统与旧系统的更替 [1] - 现代大国博弈聚焦能源 科技和金融三大领域 金融被视为国家命脉 [2] - 保险行业承载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的公共使命 深嵌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 国内保险业务于1980年恢复 初期采取"拿来主义"借鉴西方模式 [3] - 1980-2010年保险公司从1家激增至146家 保费规模从百亿(1990年)跃升至万亿(2010年达14528亿元) [3] - 1990-2010年外资产品市占率超26% 中资同质化率达80% [4] 西方模式本土化困境 - 条款照搬导致理赔纠纷 2010年后重疾险拒赔诉讼量同比激增300% [5][6] - 利差依赖模式形成恶性循环 1996-2002年央行8次降息致利差损扩大 [6] 政策引导与创新实践 - 2014年新"国十条"重新定位保险为现代经济重要产业和社会治理手段 [7] - 支付宝退货运费险2023年保费达120亿元 服务超10亿人次 颠覆传统流程 [8] - 上海"沪惠保"首年参保739万人 60岁以上占22% 既往症人群占18% [8] 行业价值重构与服务升级 - 保险3.0阶段强调保障归位 普惠覆盖和技术驱动 [10] - 中国平安创新"防救赔用"体系 案例包括48小时完成印尼脑炎患者跨国转运 [12] - 新疆乌孙古道救援中27小时出动7架次直升机成功救出32人 [13] 创新成果与行业转型 - 行业从国际规则跟随者转变为全球保险治理参与者 [9] - 个体创新正向标配化服务演进 如平安急难救援体系覆盖境内外场景 [14] - 盈利模式从利差依赖转向服务依赖 实现社会总风险成本降低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