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货运费险

搜索文档
健康险保费挑大梁、退货运费险保费下降,众安在线中报悄然上演“新”变化
经济观察网· 2025-08-22 10:09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保费达166.61亿元,同比增长9.30% [2] - 归母净利润为6.68亿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1103.5% [2] - 数字银行ZA Bank实现净利润0.49亿港元,历史性扭亏为盈 [2] - 投资收益贡献1.69亿元,主因权益类资产配置增加 [2] 资产配置调整 - 固收类资产占比由76.6%降至72.4% [2] - 股票投资规模由17.13亿元增至26.73亿元 [2] - 权益型基金投资规模由6.8亿元提升至9.42亿元 [2] 健康生态业务 - 实现总保费62.74亿元,同比增长38.30%,占比升至37.70% [4] - 众民保系列产品总保费达10.30亿元,同比激增638.80% [4] - 综合成本率降至92.9%,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5] - 综合赔付率42.5%,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 [5] - 综合费用率50.4%,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 [5] 数字生活生态业务 - 总保费62.09亿元,同比下降16.13%,占比降至37.3% [6] - 退货运费险保费下降拖累整体表现 [6] - 宠物险总保费同比增长51.3%至5.63亿元,累计服务711万宠物主 [6] 汽车生态业务 - 总保费14.78亿元,同比增长34.2% [7] - 新能源车险保费同比增长125.4%,占比超18% [7] - 在上海、浙江实现交强险独立经营,上海商业车险同步独立运营 [7] 业务结构变化 - 健康生态成为第一大保费贡献板块(37.7%) [3][4] - 数字生活生态退居第二(37.3%) [3][6] - 形成健康、数字生活、汽车三大生态板块格局 [2]
腾讯系资本入股3年后,三星财险“技术豪赌”赢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00:54
战略投资与股权变更 - 2022年8月腾讯网域出资约2.8亿元参与三星财险增资 持股比例达32% 成为第二大股东 公司从纯外资转向合资架构 [1] - 腾讯高级顾问任汇川于2022年8月担任临时负责人 2023年6月获任董事长 推动公司战略向科技驱动倾斜 [1] 技术转型与系统重构 - 2022年底启动全面上云计划 实现全核心系统迁移至腾讯云 成为国内首家核心系统全量上云的财险公司 [1] - 核心系统数据库从Oracle切换至腾讯云国产数据库TDSQL-PG 年运维成本降低近15% [2][5] - 2023年2月聚焦新业务上云 包括意健险、互联网渠道等 2024年6月云上双活中心建设提升业务连续性 [2] - 全量业务在云端完成验证 打破财险行业仅迁移非核心系统的传统模式 [3] 业务发展与财务表现 - 2022年保费收入不及10亿元 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达21.32亿元 同比增长93% [4] - 业务结构显著变化 退货运费险以超4亿元保费跃居第一大险种 责任险同比增长超3倍 意健险贡献增量 [4] - 目前处于"增收不增利"状态 营业支出随技术投入快速增长 [6] 技术驱动的运营优化 - 云原生架构实现资源弹性扩缩容 解决ToC业务碎片化、流量波动大等问题 [5] - AI深度集成提升全流程效率 电话销售质检环节成本降低50%~60% [5] - 微信生态闭环构建支持保单服务、车主生态等场景创新 [6] 行业竞争与战略定位 - 中小险企需通过技术提升效率与创新 短期利润让步于长期技术投入是必然选择 [1] - 保险行业同质化背景下 竞争力体现为运营能力差异 技术是中小险企核心支撑 [5] - 三星财险技术转型实践为财险行业提供可参考的上云样本 [3]
腾讯系资本入股3年后 三星财险“技术豪赌”赢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00:50
股权与治理结构变更 - 腾讯旗下腾讯网域于2022年8月出资约2.8亿元参与三星财险增资 增资后持股比例达32% 成为第二大股东 公司由纯外资模式转为中外合资架构 [1] - 腾讯高级顾问任汇川于2022年8月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 2023年6月获任董事长 推动公司战略向科技驱动倾斜 [1] 技术转型与系统重构 - 2022年底起 公司在腾讯云支持下启动全面上云计划 实现全核心系统迁移至云端 成为国内首家核心系统全量上云的财险公司 [1][3] - 核心系统数据库从Oracle向腾讯云国产数据库TDSQL-PG切换 2023年2月聚焦新业务上云 2024年6月云上新业务趋稳 2025年3月完成全量系统上云和灾备中心整合 [1][3] - 系统重构工程覆盖基础架构 核心业务系统及数据能力升级 耗时两年完成承保 理赔 财务等核心系统重建 [2]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保费收入不及10亿元 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达21.32亿元 较2023年11.02亿元同比增长93% [4] - 业务格局转变 退货运费险以超4亿元保费成为第一大险种 责任险同比增长超3倍 意健险贡献显著增量 [4] - 云上系统改造使年运维成本降低近15% 但营业支出随技术投入增长 公司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微利状态 [3][5] 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公司通过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应对C端业务碎片化及流量波动特性 云原生架构实现资源弹性扩缩容 [5] - AI深度集成提升运维效率 在电话销售质检环节替代人工 实现24小时监测并降低50%-60%成本 [5] - 全核心上云实践为财险行业提供可参考样本 展现云技术应对复杂业务能力 [3]
众安在线(06060):保险科技双轮驱动,Web3铸就新增长极
华西证券· 2025-06-17 13: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众安在线,给予“增持”评级 [5][9][10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众安在线保险主业韧性凸显,四大生态驱动高质量增长,2018 - 2024年总保费CAGR达19.9%,2024年总保费334.17亿元,市占率位列国内财险行业第八,互联网财险市场份额第一 [1] - 科技业务构筑第二增长曲线,对内赋能+对外输出双突破,累计研发投入72.44亿元,占保费比例4.8%,2024年科技分部收入9.56亿元,同比+15.3%,首次扭亏为盈 [3] - 数字银行ZA Bank抢占Web3先机,亏损收窄+稳定币落地打开空间,2024年总资产223亿港元,同比+60%,净亏损收窄42%至2.32亿港元 [4] - 预计2025 - 2027年保费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1%/14%/14%,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7.15/39.18/41.4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4/10.11/12.21亿元 [9][10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众安在线:“保险+科技”双轮驱动 - 国内首家互联网险企,2013年10月注册成立,以“保险+科技”为双引擎,业务从退货运费险向健康险、车险延伸,2017年9月在港上市 [16][17] - 股东背景强大,蚂蚁科技、中国平安、腾讯等为前5大股东,分别持股10.37%、10.21%、7.82%等,合计占比43.61%,各股东在业务上给予支持 [19] - 2023年以来持续盈利,2024年归母净利润6.03亿,可比口径下同比+105.4%,保险、科技、银行分部业绩均有改善 [22] 保险业务:四大生态稳中向好,投资稳健发力 负债端:数字生活和健康生态为核心 - 国内互联网财险龙头,2018 - 2024年总保费CAGR为19.9%,2025年前4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7%,高于行业整体增速,2024年在国内财险行业排名第8,互联网财险市场份额第一 [28] - 以数字生活和健康生态为核心,2024年数字生活生态保费161.97亿元,占比48.5%,健康生态保费103.38亿元,占比30.9%,消费金融和汽车生态保费分别为48.32亿元和20.51亿元 [29] - 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承保盈利,2024年综合成本率96.9%,其中综合赔付率58.3%,综合费用率38.6% [30] 投资端:规模稳步扩张,投资风格稳健 - 截至2024年末,境内保险投资资产总额397.76亿元,同比+4.1%,增配债券减配权益,投资风格稳健 [75] - 2024年境内保险投资实现总投资收益13.35亿元,同比+85.4%,总投资收益率3.4%,同比+1.5pp [76] 科技业务:对内赋能提升效率,对外输出收入高增 对内赋能保险全价值链,提升运营效率 - 持续布局前沿技术,2018 - 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72.44亿元,占总保费4.8%,2024年末工程师及技术人员占比45%,专利申请量463件 [87] - “无界山”系统支撑海量保单,2024年出具197.32亿张保单,承保自动化率达99% [89] 对外输出科技产品及数字化转型方案,收入高速增长 - 2016年成立众安科技,对外输出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2024年新签约保险产业链客户98家,签约泛金融行业客户16家 [91] - 科技输出收入高速增长,2018 - 2024年年复合增速43%,2024年同比+15.3%,首次扭亏为盈,净利润7761万元 [94] 银行业务:全港领先的数字银行,稳定币落地开启新增长极 - ZA Bank积极扩张业务版图,提供存贷款、转账等多种金融服务,已成为中国香港功能及产品最丰富的数字银行之一 [98] - 2024年业务规模位居市场首位,客户存款同比+66%至194亿港元,总资产同比+60%至223亿港元,净收入同比+52.6%至5.48亿港元,净亏损收窄42%至2.32亿港元 [99] - 提前布局Web3领域,为超200家Web3企业提供服务,随着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通过,有望拓展储备银行服务业务,增加净利息和非息收入 [101]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保费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1%/14%/14%,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7.15/39.18/41.4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4/10.11/12.2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2/0.69/0.83元 [9][109]
“蚂蚁系”国泰产险多项违规被罚196万,公司称将强化合规
南方都市报· 2025-06-10 16:35
公司概况 - 国泰产险于2008年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26.3亿元,由蚂蚁集团、国泰人寿、国泰世纪产物保险分别持股51%、24.5%、24.5% [4] - 公司已在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地区9个省市设立24家分支机构 [4] - 2016年蚂蚁集团通过增资8.3亿元获得51%控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10] 业务表现 - 2017-2024年保费规模从13.03亿元跃升至86.07亿元,2018年同比激增近2倍,2020年突破60亿元大关 [10] - 2019年实现扭亏为盈,2019-2023年累计盈利2.96亿元,2023年净利润0.22亿元,2024年净利润下滑至0.16亿元 [10] - 2024年保费收入结构:其他保险54.74亿元(占比64%)、健康保险17.69亿元(20%)、车险6.12亿元(7.1%) [11] 关联交易 - 与蚂蚁集团、阿里系企业关联交易规模庞大,涵盖退货运费险、保险代理、信息技术服务等 [5] - 2024年与支付宝中国累计交易3060.32万元(保险业务1268.62万元,服务类1791.70万元) [6] - 与阿里货通天下2024年交易3322.67万元(保险业务3249.27万元),2025年前5个月交易3018.99万元(保险业务2874.64万元) [6] - 与上海淘天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三年25亿元保险合作协议,与杭州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三年80亿元退货运费险协议 [6][7] 合规问题 - 因四大违规问题被罚款196万元:关联交易报告遗漏、不当利益输送、条款费率违规、承保理赔信息缺失 [4] - 公司回应已完成整改,经营稳定并将持续提升合规水平 [3][4] 管理层变动 - 2024年12月原合规负责人胡宇晓(蚂蚁系背景)卸任,由毕马威前合伙人刘皓宇接任 [8][9] - 2025年2月增设首席合规官职位,仍由刘皓宇担任 [8] - 目前9人核心管理层中仍有3人来自蚂蚁集团 [9] 商业模式转型 - 蚂蚁入主后主营业务从车险转为退货运费险等场景化产品 [10] - 深度嵌入蚂蚁系电商场景完成向科技险企转型 [12] - 依赖关联交易的商业模式面临合规考验,需构建更独立业务体系 [12]
从爆款到平台,蚂蚁保如何重塑 6 亿人的保险体验
晚点LatePost· 2024-10-10 17:18
蚂蚁保发展历程 - 2010年支付宝联合淘宝推出退货运费险,成为电商市场标配[3] - 2016年成立互联网保险优选平台蚂蚁保,从单一险种扩展至全系列[3] - 2024年平台覆盖健康险、家财险等全险种,连接90家保险公司和6亿用户[3][5] - 2023年平台在售产品达1264款,累计理赔231亿元[5][10] 产品战略演变 - 早期尝试赏月险等创新险种失败后转向健康险赛道[5] - 2017年联合人保健康推出首款互联网长期医疗险"好医保",半年后推出6年续保版本[5] - 2024年好医保迭代至终身续保版本,成为行业里程碑产品[5] - 产品策略从爆款单品扩展至全险种平台,耗时6年完成转型[6] 平台运营机制 - 建立"五维评分模型"评估产品力,覆盖50+细分险种[8] - 通过性价比、投保门槛等5个维度拆解产品指标,实现标准化评分[8] - 双盲测试显示模型与专家评分一致性达85%[8] - 推出"金选"标识降低用户选择门槛[8] 理赔服务体系 - 开发"安心赔"系统实现理赔智能化,自动识别107种医疗凭证[10] - 门诊险/住院医疗险理赔时效缩短至2/4个工作日[10] - 建成覆盖10万+医疗机构的"医院库",前置化解理赔争议[12] - 2023年获官方授权设立调解工作室处理复杂纠纷[11] 品牌与生态建设 - 2023年10月首次启用全球品牌代言人刘亦菲[3][14] - 与保险公司合作周期长达8年,形成成熟生态[14] - 平台定位从产品供给转向专业服务体系建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