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思开物SDK
搜索文档
拒绝第三方赚差价,机器人企业转向二次开发
第一财经· 2025-11-12 20:35
行业战略转向 - 人形机器人行业竞争焦点从硬件性能转向提供更完善的二次开发工具平台,以提升产品易用性和市场竞争力[1] - 多家企业近期密集发布开发平台,包括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慧思开物”SDK、宇树科技的全身遥操作平台、智元机器人的0代码创作平台,标志着平台化工具成为行业竞争的“第二战场”[1][7] - 行业共识认为卖出机器人仅是商业化的开始,用户持续使用和开发应用的能力才是更大考验,平台生态是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关键[9]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平台技术 - 公司开源“慧思开物”具身智能平台SDK,采用分层模型架构而非主流端到端VLA模型,以解决算法黑箱性和动作执行偏差问题[4] - 技术架构由视觉语言模型和世界模型组成“大脑”,VLM部署在云端负责理解指令与规划任务,世界模型负责物理世界建模与预测,二者通过反馈机制实现机器人“自我校正”[5][6] - 平台开发源于实际工业部署痛点,在康明斯工厂部署中发现不同工位任务要求差异大,标准化算法难以适用,完全定制成本过高,需工具解决“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2][9] 宇树科技平台特点 - 发布全身遥操作平台,用户通过遥操设备可让G1机器人复现人类全身动作,如洗碗、整理衣服、拳击对练等[7] - 平台不仅是控制工具,更是获取大规模高保真人类动作数据的渠道,有望加速公司机器人AI侧的闭环形成并突破表演场景[7] - 公司在硬件优势基础上,通过平台强化数据积累和生态构建,应对行业硬件差距缩小的竞争态势[7] 智元机器人平台定位 - 推出首个0代码、0门槛机器人内容创作平台“灵创平台”,主要面向租赁商等用户,无需编程即可自定义机器人运动表现和“人设”[7] - 平台显著降低使用门槛,据租赁商反馈,若无此平台让机器人跳一支3分钟的舞可能需花费两三万元[8] - 公司为平台设定了付费机制,旨在将原由第三方团队赚取的利润内部化,直接获取软件和服务收益[8] 平台化商业逻辑 - 平台建设前期投入高、周期长,需搭建算法框架并投入人力维护生态,但后期可通过软件订阅、功能付费获得可观收益,并提升用户黏性[9] - 平台竞争最终比拼的是可持续生态构建能力,而非单纯技术迭代速度,用户数量和内容积累的规模效应是核心[9] - 商业化数据对企业资本运作至关重要,平台工具成为企业“带货”抓手和吸引开发者的利器[1][9]
抢占生态主导权: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的“安卓时刻”来到了吗?
36氪· 2025-11-10 19:22
如果说2024年具身智能元年,那么在2025年,行业的核心叙事已经从"造出来"转向"用起来"。 从数据看,这一趋势正在快速兑现。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达41.86亿元。如今仅2025年上半年就已增长至52.95亿元。行业研究机构预测,到 2026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将突破100亿元大关,复合增长率超过60%。 2025年,具身智能产业正从研发验证期跨入初步商业化阶段;从造出来迈向用起来。 在全球竞争的语境下,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基于完备的供应链、务实的B端市场、多样化的使用场景,为生态建设提供了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 的连续通路,显现出特殊的竞争力,正助力中国厂商站在这场智能变革的最前沿。 而真正决定行业格局的,不再是单纯的硬件参数,而是能否构建起一个让机器人理解任务、执行工作、持续进化的内容与生态平台。 这一点从头部厂商最近的布局便可见一斑。例如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优必选宣布,正式开放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SDK(软件开发套 件);智元机器人发布了"灵创"平台,号称全球首个零代码机器人内容创作平台。这些动作背后的信号很明确,具身智能的竞争,已从谁能做出机器人迈 向谁能搭建生态平台的新阶段。 一 ...
北京人形加速搭建具身智能开放生态
证券日报· 2025-10-27 00:27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近期动态 - 公司联合优必选正式开放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SDK,标志着以开源开放为核心的具身智能生态建设进入新阶段[1] - 公司推出面向行业开源的开源具身世界模型WoW,以帮助更多具身智能机器人快速学习掌握各项技能[1] - 公司加速构建从底层到应用层的开源创新体系,旨在打造最好用的机器人[1] - 为适配物料搬运等实际应用场景,公司团队基于"慧思开物"平台开发了专用模型,该模型经过海量不同规格料箱训练,使机器人获得强大的泛化识别能力[1] - 公司构建了覆盖仿真与真机全链路的具身智能数据体系,以数字孪生与虚实融合采集方案为不同机器人本体与场景任务提供高质量训练支撑[2] - 自2025年9月起,公司的"具身天工2.0"与"天轶2.0"机器人已进入福田康明斯发动机工厂,在无人生产线上自主完成料箱取放、搬运等任务[2] - 公司的"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已在李宁运动科学实验室用于跑鞋测试,通过精准模拟人类跑步姿态采集数据,解决传统测试受个体差异限制的难题[2] 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 优必选已在工业场景实现Walker S的批量应用[3] - 松延动力新一代人形机器人首发3小时内销量突破200台[3] - 加速进化机器人出货量已超700台,实现全球市场交付,加速构建从技术到应用的全链路生态[3] - 头部企业正推动人形机器人终端价格降低,并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场景生态竞争[3] - 开源生态成为行业竞争高地,从算法模型到开发工具的全栈开源正替代封闭研发模式,成为头部企业吸引生态伙伴的核心策略[3] - 工业场景率先规模化,物流、汽车制造、3C电子成为商业化必争之地[3] - 行业竞争从单纯硬件性能比拼转向算法、数据、场景综合竞争的软硬一体化能力[3] 专家观点与行业意义 - 专家认为开源是具身智能产业化的关键催化剂,北京人形的平台加模型双开源策略相当于为行业提供操作系统加大脑的基础设施[2] - 专家认为北京人形的开源开放战略将加速技术迭代,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和生活场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