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贷
搜索文档
银行零售信贷“缩表”,调整期持续?
券商中国· 2025-10-08 16:10
信用卡业务策略调整 - 部分股份制银行将信用卡透支利率大幅下调至"0",打破了此前0.05%的利率标准,旨在通过降价来换取业务量的增长 [1] - 信用卡贷款余额是衡量零售业务个人客户活跃度的重要指标,利率调整是银行在零售"寒季"争夺存量客户的直接举措 [2] 零售信贷整体收缩趋势 - 多家上市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呈现负增长态势且范围扩大,国有大行中,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今年6月末的信用卡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分别下降13.88%、5.67%、1.06%、1.04% [3] -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信用卡余额保持了正增长,增幅分别为2.79%和5.98 [3] - 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的信用卡余额较上年末下滑,下降区间在-1.01%至-9.23% [3] - 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17家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的个人信贷投放余额相较上一年末处于"缩表"状态,较2024年末的11家范围扩大 [4] -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新增10.2万亿元贷款中,零售贷款占比仅为11%,同比少增1707亿元,反映零售需求疲软 [4] 个人住房贷款收缩是主要驱动因素 - 零售信贷投放的拐点始于2023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收缩,2023年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17万亿元,同比下降1.6%,为1997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5] - 个人住房信贷连续保持负增,2024年末余额37.68万亿元同比下降1.3%,2025年二季度末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下降0.1% [6] 零售贷款风险持续上升 - 上市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较2024年末提升2个基点至1.23%,而对公贷款不良率下降10个基点至1.29% [9] - 零售各细分板块不良率均上升,按揭贷款、消费贷、信用卡、经营贷不良率较2024年末分别上升20、12、19、26个基点,至0.87%、1.59%、2.60%、1.66% [9] - 行业观点认为信用卡客群更为下沉,其风险形势变化可作为零售信贷风险走势的先导指标 [9] 零售业务转型方向 - 零售转型的成功标准应侧重于衡量目标客户的市场份额,即客户基本户的归属,而非简单的存贷业务或利润结构比例 [8] - 强大的零售银行必然是零售财富银行,需以专业能力赢得零售客户钱包市场份额 [8] - 零售体系建设需要强大专业的数据和流程能力支持,目前大部分机构仍处于能力建设窗口期 [8]
兴业银行(601166):利润增速转正 零售资产质量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9-05 08:36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实现营收1104.6亿元,同比下滑2.3%,但降幅较1Q25收窄1.3个百分点 [1] - 归母净利润431.4亿元,同比增长0.2%,增速较1Q25提升2.4个百分点 [1] - 净息差1.75%,同比下降11个基点 [1][5] 收入结构分析 - 净利息收入737.6亿元,同比下滑1.5%,主要受净息差收窄影响(拖累业绩4.4个百分点)[3] -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30.8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4.2%至46.0亿元 [3] - 净其他非息收入236.3亿元,同比下滑7.0%,但降幅较1Q25收窄14.5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二季度债市回暖带来的投资收益修复 [3] 信贷投放与结构 - 1H25末贷款余额59034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较2024年末的5.0%略有放缓 [4] - 对公贷款净增2271亿元,占全部贷款净增的136.1%,绿色贷款、科技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5.61%、14.73%、11.83% [4] - 零售贷款总体规模压降279亿元,其中信用卡和消费贷分别压降300亿元和47亿元,按揭贷和经营贷分别净增36亿元和55亿元 [4] 资产质量与拨备 - 1H25末不良率1.08%,环比持平,较上年末微升1个基点 [2][5] - 计提减值损失301.2亿元,同比减少12.2%,拨备计提贡献业绩6.4个百分点 [3] - 零售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13个基点至1.22%,按揭贷和信用卡不良率分别下降6个和36个基点 [5] 息差与资产负债结构 - 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56个基点至3.37%,主要受LPR调降、市场利率下行及贷款需求偏弱影响 [5] - 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39个基点至1.86%,存款利率调降效果显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