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改良汉服
icon
搜索文档
让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四海听音)
人民日报· 2025-09-18 06:22
行业核心观点 -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正从博物馆的静态展示转变为融入现代生活的动态元素,在服饰、饮食和文创等领域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和市场需求 [1] 服饰行业 - 非遗织造技艺如海南五指山市的黎锦和苗绣登上2025年中国国际时装周T台,展示了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 [1] - 改良汉服和马面裙在四川成都市太古里等时尚街区流行,其设计既保留传统形制之美又符合现代实用需求,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新方式 [1] 餐饮行业 - 餐厅通过复原古代食谱或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口味推出创意甜品和私房菜,受到美食爱好者喜爱 [1] - 老字号糕点进行低糖低油改良,非遗茶点融合现代食材,这些创新在传承饮食文化的同时满足了现代味蕾需求 [1] 文创与家居行业 - 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非遗文创作品,重庆梁平区的传统竹编工艺被艺术家应用于家具制作,创造了兼具实用价值和美学的新消费场景 [1] - 非遗体验项目让游客从被动观看变为主动参与,社交媒体上非遗相关短视频播放量屡创新高,提升了公众关注度和参与度 [2]
从“买买买”中读懂中国故事|“老外”游上海(四)
国际金融报· 2025-08-01 16:46
【编者按】自从中国持续放宽和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以来,"老外"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街头巷 尾,"China Travel"(中国游)迅速成为全球热门话题。 正在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的上海,在这个夏天迎来入境游热潮,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这 座城市,体验消费场景、感受服务便利、观察城市面貌,也在心中留下属于他们的"上海印象"。 《国际金融报》推出"'老外'游上海"系列报道,从消费、出行支付、城市影响力到吸引力背后的城 市品牌,透过外国游客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带你看看外国人眼中的上海究竟是什么样的。 0:00 从简单的"买个小玩意",到主动关注中国IP的设计语言,游客消费的背后,是对中国本土美学和文 化表达认同感的悄然建立。 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年轻游客则更关注街头时尚。"上海人穿得非常有型,和我在悉尼看到的完全 不一样。我想带点酷酷的东西回去。"她正站在潮牌集合店中翻看货架,配合电子支付系统和多币种结 算,购物体验一气呵成。 对中国品牌的重新定义,也体现在游客对科技产品的兴趣上。一位来自南非的游客直言:"我真的 很想带一辆电动汽车回去,可惜办不到!"他告诉记者,虽然在当地,中国的新能源车已经越来越常 见,但在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