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斯泰度塔单抗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我国批准创新药43个
国际金融报· 2025-07-30 17:13
创新药审批数量大幅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1类新药43个(按通用名计),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全年48个的批准量 [1] - 国产新药占比93%(40个),进口新药仅3个 [1] - 创新药上市节奏加快,全年数量有望再创新高 [1] 药物类型与治疗领域分布 - 化学药品以24个品种(56%)居首,生物制品14个(32%),中药及天然产物5个(12%),呈现多元均衡趋势 [2] - 抗肿瘤药物20个(47%)领先,抗感染药、中药和内分泌用药各5个(12%并列第二),骨骼肌肉用药3个(7%),消化和血液用药各2个(5%),心血管用药1个(2%) [2] - 17款新药(40%)通过突破性疗法或优先审评获批,包括8款生物制品、8款化学药品和1款中药 [2] - 5款药物获突破性治疗称号:芦沃美替尼、法米替尼、瑞康曲妥珠单抗、波哌达可基、斯泰度塔单抗 [2] 重大疾病与罕见病药物进展 - 获批创新药涵盖肿瘤、代谢、免疫等重大疾病领域,包括国内首款血友病B基因治疗产品和免疫代谢罕见病药物 [3] - 明星产品包括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抗甲流新药及罕见病治疗药物 [3] - 2025年批准70个儿童药和21个罕见病药,其中5月获批的一款药物同时适用于成人组织细胞瘤和儿童神经纤维瘤 [3] 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 - 中国创新药研发管线占全球1/4,每年约3000个临床试验项目开展 [4] - 2024年《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从价格、医保、投融资等多方面提供支持 [4] - 创新药纳入医保速度提升,2024年33个新药实现"当年获批、当年纳入",80%创新药可在上市两年内进入医保 [4] - 依沃西单抗2024年5月获批后当年纳入医保,价格从2299元/支降至736元(降幅68%) [4] 未来政策方向与国际合作 - 重点支持临床价值高、治疗重大疾病及全球同步研发的创新药 [5] - 优化审评审批程序,修订附条件批准规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实验数据管理 [5] - 推动审评标准与国际接轨,助力创新药出海参与国际竞争 [5]
全球首创:国产破伤风新药登上医学顶刊Nature Medicine
生物世界· 2025-07-10 11:24
破伤风全球现状与疫苗需求 - 2019年全球破伤风死亡人数达34684例,主要集中于低收入国家和疫苗接种不完善地区[1] - 2022年全球1430万婴儿未接种首剂DTP疫苗,620万仅部分接种,显示疫苗覆盖率存在显著缺口[1] - 破伤风潜伏期中位数仅7天,现有主动免疫疫苗生效周期长,暴露后需依赖被动免疫提供即时保护[1] 现有被动免疫疗法局限性 - 马破伤风抗毒素存在5%-30%过敏反应风险,0.001%致命性休克风险,半衰期仅两周[2] -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虽替代马抗毒素,但面临供应短缺、价格昂贵问题,单剂成本达250国际单位[2][9] - HTIG存在病原体传播风险、批次差异及0.9%过敏反应率等缺陷[2][14] 重组单克隆抗体技术突破 - 珠海泰诺麦博开发的斯泰度塔单抗(Siltartoxatug)为全球首个破伤风特异性全人源IgG1单抗,靶向毒素AB片段[7] - 采用CHO细胞生产,通过阻断毒素转运和VAMP-2酶切实现被动免疫,工业化生产标准化程度高[7][6] - 2025年Nature Medicine发表的3期临床显示其12小时抗体滴度达标率达95.4%,显著优于HTIG的53.2%[10] 临床数据对比分析 - 3期试验纳入661例患者(单抗组440人vs HTIG组221人),单抗剂量10mg较HTIG 250IU展现全面优势[9] - 几何平均抗体滴度比值显示:12小时达6.02倍,28天升至7.13倍,90天仍维持5.38倍[12] - 长期保护性更突出:90天时单抗组91.5%患者维持有效抗体,HTIG组仅10.1%[12] 商业化进展与行业影响 - 斯泰度塔单抗2025年2月获中国NMPA批准上市,适应症为成人破伤风紧急预防[16] - 不良事件发生率38.2%与HTIG相当,过敏反应率0.2%显著低于HTIG的0.9%[14] - 单抗技术可解决血浆依赖问题,潜在市场规模覆盖全球1430万未接种婴儿群体[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