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纸包装

搜索文档
嘉美包装: 2021年嘉美食品包装(滁州)股份有限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17 18:29
公司评级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体信用等级维持AA,评级展望为负面,主要因客户集中度高且第一大客户业绩下滑[3] - 2024年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18.78%,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及业务拓展[3][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02亿元同比下降17.10%,毛利率降至11.12%,受季节性因素影响[3][14] - 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42.43%升至2024年45.73%,总债务14.66亿元中56.81%为嘉美转债[3][20][22] 业务运营与客户结构 - 三片罐业务占营收62.56%,毛利率19.23%,为主要利润来源;二片罐占比15.68%但毛利率仅1.59%[14]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68.67%,其中养元饮品占比32.48%,但该客户2024年收入下降1.69%[15][17] - 产能利用率整体较低(三片罐40.26%,二片罐63.15%),福建无菌纸包项目2025年下半年投产[7][18] - 采取"贴近客户"布局策略,生产基地覆盖全国10个省份,与统一实业、王老吉等保持长期合作[5][15] 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 金属包装行业集中度提升,奥瑞金并购中粮包装优化竞争格局,啤酒罐化率仍有提升空间[11][12] - 2024年软饮料产量增长6.3%,啤酒产量微降0.6%,马口铁价格同比下降9.97%[11][12][19] - 同业比较显示公司规模较小(总资产44.9亿元 vs 宝钢包装180.93亿元),但毛利率15.94%优于部分同行[7] - 行业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原材料占成本超70%,铝材价格震荡上行带来成本压力[12][19] 现金流与债务情况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03亿元,现金短期债务比1.21,短期偿债能力良好[4][22][24] - 嘉美转债余额7.4978亿元将于2027年到期,当前转股溢价率较高面临集中兑付压力[8][22] - 授信额度6.68亿元中未使用3.23亿元,速动比率1.19显示流动性储备充足[20][24] - FFO/净债务比率33.55%,EBITDA利息保障倍数9.63倍,长期偿债指标改善[4][22]
运动营养赛道潜力巨大,端到端方案重视技术和模式创新
广州日报· 2025-05-26 23:44
近年来,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全民运动健身热潮掀起,高蛋白功能饮品正迎来新的市场空 间。在FBIF2025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及FBIF食品创新展上,食品加工与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利乐公司透 露,自身正在全面聚焦发展潜力巨大的运动营养赛道,集中展示专为即饮高蛋白产品制定的利乐端到端 解决方案,提供从产品加工到包装保护再到商业落地的全流程支持,助力中国厂商快速响应消费需求、 积极布局增长未来。 高蛋白即饮产品的特殊性对生产加工环节和包装保护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乐六层无菌纸包装隔 光、隔氧、隔水汽,无须添加防腐剂即可确保给营养成分提供更强大的保护;除了在保护内容物上的优 势,利乐纸包装在便携性、差异化、场景与渠道适用性及可持续性方面的特点,也使其成为即饮型功能 饮品包装升级的理想载体。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在商业落地环节,为提升生产灵活性、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利乐推出的InFleX灵孚工坊,作为零资产投 入的创新孵化平台,可为各类规模的食品饮料企业提供创新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帮助品牌迅速占得运动 营养市场先机。 利乐公司大中华区市场副总裁陶瑞思(Jordi Torres)表示:"植根中国市场46年,利乐将继 ...
一季度遇到饮料行业“小年” 嘉美包装预计全年业绩保持稳定
证券日报网· 2025-05-08 11:43
公司业绩与行业背景 - 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明显 主要受饮料行业"小年"(春节旺季落在2025年的天数少)和礼品消费需求不振影响 但表现与类似"小年"平均水平相当 预计全年业绩稳定 [1] - 主营业务为三片罐、二片罐、无菌纸包装、PET瓶生产销售及灌装服务 产品应用于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即饮茶、瓶装水等 经营状况与宏观经济及下游饮料行业高度关联 [1] - 金属包装行业集中度低 企业数量超2000家 多数为区域性中小企业 缺乏规模优势 未来整合趋势显著 [1] 发展战略与增长路径 - 计划利用上市公司融资平台及低负债率优势 寻找协同并购机会以提升市场份额 [2] - 未来增长聚焦两大方向:新进入饮料行业的品牌新品与传统饮料品牌新品 通过饮料服务平台战略参与市场格局变换 成为客户主要供应商 [2] - 2024年推进"全产业链中国饮料服务平台"战略 核心客户增量、新客户及新产品发展良好 第一大客户依赖风险显著降低 [2] 业务优化与新增量 - 调整核心业务结构 控制成本 推进交叉销售与出口业务 完善OEM能力 消化历年资本性开支 [2] - 头部客户订单数量及频率增长明显 平台代工灌装商业模式发展良好 有望成为新盈利增长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