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科技先锋
搜索文档
同比增长132%!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回暖 募集规模同比翻倍
中国基金报· 2025-11-17 01:24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情况 - 年内新成立27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总规模达1410.68亿元,同比增长132.25% [1][2] - 有11只产品募集规模超过20亿元,最高募集规模逼近50亿元,而去年同期最高不足14亿元 [2] - 年内共有7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其中出现多只“日光基” [3] 基金发行回暖原因 - A股市场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反弹,AI、机器人、创新药等行业板块有突破性进展,上市公司盈利持续改善,市场情绪显著修复 [3]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出台,提出长期投资权益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传递出鼓励权益投资的意图 [3] 指数型基金发行情况 - 年内新成立760余只指数型基金,合并发行规模超5500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增长89.36%和24% [4] - 被动指数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包含固收、商品、权益等多种形式,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工具 [4] 主动与被动产品前景 - 主动权益产品行情能否延续,取决于能否持续创造超越市场的回报、是否有清晰的差异化定位,以及在被动产品难以覆盖的领域有优异表现 [4] - 在成长风格占优、新兴产业趋势延续的市场环境下,主动管理更能体现其优势,主动管理的超额收益延续性或更强 [4] 相关ETF产品数据 - 食品饮料ETF (515170) 近五日上涨2.99%,市盈率21.11倍,最新份额105.1亿份,增加3.4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出2435.8万元,估值分位23.44% [6] - 游戏ETF (159869) 近五日下跌2.76%,市盈率35.98倍,最新份额81.4亿份,减少5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6239.5万元,估值分位52.53% [6] - 科创50ETF (588000) 近五日下跌3.76%,市盈率152.75倍,最新份额502.2亿份,减少1.3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出7.6亿元,估值分位95.65% [6] - 云计算50ETF (516630) 近五日下跌4.93%,市盈率92.05倍,最新份额3.0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出210.3万元,估值分位78.70% [6][7]
“非赛道选手”的易方达蔡荣成:理解科技创新,找到那些真正能够创造时代价值的企业
聪明投资者· 2025-11-12 11:33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以《三体》中“傲慢”导致失败的典故为引,指出在当前火热的科技投资浪潮中,避免“傲慢”地追逐概念,而是回归本源、深刻理解科技创新的价值创造逻辑,是取得超额收益的关键[2][3][4] - 易方达基金经理蔡荣成的投资哲学与实践是这一核心观点的具体体现,其通过严谨的“投资清单”和纪律,在科技行业中长期布局价值创造能力强或价值重估空间大的企业,取得了显著超越市场及行业的回报[4][5][6] 基金经理蔡荣成的投资框架与策略 - 投资理念强调回归本源,理解科技创新的价值来源,并致力于寻找可持续的投资策略来描述科技变化背后的动力和逻辑[4] - 成熟的投资策略是“寻找大的行业趋势中,价值创造能力强或者价值重估空间大的企业进行投资,获取中长期稳健的超额收益”[4] - 投资框架核心包括:选择有“质量”的高成长企业,注重其稀缺性供给、高竞争壁垒、优秀管理层等特质[7];运用周期思维,擅长从供需框架分析行业的低估与高估[7];格外注重回撤控制,不参与零和博弈,在不亏大钱的框架里寻找弹性收益[7] - 建立了详尽的“投资清单”,核心标准是资产需在弹性、久期、价格至少一个维度上有显著独特性,并对关键指标保持敏感[10] - 投资清单具体关注:成长弹性(非线性成长来源、线性成长护城河,核心指标为企业收入利润增速)、成长持续性(行业增速、高速增长时间、板块共振)、供给稀缺性(对比同行周转率、利润率、ROE)以及从资本周期视角研究行业供需,尤其重视供给研究[10] 蔡荣成的投资业绩表现 - 目前在管基金5只,截至2025年11月7日总规模66.73亿元[5] - 代表产品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A,自2022年4月21日管理以来,任职回报达111.07%,年化回报23.54%,今年以来收益74.46%[5] - 其业绩显著超越基准,同期沪深300收益为17.94%,电子(申万)指数收益为47.96%[5] - 具体产品表现:易方达科技智选混合A今年以来回报72.30%,任职回报80.54%;易方达新兴成长混合今年以来回报76.14%,任职回报54.33%[6] - 回撤控制有效,易方达科技创新今年以来最大回撤-19.63%,低于行业指数(-23.03%)[7] 成功投资案例分析 - 投资操作倾向于自下而上挖掘价值创造型个股,而非追逐纯贝塔行情[8] - 2021年底即开始在管产品中布局AI带火的光模块产业链(光器件、光模块、光系统集成设备)[12] - 2022年二季度底部区域买入宝信软件,该公司凭借工业互联网和数据中心业务实现收入利润持续增长及较高ROE,股价稳步上涨[13][14] - 对同花顺的操作:2022年四季度买入(当时全市场重仓基金仅60只),2023年一季度大笔加仓后股价翻倍,随后二季度果断减仓,当季基金净值增长16.23%[15] - 2023年四季度新进沪电股份(PCB行业),判断其将受益于AI算力需求增长,该股在2024年全年上涨82.06%,并于2025年一季度获利了结[15] - 2023年二季度底部埋伏工业富联,持有至今股价翻两倍有余;2024年底布局寒武纪于股价起飞前[15] - 投资范围并非局限于AI热门赛道,而是覆盖算力硬件、应用等上下游产业链,例如2024年中重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腾讯控股,符合其“寻找价值重估空间大的企业”逻辑[16][17] 组合管理与风险控制 - 行业配置相对分散,截至2025年中报,前三大重仓行业为半导体(占净值比17.94%)、元件(14.52%)、通信设备(11.1%)[21] - 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维持在40%左右,最新三季报数据为46.33%(因重仓股大幅上涨所致),个股占净值比例大多在2%-3%之间,仅少数超过5%,通过分散持仓积小胜为大胜[21][22] - 制定了五条严格的交易纪律:寻找有认知优势的底部个股;对极高重要性产业趋势可追涨但确保不亏钱;逻辑变化则坚决止损;买入动作果断;达到乐观目标或格局恶化时及时减仓[24] - 核心风控目标是“多赚钱、少亏钱、不亏不可挽回的钱”[23] 对科技行业未来的展望 - 认为2025年是AI革命的起点,全球正以极限投入加速AI替代劳动力和智力的进程,例如AI Coding、Deep Research、视频娱乐行业已被快速颠覆[26][27] - 海外大模型公司年化收入加速增长,企业AI采用率快速提升,算力需求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增长[28] - 未来科技行业Beta资产方向包括:基于“万物摩尔定律”,技术发展使商品服务成本指数级下降,财富向资本集中,受益于AI的公司及供应固定的资源品将更具弹性;新技术垄断与传统行业颠覆同时发生;AI需求将催熟核聚变、光技术、量子计算等突破;机器人、虚拟现实、数字货币等方向值得关注[29] - Alpha资产来源主要有三:中国优势产业出海势能放大及供给侧出清下的格局优化环节;AI时代真正能创造价值的稀缺资产;具备强抗风险能力的行业龙头在波动中脱颖而出[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