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电子皮肤解决方案

搜索文档
「碳索」起笔,落在产业深处:第四届双碳星物种首站走进郑州航空港区产业带
36氪· 2025-08-05 18:38
核心观点 - 第四届"双碳星物种·碳索计划"聚焦产业现场,从技术评优转向结构验证,强调产业链协同与真实场景落地[5][8][11] - 双碳逻辑从政策热词转向产业议程,要求企业具备系统能力、协同能力和结构适配性,而非仅技术亮点[11][13] - 郑州作为新能源产业样本,2024年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产值达870亿元(同比+169.8%),整车产量54.5万辆占全省80%份额[16] - 产业链创新呈现三大趋势:向下扎根底层技术、向内聚焦结构嵌套、向上连接场景需求[17] 机制转型 - 从"大赛机制"转为"碳索计划",以链主企业为牵引,深入产业带现场验证结构性机会[5][11] - 评价标准从"讲好故事"变为"跑在路径上",重点考察项目能否融入生产系统实现降本增效[8][11] - 东方证券提出绿色金融需结合技术创新"硬实力"与资本赋能"软支撑"[19] 产业链变化 - 链主企业如比亚迪将绿色战略从"成本中心"转向"技术中心",关注效率提升而非单纯节能减排[13] - 上下游企业如宇晟科技、杰瑞再生调整产品设计和技术路线,与链主共建绿色验证闭环[14] - 双碳目标推动产业链从合规导向转为效率引擎,贯穿标准建设、数据溯源和商业模型[14] 郑州产业样本 - 形成"整车+核心配套+应用推广"三位一体生态,聚集比亚迪、宇通等企业及后市场服务商[16] - 比亚迪郑州基地一年内下线整车超70万辆,展示成体系的绿色生产能力[16] - 路演企业覆盖零部件、材料研发、智能座舱等环节,体现国产替代与场景深耕能力[17] 未来路径 - 计划后续聚焦"柔性储能""分布式供能"等能源场景及"低空经济"城市场景[20] - 关键挑战在于技术协同、项目落地与产业链整合,需构建本地化路径体系[20] - 2025年作为中期节点,双碳目标进入实质性压力测试阶段[6][8]
「碳索」起笔,落在产业深处:第四届双碳星物种首站走进郑州航空港区产业带
36氪· 2025-08-05 15:15
7月23日至24日,郑州航空港区,一场不同以往的"双碳星物种"行动悄然展开。 这一次,没有聚光灯下的评审打分,也没有对标商业模式的激烈角逐。第四届"双碳星物种·碳索计划"全新机制下的首场走访,以"未来交通"为主题,落 点在产业带现场。 36氪与东方证券及其旗下子公司东证创新、东证资本联合举办,携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深入新能源供应链现场。在郑州迪空间·新能源汽车科 普馆,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红军、财政金融局副局长赵亚军、科技工信局副局长徐明、36氪合伙人、副总裁李政、东方证券办公室负责人刘志 刚、东证资本执委会副主任刘小康、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品牌公关总监肖美娟等嘉宾出席现场共同探讨双碳新思路、产业新逻辑,同期还举行了主题圆桌 《中期节点上的双碳答卷:产业原生的新逻辑》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企业专场路演。 如果说过去三届"双碳星物种"更多强调技术评优与资本对接,那么今年的"碳索计划",则选择将"双碳"问题交还给真正的产业现场。 在"3060目标"进入中期考核节点的2025年,我们看到了一份令人鼓舞的新答卷。 01 节点将至:产业链到底需要什么? 2025年,距离2030"碳达峰"只剩下不到五年,这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