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康养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当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养老生活
金融时报· 2025-08-27 10:41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人占全国人口15.6% [1] - 预计2035年前后65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1] - 养老护理人员需求超600万人但现有从业人员仅50万人供需严重失衡 [1] 养老机器人功能与应用 - 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行走 手功能康复训练一体机恢复抓握能力 [2] - 智能机器人实现语音交互 拥抱等动作交互及失能人群二便护理 [2] - 保险机构布局智慧养老 如中国太平下棋机器人 泰康之家下肢康复机器人 [3] - 智能机器人应用于日常护理 健康监测 情感陪伴等场景 [2][3] 市场规模与产业前景 - 2030年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超两万亿元 年产值达4000亿元 [4] - 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追求将孕育智能养老机器人蓝海市场 [4] - 养老机器人被视为破解养老难题关键和银发经济重要突破口 [4] 政策支持与产业推动 - 2024年中央文件要求推广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产品 [5] - 2024年24部门联合强调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 [5] - 2025年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 要求居家机器人完成不少于200户家庭应用验证 [5] - 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设备在普惠养老机构应用 [5] 产业发展现状 - 产业主体多元包括猎户星空 优必选 傅里叶智能等机器人企业 [6] - 中国移动 广汽集团等企业针对养老场景推出机器人产品 [6] - 产品细分康复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类 [6] - 产品形态涵盖外骨骼机器人 轮式服务机器人 载人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 [6] 技术发展与场景应用 - 外骨骼机器人通过运动轨迹规划帮助老人重新站立 [6] - 智能康养床监测呼吸心率数据并同步至社区平台与家庭终端 [6] - 未来重点发展通用型康养机器人及打通家庭 社区 医院智能服务闭环 [6] 产业发展挑战 - 硬件成本高昂 单只机械臂成本约5万元 双机械臂达10万元 [7][8] - 叠加防水等功能后单只机械臂成本升至50万元 全套设备成本突破百万元 [8] - 科技企业团队年轻化导致产品功能冗余与实际需求错配 [7] - 产品价格从数千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远超普通家庭消费能力 [7]
2025北京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在北京亦庄举办
北京商报· 2025-07-29 19:57
大赛概况 - 2025北京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40支顶尖团队携53件创新产品参赛[1] - 大赛与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联动,加速智能康养机器人从技术创新迈向应用落地[1] - 推介IEC63310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为全球老龄化挑战提供"中国智造"解决方案[1] 参赛团队与产品 - 40支参赛团队来自北京、天津、深圳、杭州等城市,覆盖头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3] - 53件参赛产品涵盖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养老运营等产业链环节[3] - 北京亦庄本地有10支团队参赛,包括大艾机器人、软体科技、锐趣科技等[3] 赛事创新模式 - 引入"产销直通车"模式,通过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3] - 采用"路演+场景测试"双轨制赛制,邀请医疗康复专家和投资机构评委参与[3] - 赛事聚焦技术突破、供需对接、产业协同与商业化落地[3] 获奖情况 - 北京大艾机器人获一等奖,江苏艾雨文承和湖南超能机器人获二等奖[4] - 北京深谋科技、锐趣科技等获三等奖,杭州巴迪博机器人等获"技术创新奖"[4] - 北京护卧康科技、埃斯顿医疗科技获"应用实践奖"[4] 后续推广 - 优秀产品将在8月8日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强化国际化传播影响力[5] - 活动覆盖政策制定者、行业从业者及终端用户,扩大供需对接声量[5]
运营在场丨运营即生产力 解码“未来产业第四空间”
搜狐财经· 2025-07-10 22:56
核心观点 - 惠州仲恺高新区发布"产业应用第四空间"战略,通过"仲力磁场"和"仲恺iCenter"双中心构建体系化创新模式,推动从"制造工厂"向"创新灯塔"转型 [5][12][15] - 该战略旨在破解产业链创新孤岛、场景验证滞后等困局,通过"五创融合"(科技、产品、品牌、人才、场景)重构产业范式 [15][30] - 引入专业运营机构艾牧嘉禾,以"运营前置规划体系"实现技术快速验证与场景即时响应,已储备智能康养机器人等多项前沿项目 [12][20][38] 体系突围 - 仲恺高新区现有8000余家企业面临创新链与需求端割裂、支柱产业低端内卷等问题,R&D占比达8.31%但源头创新资源分散 [6][7] - 联合清华工业基础训练中心等机构打造"仲恺iCenter",聚焦增材制造全产业链合作,计划10月举办创新大赛 [12][20] - "仲力磁场"通过链接产业生态,将技术验证嵌入户外运动、文旅度假等万亿级赛道,实现"前店后厂"直通市场 [30][43] 范式重构 - "产业应用第四空间"脱胎于城市社会学理论,定义为融合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的"超级生态体",重构用户体验与客户价值 [28][29] - 核心逻辑包括:场景打破物理边界形成"超级磁场"、生态通过"五创融合"构建护城河、运营转向需求定义驱动 [30] - 典型案例包括特斯拉数字孪生系统、阿里犀牛智造平台,强调秒级响应能力 [25] 运营即生产力 - 艾牧嘉禾提出"运营前置科学体系",强调数据驱动与长效生存,已促成多地产业融合项目转型 [38][41] - 样板项目"户外100+运动中心"锁定骑行、微度假等风口,联动在地优势产业实现技术场景耦合 [43] - 目标构建自我造血生态,解决企业"追不上技术浪潮"的困境,推动从"制造+"到"科技+"的工具升级 [36][50] 区域经济数据 - 仲恺高新区2023年GDP达1071.7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353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1100家 [6] - 2024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6%,增速居惠州首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