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包
搜索文档
私域直播购物,“银发族”权益如何护
人民日报· 2025-10-16 07:03
老年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 - 截至今年6月,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61亿人,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达52.0% [1] 私域电商市场增长与监管挑战 - 2024年私域电商交易规模同比增长8.69% [6] - 私域电商作为销售新业态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传统电商监管体系尚未较好覆盖私域场景,形成监管真空 [6] 针对老年消费者的营销策略与风险 - 私域直播电商公司将老年群体细分为三类:外地户口外地身份证号、本地户口外地身份证号、本地户口本地身份证号的老人,并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营销策略 [5] - 针对“老漂族”(随迁老人)利用其孤独感,通过全天候陪伴和销售人员的问候进行营销 [5] - 直播间采用编故事、虚假人设、AI造假、“托儿”现身说法、制造健康焦虑等套路销售商品 [2][3] - 直播间销售的不知名品牌产品价格比正规品牌类似产品贵不少 [3] 私域直播的运营模式与特点 - 私域直播通过建立微信群或私聊发送链接(H5、小程序、APP等形式)邀请特定人群观看,区别于淘宝、京东、抖音等公域直播平台 [2] - 私域直播服务商声称公域直播监管严、限制多、流量费贵,而私域直播“啥都能干”,针对老人的直播“钱景”非常好 [2] - 会员身份通过线下活动(如送鸡蛋)确认,仅限老人加入,年轻人无法参与甚至无法进入线下店铺 [2] - 私域直播通过互动答题、介绍新会员赢积分换礼品等方式增强用户粘性 [3] 消费者维权难点 - 私域直播交易链条被设计成“脱平台”模式,规避电商平台风控和监管 [3] - 维权面临证据零散、交易主体难以锁定等问题,具体表现为直播无回放、聊天可删除、收款与发货主体分离 [3] - 许多私域直播“一次换一个链接”,有的直播不直接卖货,仅进行“专家问诊和科普”,购买需找“专属客服”下单 [3] 行业规范与发展建议 - 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明确私域直播中各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完善老年人重点保护机制,并建立针对小额高频案件的简易执法和快速处置程序 [7] - 建议强制要求私域直播公示经营主体信息,留存可追溯回放,确保宣传信息前后一致 [7] - 建议建立老年消费者特别保护规则,对健康类内容前置资质审核、加强风险提示并延长冷静期 [7] - 建议建立跨平台黑名单与信用联合惩戒机制,确保各环节主体依法同责 [7] - 社交平台、支付机构和云服务商应识别并拦截常见套路,建立高风险组合拦截模型,并提供经营主体核验、资质识别和内容留存等工具 [7] - 企业应做到资质、价格、售后“三公开” [7]
私域直播购物,“银发族”权益如何护(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22
老年网民与消费市场概况 - 截至今年6月,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61亿人,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达52.0%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投诉热点问题主要涉及老年消费陷阱和私域引流营销乱象 [1] 私域直播电商的运营模式与风险 - 私域直播通过微信群或私聊发送链接(H5、小程序、APP等形式)邀请特定人群观看,区别于淘宝、京东、抖音等有资质审核的公域直播平台 [2] - 私域直播服务商声称公域直播监管严、限制多、流量费贵,而私域直播“啥都能干”,针对老人的直播“钱景”非常好 [2] - 私域直播交易链条被设计为“脱平台”模式,规避电商平台风控和监管,导致消费者维权时面临证据零散、交易主体难以锁定等问题 [3] - 维权难点包括直播无回放、聊天可删除、收款与发货主体分离等,加大了取证和追责的难度 [3] 针对老年群体的营销策略与影响 - 商家利用剧本摆拍、卖惨诱导、AI造假、虚假人设等套路,并针对老年人渴望陪伴的心理,提供全天候问候和互动 [1][5] - 私域直播电商公司可能将老人群体分类,例如区分“老漂族”(随迁老人),并针对其孤独感进行精准营销 [5] - 直播间通过积分、红包、礼品等激励机制,以及互动答题、介绍新会员等方式增强用户粘性 [2][3] - 直播销售的产品价格高于正规品牌类似产品,但老年人因长期观看直播而被“洗脑”,认为直播间产品更好 [3] 私域电商市场规模与监管挑战 - 2024年,中国私域电商交易规模同比增长8.69% [6] - 作为销售新业态,私域电商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但传统电商监管体系尚未较好覆盖私域场景,形成监管真空 [6] 行业规范与发展建议 - 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明确私域直播中各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完善老年人重点保护机制,并建立针对小额高频案件的快速处置程序 [7] - 建议强制要求私域直播公示经营主体信息,留存可追溯回放,确保宣传信息前后一致 [7] - 建议建立老年消费者特别保护规则,对健康类内容前置资质审核、加强风险提示并延长冷静期 [7] - 建议建立跨平台黑名单与信用联合惩戒机制,确保各环节主体依法同责 [7]
明确主体责任,解决监管真空 私域直播购物,“银发族”权益如何护(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13
老年网民与消费市场概况 - 截至今年6月,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61亿人,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达52.0%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投诉热点问题主要涉及老年消费陷阱和私域引流营销乱象 [1] 私域直播电商的运营模式与风险 - 私域直播通过微信群或私聊发送链接(H5、小程序、APP等形式)邀请特定人群观看,规避了公域平台的资质审核和监管 [2] - 私域直播服务商声称公域直播监管严、限制多、流量费贵,而私域直播“啥都能干”,针对老人的直播“钱景”非常好 [2] - 交易链条被设计成“脱平台”模式,导致直播无回放、聊天可删除、收款与发货主体分离,消费者面临证据零散、交易主体难以锁定等维权难点 [3] 针对老年群体的营销策略与影响 - 商家利用剧本摆拍、卖惨诱导、AI造假、虚假人设等套路,并针对“老漂族”的孤独感提供全天候陪伴和问候进行营销 [1][5] - 直播间通过互动答题、介绍新会员赢积分换礼品等方式增强用户粘性,销售价格虚高且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 [2][3][4] - 老年人沉迷直播间购物,其消费行为受到健康焦虑和情感需求的双重驱动 [2][5] 私域电商市场数据与监管挑战 - 2024年私域电商交易规模同比增长8.69% [6] - 传统电商监管体系尚未较好覆盖私域场景,形成监管真空,一些商家利用“非公开空间”逃避责任 [6] 行业规范与发展建议 - 建议监管部门明确私域直播中各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强制公示经营主体信息并留存可追溯回放 [7] - 建议建立老年消费者特别保护规则,对健康类内容前置资质审核、加强风险提示并延长冷静期 [7] - 建议建立跨平台黑名单与信用联合惩戒机制,确保各环节主体依法同责 [7] - 企业应做到资质、价格、售后“三公开”,社交平台和支付机构需建立高风险组合拦截模型并提供经营核验工具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