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智能体
icon
搜索文档
AI原生组织破局开源降本提效
中国经济网· 2025-11-04 13:44
在销售环节,联想打造了覆盖服务器配置推荐、智能价审、智能投标、销售预测等场景的销售智能体。 数据显示,联想目前已经覆盖了超过23万的中国大型企业客户,以前靠外呼中心一个季度只能触达七八 万家,而有了销售智能体,通过AI手段可覆盖绝大多数客户,大幅提升了商机获取的机会。 智能体AI浪潮席卷而来,如何真正让AI为我所用,成为一道关乎企业未来生存的问题,企业组织进化 为AI原生组织进而推动实现降本、增效和开源成为解题关键。第九届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日前揭晓, 联想集团凭借在AI原生组织领域的创新和领先实践,获2025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杰出奖。 据了解,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与世界级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共同发起, 是中国管理实践领域最重磅的奖项之一。 今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 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及职能团队人力资源副总裁吴彤介绍,AI原生组织就 是将AI深度融入到企业业务模式和工作流程中,AI Agent(硅基员工)作为组织的新生产力,与人类员工 (碳基员工)一起共同构建高效、灵活的人智共创组 ...
云迹10月8日至10月13日招股 预计10月16日上市
智通财经· 2025-10-08 07:13
云迹(02670)于2025年10月8日至10月13日招股,该公司拟全球发售690万股H股,中国香港发售股份34.5 万股,国际发售股份655.5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发售价95.6港元。每手50股,预期股份将于 2025年10月16日在联交所开始买卖。 公司的服务智能体(包括机器人智能体及无实体机器人形态的智能体)与第三方AIoT设备及多功能上仓相 容,与其他软件及客户现有工作流程无缝集成。与依赖预先设计的控制算法且智能水平较低,以及受限 于特定场景和固定生产线,生产效率有限的以自动化为特点的传统机器人产品或遵循预定义工作流程且 需要人工输入的传统人工智能产品不同,公司的服务智能体在感知、规划、记忆和独立执行行动方面集 成了先进的AI技术,具备高智能、自我演化、自主运作及与可适应的硬件和软件集成,能够针对不同 场景定制不同功能等特性。 经扣除公司就全球发售应付的估计包销佣金以及其他费用及开支,并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及发售价 为每股95.60港元,公司估计将收取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5.9亿港元。公司计划将全球发售所得款项 净额用于下列用途:约60.0%将用于在未来五年持续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以进 ...
云迹(02670)10月8日至10月13日招股 预计10月16日上市
智通财经网· 2025-10-08 07:09
公司上市与招股信息 - 公司于2025年10月8日至10月13日招股,拟全球发售690万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34.5万股,国际发售655.5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 [1] - 每股发售价为95.6港元,每手50股,预期股份将于2025年10月16日在联交所开始买卖 [1] - 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及发售价为每股95.60港元,公司估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9亿港元 [4] 业务模式与产品定位 - 公司是领先的机器人服务AI赋能技术企业,主要提供机器人及功能套件,辅以AI数字化系统的服务 [1] - 公司专注于开发机器人服务智能体,这是一个搭载于机器人上的智能自动化系统,用于酒店、医疗机构等类似服务场所 [2] -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集成AI技术,通过直接与用户交互提供端到端服务,具备高度灵活性,软硬件系统均支持定制化配置 [2] - 公司的服务智能体与第三方AIoT设备及多功能上仓相容,可与其他软件及客户现有工作流程无缝集成 [3] 市场竞争地位与行业前景 - 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以6.3%的国内收入份额位居第一 [3] - 2024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规模为人民币37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人民币135亿元 [3] - 2024年至2029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9.3% [3] - 市场增长受AI技术进步、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多功能性提升、下游行业对优质高效服务需求增长及政府利好政策推动 [3] 技术优势与产品差异化 - 公司的服务智能体在感知、规划、记忆和独立执行行动方面集成了先进的AI技术,具备高智能、自我演化、自主运作等特性 [3] - 与传统机器人产品或传统人工智能产品不同,公司的服务智能体具备高度灵活性,能够针对不同场景定制不同功能 [3] 募集资金用途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5.9亿港元中,约60.0%将用于在未来五年持续提升研发能力,以改进机器人智能体技术并提高产品通用性及适应性 [4] - 约30.0%预期将用于在未来五年提高公司在中国境内外的商业化能力 [4] - 约10.0%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