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服务智能体
搜索文档
“含科量”增强 港股第18C章企业队伍持续壮大
证券日报· 2025-11-03 23:46
港股IPO科技含量增强 - 截至11月3日,年内已有2家企业依据港交所特专科技公司第18C章规则成功上市,分别为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 11月3日结束招股的文远知行将于11月6日按第18C章规则正式回归港股上市 [2] - 目前已按照第18C章递表但还没挂牌上市的企业有16家,来自工业机器人、AI医疗等细分领域 [3] 港股上市制度改革 - 2023年3月31日,港交所在《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C章节,用于支持尚未盈利或未达主板收益要求的特专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 [4] - 2024年9月份,港交所下调第18C章上市的最低市值门槛,已商业化公司由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由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 [4] - 2025年5月份,港交所优化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规则,正式推出"科企专线",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是在"科企专线"推出之后首次披露IPO申请材料 [4] 特专科技行业领域 - 根据港交所指引,"特专科技"共包括五大领域、20个行业,五大领域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及软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 [5] - 香港加快创新和技术转型,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科学、新能源等关键领域 [5] 企业研发投入情况 - 云迹科技2024年研发投入为5740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2.45亿元的23.4% [6] - 滴普科技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3.5%,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4% [6] - 第18C章规则要求申请人上市前需最少从事三年特专科技产品的研发,已商业化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研发开支占比不低于15% [6] 核心赛道与企业集群 -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AI大模型应用成为第18C章企业的两大核心赛道 [7] - 云迹科技、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斯坦德机器人、上海仙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均聚焦服务机器人在酒店、医疗、物流场景的AI赋能,形成产业集群 [7] - 滴普科技、黑芝麻智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文远知行等以底层AI算法与数据处理能力为核心,构建企业级AI解决方案 [7]
IPO周报|聚水潭港股上市在即;云迹科技成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搜狐财经· 2025-10-20 00:08
云迹科技港股上市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2670,成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2]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占有率为6.3%,排名第一;在酒店场景中占有率为13.9%,超过第二名至第五名份额总和 [2] - 产品覆盖全球超3.4万家酒店,全球同时在线机器人单日峰值超3.6万台,年累计服务次数突破5亿次 [2] - 2025年上半年非酒店场景新增合约163份,同比增长79.1%,合约金额达5110万元,同比激增1444.7% [3]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1.61亿元增至2.4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2%;同期毛利从0.39亿元增至1.0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4.6% [3] - 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同比增长18.9%至0.88亿元,毛利同比增长10.2%至0.35亿元 [3] - AI数字化系统业务在2022至2024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45.5%,2025年前五个月智能体应用收入较2024年同期增长194% [4] 道生天合A股上市 - 公司于2025年10月17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1026 [4] - 主营业务为新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用树脂和新能源汽车及工业胶粘剂 [5] - 2024年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系列销量14.31万吨,风电叶片用结构胶销量1.52万吨 [6] - 2022-2024年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系列销量位居全球首位,风电叶片用结构胶销量位居国内第2、全球第3 [6] 小马智行港股进展 - 公司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2025年10月17日披露资料集,或即将实现美港双重上市 [8] - 2024年11月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PONY,是2024年以来美股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IPO [9] - 2025年10月16日开盘价报21.39美元,较8月12日的15.05美元上涨超42.13%,并已超越13美元的IPO发行价 [9] - 公司是中国唯一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开展全无人Robotaxi商业化运营的公司,拥有超过680辆Robotaxi车队 [10] - 累积自动驾驶路测里程超5500万公里,其中无人化测试里程超1000万公里,全无人Robotaxi日均订单量超15单 [10] 聚水潭港股上市 - 公司计划于2025年10月21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687 [10] - IPO发行价每股30.60港元,市值130亿港元,募资总额20.86亿港元 [10] - 发行引入13家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1.3亿美元(约10.12亿港元) [11] - 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市场份额24.4%,超过第二至第五名份额总和 [12]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5.23亿元增至9.1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9%;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4.4%至5.24亿元 [12] - 毛利率从2022年的52.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1.8% [13]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为4899万元,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4696万元,已接近2024年全年盈利规模 [14] 遇见小面港股进展 - 公司于2025年10月15日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 [14]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03亿元,同比增长33.8%;经调整净利润5217.5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31.56% [14] - 截至2025年10月8日,餐厅网络包括中国内地22个城市的440家餐厅和香港的11家餐厅,另有101家新餐厅处于开业前筹备中 [14] - 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公司是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 [15] 图达通上市进展 - 公司于2025年10月14日获得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15] - 2024年交付总计约23万台汽车级激光雷达,2022年至2024年ADAS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累计销售收入全球排名第二 [16] - 营收从2022年的0.66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60亿美元,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转正至12.6% [16]
【真灼IPO动向】云迹科技循18C章来港上市,AI赋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
新浪财经· 2025-10-08 18:4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一家提供机器人服务及AI赋能技术的企业,核心产品为搭载于服务机器人的智能自动化系统,主要应用于酒店、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场景 [3] - 公司业务高度集中于酒店场景,2024年该板块收入约人民币2亿元,同比增长47%,占总收入的83% [3] - 公司获得多家战略投资方支持,包括腾讯控股、联想基金、携程集团及阿里巴巴,为市场拓展及技术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3] - 以收入计,公司在中国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截至2024年市场份额为13.9%,位居行业第一 [3]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酒店场景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人民币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3% [3] - 预计该市场规模将在2029年进一步扩张至人民币50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9.1% [3] - 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市场份额为27.4% [3]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收入在2023年短暂下滑后,于2024年强劲反弹68.6%至人民币2.448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继续增长18.9% [4] - 毛利率显著提升,从2022年的24.3%上升至2024年的43.5%,带动毛利实现年复合增长64.6% [4] - 2024年公司录得净亏损人民币1.9亿元,较2022年收窄近一半,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4]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由2022年的人民币1.7亿元大幅收窄至2024年的4150万元,经营效率提升 [4] - 2024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5740万元,占比持续上升 [4]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等价物人民币1.9亿元,若计入招股所得款项约60%,现金储备足以支撑未来数年的研发支出 [4]
云迹10月8日至10月13日招股 预计10月16日上市
智通财经· 2025-10-08 07:13
云迹(02670)于2025年10月8日至10月13日招股,该公司拟全球发售690万股H股,中国香港发售股份34.5 万股,国际发售股份655.5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发售价95.6港元。每手50股,预期股份将于 2025年10月16日在联交所开始买卖。 公司的服务智能体(包括机器人智能体及无实体机器人形态的智能体)与第三方AIoT设备及多功能上仓相 容,与其他软件及客户现有工作流程无缝集成。与依赖预先设计的控制算法且智能水平较低,以及受限 于特定场景和固定生产线,生产效率有限的以自动化为特点的传统机器人产品或遵循预定义工作流程且 需要人工输入的传统人工智能产品不同,公司的服务智能体在感知、规划、记忆和独立执行行动方面集 成了先进的AI技术,具备高智能、自我演化、自主运作及与可适应的硬件和软件集成,能够针对不同 场景定制不同功能等特性。 经扣除公司就全球发售应付的估计包销佣金以及其他费用及开支,并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及发售价 为每股95.60港元,公司估计将收取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5.9亿港元。公司计划将全球发售所得款项 净额用于下列用途:约60.0%将用于在未来五年持续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以进 ...
云迹(02670)10月8日至10月13日招股 预计10月16日上市
智通财经网· 2025-10-08 07:09
公司上市与招股信息 - 公司于2025年10月8日至10月13日招股,拟全球发售690万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34.5万股,国际发售655.5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 [1] - 每股发售价为95.6港元,每手50股,预期股份将于2025年10月16日在联交所开始买卖 [1] - 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及发售价为每股95.60港元,公司估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9亿港元 [4] 业务模式与产品定位 - 公司是领先的机器人服务AI赋能技术企业,主要提供机器人及功能套件,辅以AI数字化系统的服务 [1] - 公司专注于开发机器人服务智能体,这是一个搭载于机器人上的智能自动化系统,用于酒店、医疗机构等类似服务场所 [2] -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集成AI技术,通过直接与用户交互提供端到端服务,具备高度灵活性,软硬件系统均支持定制化配置 [2] - 公司的服务智能体与第三方AIoT设备及多功能上仓相容,可与其他软件及客户现有工作流程无缝集成 [3] 市场竞争地位与行业前景 - 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以6.3%的国内收入份额位居第一 [3] - 2024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规模为人民币37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人民币135亿元 [3] - 2024年至2029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9.3% [3] - 市场增长受AI技术进步、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多功能性提升、下游行业对优质高效服务需求增长及政府利好政策推动 [3] 技术优势与产品差异化 - 公司的服务智能体在感知、规划、记忆和独立执行行动方面集成了先进的AI技术,具备高智能、自我演化、自主运作等特性 [3] - 与传统机器人产品或传统人工智能产品不同,公司的服务智能体具备高度灵活性,能够针对不同场景定制不同功能 [3] 募集资金用途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5.9亿港元中,约60.0%将用于在未来五年持续提升研发能力,以改进机器人智能体技术并提高产品通用性及适应性 [4] - 约30.0%预期将用于在未来五年提高公司在中国境内外的商业化能力 [4] - 约10.0%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4]
云迹(02670.HK)拟全球发售690万股H股 预计10月16日上市
格隆汇· 2025-10-08 07:01
全球发售详情 - 公司拟全球发售690万股H股,其中中国香港发售34.5万股,国际发售655.5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 [1] - 招股期为2025年10月8日至10月13日,发售价定为每股95.6港元,每手买卖单位为50股 [1] - 预期股份将于2025年10月16日在联交所开始买卖,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及建银国际 [1] 公司业务定位与产品 - 公司是领先的机器人服务AI赋能技术企业,主要提供机器人、功能套件及AI数字化系统服务 [2] - 核心产品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是搭载于机器人上的智能自动化系统,集成AI技术,具备自主感知、记忆、推理、决策和行动执行能力 [2] -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具备高度灵活性,软硬件支持定制化配置,可适配酒店、医疗机构等多元场景需求,实现高效响应动态变化 [2] 市场地位与行业前景 - 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以6.3%的份额位居第一,该市场规模达人民币37亿元 [3] - 受AI技术进步、智能体多功能性提升及政策推动,预计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到2029年将增长至人民币135亿元,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3% [3] 技术优势与差异化 - 公司服务智能体集成先进AI技术,具备高智能、自我演化、自主运作及软硬件适应集成等特性,区别于智能水平较低、场景受限的传统机器人或AI产品 [3] - 服务智能体与第三方AIoT设备及客户现有工作流程无缝集成,能够针对不同场景定制功能 [3] 募集资金用途 - 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行使且发售价为每股95.60港元,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5.90亿港元 [4] - 约60.0%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未来五年提升研发能力,改进机器人智能体技术及产品通用性 [4] - 约30.0%募集资金净额预期用于未来五年提高中国境内外的商业化能力,约10.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4]
今年已有9家公司以“18C”规则递表,数量超此前总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21:41
港股IPO市场动态 - 2025年以来已有9家公司以"18C"上市规则递表港交所,而2023年新增该规则后至2025年前仅有4家公司递表 [1] - 2025年以"18A"规则递表的公司达18家,全年数量有望超过2024年的20家 [1] - 2025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后,5家"18C"公司首次递表,占全年9家中的55% [1][7] - 恒生指数2025年大涨约20%,72家已上市"18A"公司中62家上涨,占比86%,26家涨幅超100% [7] 上市企业特征 - "18C"规则针对未盈利但高潜力的科技企业,2025年递表的9家公司均未盈利 [2] - 2025年递表的27家公司中,6家曾冲击A股IPO未果,1家已在A股科创板上市 [3] - "18C"公司主要来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包括车载雷达龙头承泰科技、酒店机器人龙头云迹科技等 [3] - 仙工智能连续两年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第一,五一视界是中国数字孪生市场领导者 [3] 政策环境变化 - 港交所2018年推出"18A"规则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2023年新增"18C"规则覆盖科技企业 [2] - A股政策包容度提升,科创板将设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标准 [4] - 禾元生物成为证监会讲话后首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会的未盈利企业 [5] - 港交所2025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允许保密提交申请,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6] 市场驱动因素 - 港股市场成熟度高、政策可预期性强,吸引未盈利企业 [4] - "18A"规则使研发密集期的生物医药企业获得上市机会 [6] - 二级市场表现强劲带动投资者信心,海外资本涌入港股 [7]
云迹科技冲刺港股IPO:阿里腾讯携程等巨头参投,估值41亿
搜狐财经· 2025-03-24 16:14
云迹科技冲刺港股IPO:阿里腾讯携程等巨头参投,估值41亿 | 编纂]的[编纂]數目 | | : [編纂]股H股(視乎[編纂] | | --- | --- | --- | | | | 行使與否而定) | | [編纂]數目 | . | [编纂]股H股(可予[編纂]) | | [編纂]數目 | : | [編纂]股H股(可予[編纂]及 | | | | 視乎[編纂]行使與否而定) | | 最高[編纂] : | | 每股H股[編纂]港元,另加1.0%經紀 | | | | 佣金、0.0027%證監會交易徵費、 | | | | 0.00565%聯交所交易費及0.00015% | | | | 會財局交易徵費(須於申請時以 | | | | 港元繳足,多繳股款可予退還) | | 面值 | . | 每股H股人民幣1.00元 | | 股份代號 | : | [岩護] | 瑞财经 吴文婷近日,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迹科技")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信证券和建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云迹科技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企业。其借助顶尖机器人及智能体服务,深度服务企业客户,优化消费者体验。从能够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机器人,到能 够优化决策的 ...
IPO周报 | 云迹科技冲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卓正医疗更新招股书
IPO早知道· 2025-03-23 21:03
云迹科技 - 公司于2025年3月2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和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2][3] - 公司或将成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也是第六家以18C上市章程赴港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 [3] - 2024年公司在机器人智能体市场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单日高峰超过36,000台,服务消费者数量排名全球第一 [3] - 按2023年酒店场景收入计算,公司在酒店场景的机器人智能体市场及智能体市场均排名全球第一 [3] - 公司机器人已应用于商业楼宇、医疗机构、工厂及社区等多个场景 [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63亿元增至2.4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3.2% [4] - 同期毛利从0.39亿元增至1.0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4.6%,毛利率从24.3%提升至43.5% [4] - 公司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包括阿里、联想创投、腾讯、启明创投以及携程 [4] 卓正医疗 - 公司于2025年3月18日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海通国际和浦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5] - 公司是中国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机构,截至2025年3月10日在中国10个城市运营20家医疗服务机构,在新加坡开设3家全科诊所 [5] - 按2023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三大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机构 [5] - 按城市覆盖数量和付费患者就诊人次计算,公司在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机构集团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 [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4.73亿元增至9.5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2.3% [5] - 同期毛利率从9.3%提升至23.6%,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约1070万元 [5] - IPO前腾讯持有公司19.39%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 [6]